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丝路故事:偏僻山谷中的战国墓地

2017-07-14 弘博网


上一期“丝路故事”我们说起了李倕墓的秘密,这一期我们继续西行,去看看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一处偏僻山谷中的“战国墓地”。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堪称一次“丝绸之路”的考古大检阅,陕西西安唐代李倕墓、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320 窟、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哈萨克斯坦伊塞克金人墓等都在展览中亮相。这一次的“战国墓地”考古发掘成果也在这一展览中展出。

豪华马车

一走进“古道新知”展览的大厅,谁都会被眼前的两架马车所吸引。




它们是依据甘肃一处战国墓地里的马车复原的,制作得无比精良。


复原马车的车厢侧板


在左侧展柜,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发现。


马家源墓地出土的马车车厢侧板


没错,它们是马车的同一个部件,前者依据后者而复原。


那么,是谁拥有这么豪华的马车呢?有关这个墓地,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把视线投向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木河乡的一处偏僻山谷中。


盗墓事件!?

一层又一层的梯田修筑在被当地人俗称的“塬”上,村民每天就在那里种地,生活很是安静、祥和。然而从2003年春夏之际开始,一阵阵放炮的爆炸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安宁。加上夜间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村里人感到了不对头。于是,村里组织人到塬上去查看,在一片被称为“马家塬”的麦地里,村民们发现了可疑的现象:电线、雷管、盗洞……这是盗墓团伙在作案!


然而,尽管木河乡派出所多次进行蹲守,也抓住了几个盗墓贼,却没有缴获赃物,甚至就连当地是否有墓葬,民警们也无法进行判断。直到2006年7月,县公安局在行动中,抓获了几名盗墓犯罪分子并缴获一批文物后,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这一年8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甘肃省文物局委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马家塬上被盗掘过的三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从此,马家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开始声名远扬。


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号和三号墓葬内,发现了随葬车乘各五辆,档次最高、装饰最豪华的一辆车在墓室内,饰以锚金银的铁条和铁牌饰,在车的侧板上有用金、青铜制作的虎和大角羊等动物图案作为装饰品。


虎形金车舆饰


墓道内的车辆的制作和排列相似,均由东向西排列,

第一辆车的车轮为铜花所包,非常豪华;

第二辆车的整体外边为漆制,并绘有图案,车厢为皮条编制而成,车辐条也为漆制,车轮轮径1.6米,前挡板两面均为彩绘的漆,并有饕餮图案,车轴亦为彩绘漆制,在车的后侧发现有较大铜铃;

第三辆车是漆制,与第二辆车相似;

第四辆车为纯木制车。


马家源墓地出土的马车车厢侧板


一次性出土这么多富丽堂皇、美奂绝伦的车乘,不仅是在甘肃首次发现,在国内也极为罕见。这些车乘为中国古代车舆的研究及复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不仅如此,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大批金、银、铜、铁、骨、陶等殉葬器物,此外还有绿松石、玛瑙和玻璃等物品。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马家塬部分墓葬应该是属于某位西戎王的王族墓地。十六号墓的墓主人,经初步鉴定为年约40 岁的男性,颈部散落大量也许来自冠饰或发饰的金箔件,头顶有圆形金帽饰,戴金耳环,颈部佩金、银半环形项饰各一,以及绿松石、玛瑙、金饰件串成的项链一条,右臂有金臂钏,腰部有饰金带饰的腰带三条及带钩,足底有银质鞋底一双,腿部散布大量铜十字节约形铜管和铜铃,身体周围和上部发现大量规律排列的汉蓝和汉紫珠饰,推测可能为墓主身着服饰上的装饰。这种注重身体和服饰装饰的现象,是公元前10世纪以来广袤欧亚草原文化带的共同文化传统


发掘现场

下图是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文物在出土时的位置,也能看出盛装戎王”的奢华。




多图预警!


接下来为大家展示发掘出的部分精美文物:


蜻蜓眼,内为陶瓷芯


 项饰 


左为贴金漆筒,右为铜敦


金带钩


金腰带


金臂钏 



铜错金嵌绿松石钩 


在古史资料几乎被研究穷尽了的今天,遥想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人们希望有新的考古发现以期得到更多的答案。马家塬的考古不仅震惊了中国考古界,也一再刷新着人们对先秦民族史的认识。


考古专家们发现,那些出土的文物中含有大量西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也含有不少秦文化特色。张家川曾是秦人居住地,且秦人建国过程中曾与西戎战争不断,因此,墓葬出土遗物既有秦文化的因素,又有浓郁的西戎人的文化特点。马家塬的考古将为人们揭开“戎人”的神秘面纱,也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此次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上,展出了两辆马家塬出土车舆复原件和一组车舆饰件。尽管彰显墓主等级和身份的随葬车舆并不具实用性,但其华奂装饰直接映射出东西方多元文化因素在此地的交流渗透,也正好呼应了“丝绸之路”的价值。


作者:顾小白

编辑: 叶子  


相关链接:

丝路故事:开元二十四年的秘密

丝绸之路:来自博物馆的讲述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