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类临展在“海昏侯”与“妇好”中的策划集思

2018-03-22 《博物院》杂志 弘博网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海昏侯和妇好墓两个考古文物展,这两个展览是在墓葬发掘时间、考古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状况等基本条件因素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情况下,同时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这既是对首都博物馆展览工作的严峻挑战,又是对展览工作队伍能力水平的一次难得的考验和锻炼。


海昏侯墓和妇好墓考古发掘及科研工作的明显差异及对展览工作的影响


1海昏侯墓的情况及办展中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负责考古发掘的专业考古工作单位,只有在相关的发掘和记录、保护工作完成并已形成考古发掘的成果报告之后,才能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博物馆,博物馆再以展览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当首都博物馆接到举办海昏侯考古展览工作任务时,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还仍然在紧张地进行之中。对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的墓葬及出土器物进行展览,这对任何一个博物馆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当时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中曾透露信息说,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多达1万多件套,这必然会引发公众的强烈期待。但由于这些文物正处于出土清理、登记、测量、数据录入、编目造册等工作阶段,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还未正式展开,因此,大量的出土器物资料、信息远没有完全、准确地掌握。


此外,在出土的器物中,有大量的器物需要进行修复,尚未修复的器物不适合展出,因而能够提供给展览上展的器物十分有限。这些情况对海昏侯墓的展览主题策划、展览的内容形式设计谋划及展览的预期效果都是极为不利的。梳理海昏侯墓的展陈工作要着力克服的重点难点,应是如何利用已经形成的宣传优势,凭借展览策划的巧妙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弥补文物展品有限、文物资料不足所造成的困难和缺憾,力求以高质量的展览策划将展览办好。


2妇好墓的情况及办展中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妇好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是40年前进行的,40年来文物研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1977年7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一次大型考古发掘成果展览中,妇好墓出土的一部分文物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妇好墓出土的文物多次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出国展览,国内也有多家博物馆举办过妇好墓出土文物展。201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商王武丁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该展共展出文物120余件套,引发了台湾省民众的中原文化热潮。


对观众来说,再次举办的妇好墓出土文物展,已经不可能重演当初的兴奋与震惊了。而且这次妇好墓的文物展又是与轰动全国、风头正劲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同时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因此,要想使这个老内容的文物展览重新燃起观众的参观热情,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妇好墓出土文物展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妇好墓的出土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仍然会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其次,妇好墓出土文物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有着详尽的文物展品信息资料,可以为展览的内容策划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内容支持。


所以,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好妇好墓出土文物的优势,凭借精心的创意策划,努力推出先声夺人的鲜明主题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形式设计,依然能够有希望取得较好的展陈效果,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誉。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策划


2016年1月4日,江西省文物局领导与北京市文物局商定于全国“两会”期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正在考古发掘中的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此时距全国“两会”的召开仅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展览,在北京、江西两地文物局的全力支持和首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通力合作下,于3月2日如期向社会开放。


1确定主题


主题是展览的“灵魂”,有了鲜明贴切的展览主题,整个展览就有了中心和主干,为后续的展览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由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举办展览的条件实际上并不完全具备,在文物展品信息资料还未完全了解掌握的情况下举办展览,极易形成出土文物的简单堆积,而将展览办成一个缺乏内涵和没有品位深度的低水平的亮宝展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策划确立一个鲜明醒目、体现展览内涵意境的展览主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海昏侯墓当前所能掌握的全部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并从墓主人刘贺的特殊身份入手,进行了认真地分析。


历史记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曾封山东昌邑王,也曾当过27天的皇帝,后被废发配至南昌海昏侯国为侯,33岁病逝并葬于封地。汉代有事死如生的葬制习俗,实行厚葬制度,加之刘贺一生做过皇帝、封过王侯,身世显赫,陪葬品非常丰厚,特别是出土大量金子和铜钱,也验证了汉代“酎金”和“赙赠”制度,数量巨大的工艺精湛、制作精美的出土文物,体现了西汉时期高超的手工艺制作水平。


综合上述的信息资料情况,我们从西汉文学大家“赋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的赋句中,提取了“五色炫曜”作为展览的主题。《长门赋》以辞赋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汉代王侯贵族们极尽奢靡的宫廷生活,这既是刘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也符合墓葬出土器物色彩缤纷、精美绝伦、耀眼炫辉的实际情况。这一主题既醒目鲜明,又与展览内容贴切呼应,充分地体现了我们对展览内容策划的要求。副标题“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点明了展览的专业类型。充满特色的展览主题,古今结合,将灿烂的西汉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考古科学成果融合在一起呈现给公众,正是我们对展览内容策划的初衷。


2内容设计


我们和江西省博物馆共同商讨,一致认为“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展览大纲内容不能只考虑出土文物,还应有反映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容,这也是在第一时间全面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向公众传授考古知识,增强公众文物保护的意识,宣传国家对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外,对于墓主刘贺的特殊身份及其传奇的一生也应该在展览内容中体现。


因此在内容设计上,我们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是: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刘贺其人、保护共享


从“发现海昏侯”这一考古事件出发,将墓葬中出土的精美文物作为展览主体,让观众透过文物看到汉代的皇家生活、礼仪时尚、生死观念等。观众在了解了汉代的基础上,再对墓主刘贺展开解读,让一个与史料记载颇有出入的王侯形象在展厅中渐渐清晰,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精神”。展览的结尾,又回到了考古发现本身,讲述墓葬区大遗址保护的思路与出土文物的保护,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


3形式设计


为了让公众第一时间分享海昏侯考古发掘成果,我们克服了由于展览策划时间紧、对文物的研究解读不够、文物的解读内容少于同类展览的困难,力求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上加以弥补,所以展览形式设计中更加重视体现空间、灯光和展线,力图简化语言。运用灯光效果、积木组合效果、有设计感的文物陈列效果及器物纹饰的提取来强化展览内容,弥补文物内容解读少的缺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空间通透


展线自始至终保持远端的视觉通透,是本次设计中想重点传达给观众的空间语言。在序厅以外可以透过序厅看到金器区,在惊现侯国区可以透过编钟柜看到礼乐宴飨区,在金器区可以透过车马器柜看到生活风尚区,结尾最后一单元直接通透至展厅以外。展线一气贯穿,远近皆可观,层次鲜明,而且,作为热点展览保持一定的通透是必要的(图1)。


图1  “五色炫曜”展的展区设计图

2运用积木组合



积木组合的设计在展览中主要运用在展柜间组合、展品间组合、展柜与展品组合,从而达到用设计语言很好地解读展览内容的目的。在重点展示数十组青铜器的展区:密集摆放着德国汉式陈列柜组成“柜群”,阵列式的展柜排列结合柜内大体积的礼器,构成了该空间强大的气场。


酎金展区是整个展览的中心区,同时也是观众观展热情最高的区域,使用中心组合排列独立展柜三组,每一组4个展柜密集组合,可四面观看。三组柜中集中摆放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黄金器物120余件,分别强调酎金的制式、数量和工艺(图2)。


图2 “五色炫曜”展的酎金展区
该展区一侧墙柜堆放汉代数千枚的五铢钱,柜内大幅通高的五铢钱图版确保该部分内容并不会被黄金所淹没(图3)。

图3 汉五铢钱展柜

3

注意纹饰与灯光的组合


例如,在展览序厅中顶部的吊装透光图片,取自车马器上的错金图案,灯光将设计感十足的金色图案投影到灰色地毯上,与序厅背板图案相互呼应,华丽耀眼,紧抓观众眼球,体现了展览主题(图4)。

图4 “五色炫曜”展序厅及其地面灯光的纹饰提取与展示


又如,在第一单元地面投影灯下放大的精美文物纹饰引导观众进入展线,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而且更便于观众理解,将展览内容与形式设计有机地结合,在后面的展线上多次使用这一设计手法。
4

通过颜色设计区分展区


展览的颜色设计暗合展览名称“五色炫曜”。五色划分五个空间,分别为:


序       厅——象征辉煌的橙色;

第一部分——象征礼制的绿色;

第二部分——象征财富的金色;

第三部分——象征尊贵的黑色;

第四部分——象征希望的红色。


这五种颜色的组合从墙面延伸到了通柜内部与图版之间。


展托与地毯选用黑灰色调,用于中和展览整体色彩纯度。在保持了展览设计风格的理念下,整体色调不失稳重。


展览的形式设计简洁而不简单,大胆使用欧美博物馆流行的大色块设计理念,将文物、纹饰、展柜、灯光作为主要设计元素,从而突出文物,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展览制作时间,保证了展览如期开幕。


“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的策划


妇好墓展是首都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双方经过半年多的策划,将考古研究所40年对妇好墓的研究成果,以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展览借鉴了以往妇好墓出土文物举办展览的经验。


1确定主题


1976年河南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目前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不仅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器物,更重要的是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向我们揭示了3000年前神秘女性“妇好”的身份。而此前,历史上关于“妇好”的记载是没有的。


通过对出土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的研究,确认“妇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一位率兵出征的将军,还是一位生育过孩子的母亲,这三个身份集于“妇好”一身,这不是传奇,而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将妇好的三个身份作为展览的主题——“王后·母亲·女将”,这一主题高度概括了“妇好”富有传奇的一生。副标题“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点明了展览的专业类型及制作这个老内容展览的初衷。展览内容策划紧紧围绕展览主题“妇好”这个人物展开(图5)。


图5 “王后·母亲·女将”展序厅墙

2内容设计


一般展览序厅的内容主要是序言,而序言是对展览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我们在序言内容设计上摒弃了以往展览序言的表述方式,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5个句子80余字完成了序言的内容,简洁明了,有新意。


她是谁?她叫妇好,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


她的丈夫是商王武丁,在位59年,再创殷商盛世。


她居住的古城后来叫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


她生活的时代叫商朝,是中国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



一般展览在序厅不放文物,而这一展览在序厅我们放置了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就的司母辛铜方鼎。重达117.5千克大型重器,不仅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也点明展览主题,展示妇好为人之母的一面。


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是她的时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葬礼。从妇好生活的时代入手,逐步深入展示她作为贵族的生活状态,她作为将领的征战状态,以及她的死后哀荣。尾声将展览立意从妇好墓延伸到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上。殷墟不仅有妇好墓,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3形式设计


为3000年前的神秘女性“妇好”设计展览,其展厅的设计既要体现妇好特殊身份的一面,又要表现商文化的特质,同时充分展示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的研究成果,让形式设计完美地诠释展览大纲的内容。


1用暖色调烘托展厅氛围

展厅以暖色为基调,用金色珠帘和红色帷幔勾勒出具有女性特征的空间(图6)。


图6 金色珠帘和红色帷幔烘托下的展厅氛围


在序厅按1∶1比例复制享殿,享殿是建在妇好墓地面上的一座建筑,是妇好后代祭奠她的地方。享殿周围悬挂金色珠帘,与红色享殿组合。每个单元部题都使用大量的金色珠帘做装饰,显示妇好身为皇后宫廷生活的一面。在反映她的生活部分,设计三组红色帷幔,利用展厅高度悬挂于展柜上方,烘托妇好作为普通女性生活的一面。根据每单元内容选择商代典型的文物纹饰、甲骨形制、结绳记事等设计手法,表现商文化崇信鬼神的传统和蛮荒的风情氛围。

2采用文物的元素来设计部题展览的主题和单元部题设计尤为重要,妇好墓展的主题和单元部题充分用“文物”体现:展览主题“王后·母亲·女将”两侧以文物的纹饰做透光处理,起到装饰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前言部分用代表性文物“虎嗣人头铜钺”的造型做前言背板(图7);单元部题使用代表甲骨的龟甲造型做背板,利用展厅层高优势将其高高悬挂,前面用金色珠帘垂挂装饰。
图7 文物元素设计前言背板3注重细节设计

比如,妇好墓出土的200多片甲骨,记载了武丁为妇好占卜疾病、难产、生育等内容。在第二单元用甲骨造型做成小巧的暖色壁灯,上面是甲骨文的释读内容,既突出妇好墓出土甲骨的价值,又便于观众解读甲骨文,同时制造出女性闺房的氛围,一举三得(图8)。


图8 甲骨文的设计与展示


在展示青铜酒器展柜的外围,仿制同等重量的辅助展品,供观众触摸互动,与文物对话。200余件玉器是妇好所戴的发饰配饰,小巧精致,我们为其特制了6组双面开启的展柜,并为每件展品量身制作展托,展品距离观众视线最近只有10厘米,配以舒适的光源,满足观众对小型器物的观赏解读。

4以文物、复原场景、多媒体技术,再现妇好的隆重葬礼。

展览按照1∶1比例复制妇好墓坑,并用多媒体VR技术虚拟现实的手法还原妇好墓的实景,观众可以深入细致解读妇好墓,了解其特点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图9)。


图9 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妇好墓


展览最后一个单元的墓坑复原与序厅的享殿复原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妇好墓的重要性。


展览宣传:整体策划中重要的环节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理念已经不适应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通过有效的宣传方案运作,使博物馆的展览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海昏侯墓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考古发掘项目,央视新闻做了直播并跟踪报道,不少国外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可以说这件事不仅是文博界业内的重要事件,它已经成为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文化事件”。“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举世瞩目的大背景下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必定会引来媒体的集中关注,从而引发观众的参观热潮。


大量观众的踊跃参观对博物馆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我们也担心与海昏侯展览同期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会因此受到冷落,而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海昏侯考古展的新闻效应与妇好墓展共同分享,引导观众能同样踊跃参观妇好墓展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


(1)积极主动向媒体详细介绍妇好墓展览情况,引发媒体的关注,增强媒体的宣传力度。


(2)将两个展览“捆绑”在一起,实行观众参观预约,并特制了预约门票。门票上设计突出了两个展览的名称,虽然观众是来参观海昏侯展的,但是拿到门票后就会关注到妇好墓展览。


为了保障有序的参观环境,每天预约观众控制5000人,历时3个多月的展览,海昏侯展参观42万人次,妇好墓展参观35万人次,尽管两个展览参观人数上仍有差异,但是以海昏侯展的新闻效应带动妇好墓展,让两个展览同时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说海昏侯墓展览是炎炎夏日酿造的一杯凉爽啤酒,妇好墓展览则是一杯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茅台酒。海昏侯墓展览是让观众第一时间分享考古发掘成果,妇好墓展览则是将四十年考古研究的成果呈献给观众。作为展览策划者在进行展览策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展览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精心安排,力求展览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首都博物馆编:《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科学出版社,2016年。

[2] 首都博物馆编:《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科学出版社,2016年。


本文已获得《博物院》杂志授权,改编自《浅析考古类临展的展览策划——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和“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为例》,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17年第5期(总第5期)。作者:杨文英 首都博物馆。



《博物院》杂志2017年第5期



《博物院》杂志

 

《博物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行业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专题探索、理论研究、博物馆实践,涵盖与博物馆相关的以下学术研究成果: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藏品修复与保护;藏品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专著与论文述评;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古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博物院》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136面,全彩印刷,面向国内外发行。

 

投稿方式:

1. 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bowuyuan@mail.sciencep.com;

或注册登陆投稿平台:

http://ees.scichina.com/user/login.action。

2. 纸质版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订阅方式:

1. 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码80-603。

2. 读者也可在中科期刊淘宝店网购或与本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033878   010-63370450

传真:010-64030141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长按二维码,关注《博物院》杂志

编辑:西北锅巴#Mark仔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聚焦两会 | 一图看尽“两会”文博考古相关提案与建议

他们都已因校园招聘而改变,你确定还要错过吗

征集|笔触,召唤你的国宝代言人

观展|陕历博的文物“修复季”,修复我与文物修复之间的距离

聚焦两会 | 博物馆免费开放十年,让更多博物馆享受政策福利

观展|“艺术咖”遇见“科技宅”,创造一个美妙世界

当《博物馆》斩获银熊奖,电影赋予博物馆的现代寓意

征集|你的创意将见证中国证券博物馆logo的诞生

观展|犹在他乡遇故乡:湘博中意交流展的怀思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