“MW”年会聚焦博物馆未来十大趋势
美国博物馆与网络协会(Museum and the Web)2017年年会于4月19日至22日在美国城市克利夫兰市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450名参会人员,提交论文达150多篇。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展示墙
会议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
可及性对绝大多数的博物馆而言,都是一大挑战。正如国际专家西娜•巴赫拉姆在会议开幕式的讲话所言,在所有项目的一开始,就应当考虑“包容性”(inclusion)的问题,而不是等到后期再考虑。2017年“博物馆与网络”会议推出一项新举措——包容性设计孵化器,通过把项目发布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获得关于可及性的建议。
把用户(观众)置于博物馆工作的中心,这意味着博物馆视角的巨大转变,从机构或博物馆的知识与内容转向观众的需求和期待。会议还推荐了两本相关的最新书籍:由皮特•萨米思撰写的《创建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以及由保罗•博雅格撰写的《用户体验的革命》。
博物馆需要开展更多的用户研究。如果要根据观众而量身定制博物馆的内容和体验,那么博物馆就需要更多地了解观众,不仅包括观众的统计数据,还有他们的兴趣、动机和行为。
内容策略在数字化变革和帮助博物馆创建有意义的联系方面变得日益重要。内容是关键,它能够让藏品具有更广泛的可及性,吸引新的观众,提升参观的体验和质量。为了吸引用户,博物馆创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渠道。博物馆需要一个更加坚固的“内容策略”。在为这些渠道和平台提供大量内容时,博物馆可以通过完善的内容规划、创建和管理过程为观众提供有意义的、前后一致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内容。
关于浸入式的讲故事,会议创建了一个相关的实践讨论专区。Madpixel公司采用互动式讲故事的体验,同时还配有高清的图像。
博物馆的应用程序还有发展的空间。尽管现在应用程序铺天盖地,而且用户不愿意仅仅为了一次博物馆参观而下载一个应用程序,但是现实表明,如果设计精美、内容可及、并提供附加价值,那么观众乐于通过应用程序来欣赏博物馆的内容,并与之进行互动。比如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应用程序。
手机应用程序面临许多挑战,“室内定位”技术还需要改进。有时候,观众从应用程序得到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准确地对应你所在的博物馆位置,这会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沮丧。
尽管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数字化战略融入到全球博物馆战略之中,但是现在普遍的共识是在宣传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着手项目的数字化部分。博物馆需要数字战略来铺设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从而指导机构的数字化变革。
数据分析不可或缺。今年会议的分会场,很多都与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相关。正如评委们所言:“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正影响着博物馆的一些重要成果(或结果)。它既是一个文化上的变革,也是一个技术上的变革,这一战略需求正在给文化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人们内心的感受还是靠数据驱动的决策都将受到影响。”
全方位地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能为博物馆提供一些真知灼见,让博物馆改进服务效果。除了清晰的可视化效果之外,会议建议在讲故事的同时,以数据做支撑。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来越多的新倡议不断涌现,每次总能让观众称奇或感到惊讶。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项目来说,下一步是要实现更有深度的内容和令人难忘的体验。在关于“虚拟现实发展领域”的分会场,显而易见,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观众参与方式,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技术已经成形,价格在不断下降,而且可用性在不断提升。最后,要让虚拟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浸入式体验,关键还是在于内容和情境。
富兰克林学会制定的虚拟现实战略
几场分会和许多项目都聚焦这一重要的观众群体。比如,芝加哥艺术学院开展的一个项目“旅程定制”(Journey Maker),提供一个数字化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的良好体验。青少年观众可以在触摸屏设备上设计他们自己的博物馆参观之旅,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路线,参观博物馆的展厅。
开放是发展的方向。“把开放作为默认设置”是许多人渴望的目标,人们希望博物馆为研究和信息获取提供开放的途径,激发观众发现新的知识,并鼓励公众参与。至少对于公共资助的博物馆来说,开放性的内容是博物馆的一项职责,也是公众的一项权利。要实现开放性,通常意味着机构的一场深刻变革。
来源:陈双双 编译自Conxa Rodà的博客文章
编辑:City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