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与马约里卡的浪漫穿越之旅
作为瓷器的故乡,中国孕育出了丰富灿烂的陶瓷文化。随着外销瓷的兴起,中国陶瓷器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工艺品。
但是,中国陶瓷器并非一枝独秀。
在与中国相距甚远的意大利,还有一个因生产精美陶瓷器而闻名的小城——法恩扎。在法恩扎,五彩缤纷的马约里卡陶瓷是有名的特产,因而这里也被称为“西方的景德镇”。
这里生产的出的马约里卡陶瓷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更多的了解马约里卡陶瓷器呢?
那么,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到辽宁省博物馆亲身感受马约里卡陶瓷器的独特魅力,并在博物馆开一场充满浪漫的穿越之旅。
日前,由辽宁省博物馆和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览正在辽宁省博物馆进行。此次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是马约里卡陶艺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
此次展览,共有141件/组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藏精品陶器展出,涵盖了从中世纪到近代各个重要时期以及各主要代表性艺术流派的马约里卡陶器杰作,将马约里卡工艺从产生、传承、创新到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在河南和杭州的展览不同的是,辽宁省博物馆此次在原有展览提纲的基础上,对展览内容进行了新的扩充和提升,在展陈设计上也有更多创新和突破。
但是,在参观展览前,对马约里卡没有任何的了解,这该怎么办呢?不要担心,跟随小编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马约里卡和其发展过程吧!
马约里卡(Majolica)是对意大利锡釉陶的泛称。其语源自西班牙马略卡岛。
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叶,锡白釉作为一种釉料就已用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壶和地砖的局部装饰,后多用于玻璃制品。目前发现最早的锡釉陶器创烧于9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巴斯王朝,在巴格达北部的萨马拉曾发掘出土过锡釉陶残片。随着不断的传播和发展,到13世纪,锡釉技术传入意大利,导致意大利马约里卡的出现。
15世纪西班牙巴伦西亚所烧造的伊斯兰风格锡釉陶,常由货船经马略卡岛输入意大利,因此马约里卡原是指西班牙产的虹彩陶,也可能来自西班牙产的虹彩陶早已消失的称谓——obra de máliqua。文艺复兴时期的15至16世纪是其鼎盛期,其中以16世纪初的制品最为珍罕。16世纪后期,马约里卡成为意大利锡釉陶的普遍称谓,其生产技术还传播到了欧洲的荷兰、英国等国,20世纪甚至远播亚洲的日本等地。
在13世纪锡釉陶传入意大利之初,锡釉陶的装饰主要是紫、绿两色。马约里卡则运用的是辗转从西班牙锡釉陶传来的技术,以青花为饰,至14世纪中叶、15世纪颇为流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的青花瓷器远渡重洋,受到西方人的喜爱。15世纪前半至16世纪,马约里卡更进一步受到中国明代青花瓷器造型与装饰的影响。17世纪至18世纪,在东风西渐影响下的马约里卡陶瓷艺术和工艺中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马约里卡无论从花鸟、动物等装饰题材,还是勾勒渲染的装饰方式,都明显借鉴了中国万历青花的装饰技法。
公元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成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而摒弃了意大利的装饰风格。
14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文艺复兴使欧洲进入了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艺术的自由、开放的氛围中,烧制陶瓷的技术在意大利得到了更加炉火纯青的发挥,文艺复兴孕育了马约里卡陶瓷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时期法恩扎马约里卡陶器开始闻名世界,其艺术特点主要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宗教以及油画为主要素材,反映出当时的艺术特色及社会生活时尚。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部分有创新和品牌意识的法恩扎陶艺家开始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并加强与绘画家的联系,从而使法恩扎的陶瓷技术和艺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步,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法恩扎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自由流畅的线条为特征的新艺术主义开始风靡欧洲乃至世界。自由和装饰派风格、现代古典和先锋派潮流、以及毕加索主义和新立体主义均促使陶艺领域艺术家们不断追求创新,渴望探索与众不同的作品。20世纪拉开了当代陶艺革新的序幕,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将陶瓷作为素材、概念与新艺术媒介联系起来,成为不同艺术语言对话的成果。
在近代,部分有创新和品牌意识的法恩扎陶艺家开始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并加强与绘画家的联系,从而使法恩扎的陶瓷技术和艺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进步,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法恩扎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泉。时至今日,意大利法恩扎马约里卡陶瓷在世界艺术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并在不断追求着陶艺的创新与发展。
16世纪中期
阿布鲁佐大区卡斯泰利镇的庞贝工坊
锡釉陶
高28.5厘米、通宽22.5厘米、腹径17.5
这件雅致的执壶可以视作16世纪中期阿布鲁佐的陶瓷中心——卡斯泰利镇生产的药房器皿中的标准器,属于“奥西尼-科隆那”套件。卡斯泰利镇著名的庞贝工作坊一共生产了240件标准器,可能分属不同的药房,但件件品质优良。此件作品绘有两名女子的侧面头像,并写有文字“SYO.DE.EVPATORIO”,意为“糖浆”。执壶的壶嘴塑成龙头形状,龙的头颈覆盖着鳞片,这在药房器皿里较为罕见。
1956年
帕布罗·毕加索(1881~1973)
蓝彩白釉陶
直径42.5
在法国南部的瓦洛里斯,毕加索有机会接触拉米艾陶瓷厂,这满足了他对陶瓷的好奇,并激发了创作灵感。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粘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受希腊艺术和古典艺术的影响,也和神话故事有关,并同时使用洞窟壁画工艺,因此兼有前哥伦布时期艺术风格,这是对伟大的远古陶瓷文明的一种致敬。
约1540年
佩扎罗 阿尔戈画家
锡釉陶
高5cm、直径26.5
这件人物故事画盘描绘的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马人战斗的场景。画面背景为悬崖和建筑物,前方赫拉克勒斯和马人正在面对面战斗,他杀死了马人尤里狄奥尼解救了其强娶的妻子——国王德萨米诺的女儿。画面中心是赫拉克利斯手持棍棒、身披狮皮,击杀马人尤里狄奥尼,而其他马人正向他射箭。这些孔武有力的人物形象来自吉安﹒贾科莫﹒卡拉利奥所作的版画,同时受到罗索﹒菲奥伦蒂诺作品的启发,属于赫拉克勒斯十二功绩系列作品之一。这位陶艺家虚构了战斗中的背景,估计1540年前后他在佩扎罗工作。
1899年~1945年
瓜尔多塔迪诺
锡釉陶
直径44.6
这件盘子以复古风格展现“丘比特和赛克”的故事,外画一圈奇特的花纹。这类仿文艺复兴风格的锡釉陶作品艺术性相对较高,随着收藏品味日益提升人们开始希望拥有意大利的艺术精品。约19世纪中期古比奥陶工重新采用光亮的金属釉表现历史题材,正如此件作品上金色和红色的釉彩。
18世纪下半叶
法恩扎的费尔尼亚尼工坊
锡釉陶
壶高28.3通宽13.5
杯高7.2直径13.1
托盘高2.1直径13.1
咖啡壶和咖啡杯组合在18世纪的欧洲常见。画面呈现乡下背景,并绘有“遗址和人物”,这是因为当时考古发现了埃尔科拉诺遗迹和庞贝古城。除此之外,还有一棵细弱的绿树和一个肩扛手杖、正走向神庙圆柱的游人。空白地方则画着昆虫、飞鸟和花束。本套产品出自18世纪费尔尼亚尼工坊。
法恩扎的费尔尼亚尼工坊
锡釉陶、金和彩料经第三次烤花
盘径23.8高3;
碗径22.3高5.7;
盘径18高2;
盖盘高5直径20.5;
杯高7.5直径12.7;
鸡蛋杯高4直径13.5
18世纪下半叶受精美瓷器的启发,意大利采用金黄和玫瑰红等稀有色彩以丰富锡釉陶画面,因而需要使用“低温烧结”(亦称“三次烧”)工艺。“三次烧”工艺由费尔尼亚尼工厂于1777年引进后,法恩扎陶工得以创作精细题材,比如需要丰富色彩的“遗迹”主题。这套餐具专为产后妇女设计,由各种餐盘组成。
1954年
萨尔瓦多·梅利
锡釉陶
高34.5宽26长27
梅利的雕塑作品总是带有诗意,灵感来自一件毕加索的画作。这件执壶被用作花瓶,通体画两个战士的形象和抽象纹饰,作为原创雕塑于1953年获得了法恩扎大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其作品灵感来自旧野兽派,特点为色彩活泼的现代地中海式符号纹饰。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
展览时间:2017年6月30日——2017年9月10日
展览地点:辽宁省博物馆一层三号临时展厅
资料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编辑:大橙子
相关链接: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