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侦探 2018-05-31


如今,博物馆在选择展出作品的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这样两难的问题:选择已经获得认可、符合公众品味的经典作品,还是选择最为创新但可能公众一时无法理解的作品?对此,大多数博物馆为了确保自身的“公共性”,往往会去倾向选择既有的知识与分类、获得公众认可的经典作品。然而,我们发现,在博物馆服从于“公共性”的同时,可能也削弱了艺术创新的可能,缺少了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可能的平台。

 

但正如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所说,一流的博物馆不仅要有经典收藏和一流的藏品,还要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因为前沿部分是漫长的艺术史发展至今最新、也可能是最具有价值和艺术史意义的部分。

 

对此,许多博物馆也开始探索当下语境中,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应该有怎样的联系,以及自身的定位、收藏、展示应该起到的作用与影响。4月22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便展开了一场对当代艺术可能性的探索,邀请当代海内外有影响的陶艺家69人,举办了“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展示中外陶艺精品83件,旨在将不同形态、不同观念和不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展现东西方艺术家对陶艺的不同理解和体验,让观众在观赏和思考中获得差异性或共同性的认识,展现陶瓷这一与人类文明发生发展密切关联的技艺,在当代文化格局中放射特有光华。


展览海报


1

聚焦当代,走进展览


陶瓷是水、火、土共同创造的艺术语言,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它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物质内涵。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历代精品层出不穷。陶瓷艺术也是一种世界语言,以它为材料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理念表达与工艺突破的艺术家遍布世界各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展览希望通过展示海内外风格迥异的当代陶艺,让观众聚焦当下,去发现中国的陶瓷艺术呈现出的新面貌以及国外陶艺家们的新探索。对此,本次展览试图从“融合延伸”“见微知著”“象外之韵”“聚集拓展”四个单元去进行回答,并通过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器”接近、窥探“道”的真谛,完成由“器”载“道”的诠释。


1自由表达 ,注重情感体验的传递


此次展览特别强调了陶瓷艺术家对自由表达的诉求。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典范形式之一的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炉火,早已深得材质外在之美,尽传精神内在之秀,成为构成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代陶艺摆脱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和审美趣味,代之以自由表达之形式,更注重陶艺家情感体验的传达。当代陶艺家不再醉心于如何免于燥气与火气的痕迹,把握色彩晕染的层次,而是用陶瓷去呈现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对世界的感悟,创造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境界。


展览现场


2聚焦当代 ,展现中西陶艺的对话


当代陶艺家对自身情感诉求的发掘,也使其作品呈现出变化多样的文化以及时代风格。西方现当代陶艺的发展与现当代艺术相关,深受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影响。中国现当代陶艺则是在本土传统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既有明显的本土中国风,又蕴含了一些流行的国际陶艺语言。近年来,中国陶艺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中国陶艺家对本土传统与外来风格之间的处理越发成熟,与国际陶艺界的交流和互动明显增强。本次展览将中国当代陶艺作品与世界各地当代陶艺作品同台展出,展现了东西方艺术家对陶艺的不同理解和体验,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陶艺的切磋与对话。


展览现场


3传播交流 推动陶瓷艺术的创新


本次展览作为传播交流项目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展览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与创新。该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这些来自海内外的当代陶艺作品还将与馆藏瓷器精品同场展出,这是跨越世纪的回望与对话,中国传统陶瓷与国际现代陶艺的碰撞将在诸多方面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发,加深观者对于陶瓷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并为丰富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


展览现场


2

聚焦未来,参与讨论


在通过展览欣赏当下的陶瓷艺术外,此次展览更希望对之后的陶瓷艺术的发展有所指导。因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别邀请了法国巴黎赛尔努奇陶瓷博物馆原馆长克里斯汀·西米苏、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克劳迪娅·卡萨利、左正尧、杭间、贾方舟、郑工、中岛晴美等嘉宾和各国当代艺术家,举办研讨会,针对“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陶艺”进行一系列讨论。

 

法国巴黎赛尔努奇陶瓷博物馆原馆长克里斯汀·西米苏、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克劳迪娅·卡萨利介绍了西方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杭间、贾方舟、郑工等嘉宾则对陶瓷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提出了想法,对处在全球化中的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如何发展提出了建议。除此之外,本次研讨会也邀请了许多当代陶瓷艺术家,阐释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未来方向,从实践角度来分享当代语境下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


研讨会现场

 

3

关于博物馆与当代艺术的思考


这次展览除了让我对陶瓷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外,更引发了我对博物馆与当代艺术二者关系的思考。


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在《全球时代的当代艺术与博物馆》一文中说,博物馆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已经不同于现代主义时期,早先的艺术博物馆往往与艺术史相表里,致力于展出经典作品,以便向观众提供有关艺术发展的清晰线索,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往往是现场制作的,是历史地位和意义完全无法预料的临时性作品。再者,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往往又倾向于打破既有的、过去的事物秩序,去挑战当下的社会共识,逾越当前的社会界限,增加了公众在理解方面的困难,更进一步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便是博物馆面对当代艺术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

 

那么,是否因为存在难度,博物馆就应该放弃对当代艺术的展示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随着观念的转变,我们似乎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博物馆的功能不只在于收藏,更在于教育,在于为未来的人类提供无限的可能。因此博物馆不能因当代艺术难以做出价值判断而放弃或回避对它的关注,相反更应该受到博物馆关注,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毕竟,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只是我们的过去、当下,还包括我们的未来。


展览:“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展期:2018.4.22——2018.9.9

展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4楼7、14展厅


资料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编辑:大侦探


相关链接:

社会转变及全新博物馆学语境下的博物馆定义

央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带你解读“非营利性”

一场大赛,让小馆文物焕发新活力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释义与思考

美国博物馆联盟发布报告:我们的影响力,超乎你想象

“寻人启事”:青博志愿者LOGO设计者,会是你吗?

卖断货的限量文创哪里买?快去义乌文交会!

有腔调!在上海博物馆看古希腊戏剧《美狄亚》,感受“典雅与狂欢”

博艺讲座|近期资讯汇总(4.12—4.18)

博物馆界最In的娱乐活动,非“河伯”的有奖竞答莫属啦!

大藏藏于市:关注收藏延伸价值的“艺术赞助人”

张瀚予 | 民营美术馆:亟待健全博物馆理事会长效机制

弘博视频 | 全国十大考古“琅琊榜”现状如何?弘博网为你揭秘

来博物馆理理这道数学题的思路

关注沉默的少数,探寻博物馆现行之外的价值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