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社教活动以其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博物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征集、研究、典藏、展示等服务功能,向以“教育”为第一要素的方向延伸,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2007年国际博协将“教育”列为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投入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经费逐年增多,大部分的博物馆可以在经费保障的良好环境中开展社教活动。而另一方面,面对知识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媒介的应用,参观者对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实际效果、展示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有了更多的期盼。在此社会背景下,博物馆社教活动应顺应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求,不断革新。
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他们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命运,博物馆通过社教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引导?如何在精神层面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笔者结合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编著的《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就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进行探寻。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最初仅限于讲解员对展品的讲述,参观者获取“教育”的方式来源于单一的展览。
当前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未来的世界究竟是怎样?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少年具备怎样的知识构架?这个课题也是不断变化的。
博览乐趣·非遗传承活动——葫芦画(图片来源于东台市博物馆)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博物馆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努力搭建智慧的桥梁,通过社教活动尝试在青少年好奇心、思考力、创造力方面进行塑造,“培育每个孩子天生的创造性,并进而促进充满好奇心,具有创造性和独创力的成年群体”,当青少年这些潜力不断地得以发挥,其自身终身学习的能力会逐渐养成,能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
而“翻转式学习”教育通过“教”与“学”角色的翻转,将人性中好奇心、探索欲、思考力、创新力等发挥了出来。这项教育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契合了21世纪博物馆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以启迪。
“翻转式学习”是一种经过革新的教育理念,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拉塞尔•L•阿克夫和哥伦比亚大学丹尼尔•格林伯格共同研发。即让孩子先学,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再进行教授。
“翻转式学习”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由此编撰出版了《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这本教育书籍。书中阐述了21世纪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过程,21世界的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迎合个体发展的需求。强调转变教育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教”和“学”的角色,树立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的概念。让孩子通过“教”培养自己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激发孩子的潜在动力。
翻转式课程模型及设计理念(图片来源于网络)
“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激励他们对学习产生渴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并持续不断地为他们注入信心,让他们能够在人类尚未发掘的领域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根据当下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实际情况,“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能带给我们什么?
翻转式课堂图示(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社教活动?笔者以2017年江苏省文物局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选拔为例,参加选拔的包含了44家博物馆青少年社教项目。
博览乐趣·非遗传承活动——发绣(图片来源于东台市博物馆)
对这些推送项目,笔者进行了总结: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如南京博物院利用网络新媒体流量较大的特点,推出具有教育性、话题性、观众参与度高的直播节目,在5次视频直播节目中,参与人数多达93万人。
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通过剪纸、彩灯、灯笼、葫芦画、木雕、布艺、泥塑等多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学习,让青少年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非遗文化。
互动活动的体验展示。通过科普教育、文明礼仪学习、民乐展示、临摹画作、拓片制作、朗诵经典、考古现场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互动体验并进行展示。
这些社教活动从思想内容的深度和教育传播的广度进行了挖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也能看到大中型博物馆和基层博物馆之间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客观存在,特别是社教活动展示内容和传播方式的丰富性方面还有差距。大部分的博物馆,在青少年和讲解员“教”与“学”两者关系方面还有深度研究的可能性。“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催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瑟谷学校、可汗学院等,对于我们逐步解决博物馆社教发展的不平衡,完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可借鉴的地方。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期,学习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通过“谷歌”“百度”可以很容易搜索到我们所不了解的知识。每个家庭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能够购买你想了解的每一本书籍,能够旅游至全世界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只要愿意探寻,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就有无限可能,人们通过自身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就有无限可能。
作为博物馆,我们如何通过社教活动让青少年参与进来,并能够调动自己的身心积极配合?
“博物馆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来说,不是知识的容器,不单单是为了扩大观众的知识储备量而存在,博物馆应以展品为依托启发观众思考,引导观众去欣赏,激励观众去创造”。那么,对于讲解员来说,当下,讲解工作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讲解和接待服务上,而应该更多的在如何教育引导上做研究。
传统的青少年社教活动中,大部分博物馆都是讲解员担任教育者的角色来进行“教”。在活动之前,讲解员需要进行活动文案的设计,知识点的研究、经费的预算、现场的布置,活动实施的引领。在此情况下,讲解员因为需要带领青少年体验学习,所以在活动所涉及到的领域做足了功课,即便讲解员对一些知识不熟悉或者知之甚少,也能通过自主摸索和研究,不经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讲解员通过“教”自己“学”,解决了活动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一切的问题。而青少年来参加活动,讲解员可以“竹筒倒豆子”非常流畅,形成了和传统教育类似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说,参加这个活动,青少年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
讲解(图片来源于东台市博物馆)
而“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启发我们,探索另外一种引导形式,如:在体验剪纸非遗文化的时候,讲解员是从观看PPT讲述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技艺,还是拿出一张彩纸,让孩子们自己先玩起来,引导孩子自己体验和摸索,通过独立的思考探索剪纸的历史,明白剪纸怎么剪好看 ?改变讲解员“教”青少年“学”的模式,讲解员在此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探索者。这种“翻转式学习”教育模式,引导青少年“教”会自己如何去“学”,提升了青少年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
“无论教得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没有学习动力者学不到任何东西”。 因此,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因精神层面的问题导致的特殊现象屡见不鲜,因为缺乏学习动力,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
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社教活动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在一些社教活动中,博物馆尝试主动至学校了解青少年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班会或者博物馆会议,鼓励青少年大胆提出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建议,改变博物馆自行设计社教活动的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参与进来,享有发言权。
在博物馆,他们有自主设计活动的自由,有招募同伴参加活动的权利,他们通过自主研究资料,向讲解员提问,参与活动安排等方式,在活动中真正享受到尊重、民主,分享、合作,从而自觉、主动、轻松、快乐、高效的进行学习体验,不断地引导青少年提升探寻事物的兴趣,增强求知欲,让学习从而成为一件自觉主动而很有意义的事情。如卡尔·罗思杰所言,“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非遗体验活动(图片来源于东台市博物馆)
基于上述两点,青少年和讲解员在社教活动中“教”与“学”角色的转换,让青少年主动参与,逐步培养青少年好奇心、探索欲、思考力、创新力,活动中带来的团结互助、责任担当等性格的塑造,使得青少年今后的健康发展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
“翻转式学习”教育理念中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育变得更高效,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将教育福利惠及更加偏远的地区,影响更多的人。
如风靡全球的可汗学院“翻转式”课堂中,通过招揽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和软件工程师,通过编撰10分钟的短视频发送到互联网这一形式,截止2012年,每个月会向600多万学生提供教育,这一数字比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立至今所培养的学生总数的10倍还要多,且还在以每年 400%速度继续增长,教学视频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4亿次。
可以说,这些因为新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数据是叹为观止的,而数据背后带来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催化了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的使命,基于藏品研究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教育形式开始向“参与”、“互动”转化,通过新技术的广泛使用,让每个博物馆的社教资源全民共享已经不再遥远。
从教育心理学这个角度,当今大部分的博物馆社教部门专业人才集中在文史、艺术、播音、新闻或者外语等方面,但教育专业或有教育学背景的高等学历人士很少。
社教活动中“教”与“学”的引导关系,需要涉及到很多领域,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如可汗学院短视频采取10分钟的时间定位,就鉴于人们头脑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征。
那么博物馆在青少年社教活动中,大到社教活动科学理念的定位,小到项目环境的设计,语言的表述,肢体的表达等,在引导青少年的过程中,每个活动细节都是一项系统的研究课题。只有站在青少年的心理角度思考和引导他们,才能让社教活动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精神领域,和他们达到心理上的“共情”,激发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
东台市博物馆外景(图片来源于东台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点燃智慧的火花—— 中国博物馆教育探索》郭俊英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杨丹丹 《东南文化》2017年第5期
《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萨尔曼•可汗
作者:陈怡 江苏省东台市博物馆
编辑:Mark仔
相关链接:
518专辑|连接新公众,博物馆如何让视障人士更有尊严地“观”展?
518专辑 | 看点多多的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