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趣展览的艺术表达,无差别温暖每一位观众的心

阿聪 弘博网 2023-10-07


超大燃烧的香蕉、化身蒙娜丽莎的大猩猩、森林中甜美诱人的糖果屋......这是“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展览中的场景,展览集中展出著名绘本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经典作品,带领观众用孩童的视角开启一场奇妙异想世界的探索之旅。



近年来,类似的童趣元素展览陆续开展。虽然展品内容并不相同,但都借助插画、玩具、卡通人物和动物形象等童趣元素,构建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艺术世界。既注重儿童教育,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寓教于乐的参观环境;又在点滴间唤起成年观众美好的童年记忆,为繁忙都市中焦虑压抑的成年人们提供一处放松心灵的港湾。因此,童趣元素展览同时满足儿童教育和成年观众的需求,吸引着大小朋友们前来参观。


为儿童构建寓教于乐的成长乐园


孩子是童话故事最捧场的观众,也是童趣元素展览中最活泼的存在,孩子的世界纯真、烂漫、稚嫩,充满着对万物的好奇,拥有一颗探索之心。儿童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从只有生理本能的婴儿期到逐渐构建起自己的世界观,孩子们通过体验、模仿、游戏和理论教育等方式学习。童趣元素展览则集这些方式于一体,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成长乐园。


如“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针对儿童对色彩敏感的生理特征,选用合适的色彩,使得孩子的注意力一进展厅就会集中。绘本中爱幻想的“胆小鬼威利”、喜欢读书的“我哥哥”、憨态可掬的大猩猩或被放大设计在展板上、或按比例制作成实体,再搭配活泼可爱的背景音乐,整个展厅被打造成放大版的童话世界。在孩子的参观过程中,他们和绘本主角们一起听故事、玩形状绘画和做集章游戏,在旁边的工作坊动手画下这些有趣的经历。



在“捷克玩具奇遇记”中,玩具们陈列在打开的行李箱里,仿佛展厅中正播放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变成现实世界,孩子们在展厅中开始一场真实的“玩具总动员”。美国堪萨斯城在明年的儿童书籍博物馆计划中,准备设计《野兽冒险乐园》里马克斯的房间和举办其他活动的“晚安月亮”房间,让孩子们化身故事主角开启奇妙的探险。


诸如以上的童趣元素展览注重营造整体环境和艺术氛围,以视觉、听觉、触觉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围绕展品设计相应的故事,探索展览空间的内涵表达,思考展品之间的关系;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社交协作能力与审美意识;最终,激励孩子们在展览的不同环节学习成长。


用童趣的形式引发成人深邃的思考


正如艺术和学习的概念不受限,童趣元素展览的受众群体绝不仅是儿童观众。童趣元素展览不等于儿童展览,而是既“童真”又“趣味”。艺术家借用儿童的眼睛、以儿童的心态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用纯真质朴的形式引发深邃丰富的思考。


在“游乐园III-兔子失物招领中心”展览中,一只伤心的兔子坐在街边,一只灰兔子心脏上插着胡萝卜,一只绿兔子把自己挂在招领墙上......伤心的兔子是迷路还是被遗忘?灰兔子与胡萝卜是什么关系?绿兔子是在等待被领走吗?展览以兔子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图像消费和个人象征的虚无,设立失物招领中心和失物招领手写档案,希望唤起被人们有意或无意遗忘的美好事物。



在“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中,胆小又敏感的小猩猩威利总是被其他猩猩嘲笑,却在遇到“大鼻子”的暴力行为时勇敢反抗保护自己;“我妈妈”平凡又朴实,却同时是了不起的厨师、技艺精湛的杂耍员、杰出的画家和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一家四口在妈妈的要求下来到美术馆,本来不感兴趣的爸爸和两兄弟最后在妈妈的解说和引导下一起愉快的玩起了“形状游戏”......展出的绘本故事温暖又幽默,却隐含着作者对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弱势族群、女性主义等严肃议题的思考。


“抽象绘画之父”保罗·克利说:“人们在学习,在通过寻找本源去认识某种事物”,童趣文化稚拙天真的表象如同一种本源,蕴藏着多层次的内涵。当成年人的生活被繁重的学习、工作充斥着,并伴随着偶尔的迷茫和孤独,不知如何思考幸福的含义时,胆小又勇敢的威利们恰好突破成人世界中逻辑与现实的边界、规则的束缚,从而能够放飞自由与想象,化身理想的“自己”,拥有追寻梦想、坚持信念、感悟爱与温暖的能力。而且,童趣元素展览引发对社会的反思,用创造角色和儿童视角构建某种特定的叙述语境,在连接现实和幻想的过程中表达个人的思想。


不限定观众范围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教育空间,其受众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决定着观众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并影响着他们在观看同一场展览时的不同表现。于是,博物馆开始注重“分众教育”,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制定展览主题及活动,最大程度满足目标观众需求。


人们在博物馆参观时经常会看到,孩子在展厅中跑来跑去,无法静心参观整个展览,家长却在一边强制督促孩子观看,最后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没能收获良好的参观体验。一项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实地进行调查的成人支持作用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协作体验能够促进学习。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他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社会交往或许是学习发生的最关键要素,所有学习过程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而童趣元素展览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不受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的要求,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体会。这类展览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情感交流,提升展览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可以在参观过程中相互讨论、共同动手操作,充分协作和对话,更有助于博物馆营造学习教育环境。


正如宫崎骏动画长片《千与千寻》和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深受大众尤其是成年人的喜爱一样,童趣元素不仅只是可爱的形象描绘,也可能代表着美好的童年时光,或者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射。它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建立一座坚固的桥梁,实现展览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阿聪#miyagi


往期精彩回顾

观展|“context”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体现

青岛啤酒博物馆,凭什么值150亿?
大英博物馆建分馆,1.5万平方空间展现丰富馆藏

博物馆如何与“纳凉族”和平相处

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博物馆薪酬低,工作人员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权利

博物馆安保需要用上“人脸识别”监视?兵马俑海外展览引争议

文字中的“沉浸式”体验,拉近文物与观众间的距离

达芬奇《岩间圣母》新发现,将打造沉浸式展览探索画中的秘密

博物馆在展览中使用私人藏品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