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行反响良好,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现已全面开放!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终于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了!
12月26日上午,河南博物院陈列展览全面开放仪式举办。提升后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在基础设施、陈列展览、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观众来到这里,不仅能看到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的恢弘气势;还能看到“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院藏明清工艺”“中原古代石刻艺术”等专题陈列的独特魅力;再加上“鲁迅的艺术世界”精彩临时展览,从一楼到四楼洋洋洒洒16个展厅悉数开放,将给观众奉上历史文化大餐。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广纳百川、兼收并蓄,形成了源远流长、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绵延有序、系统完整、蕴藏丰富。
作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创建于1927年的河南博物院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是领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华夏文脉的重要窗口。
据悉,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抗震加固改造提升工程历经5年闭馆提升和3个月的试开放运行,在主展馆旧有建筑上实施了维修项目、抗震加固项目和陈展恢复提升项目。提升工程于今年9月顺利完工,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于9月24日试开放,试开放三个月来,社会关注度高,各界反响良好,经综合评估已经具备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的基本条件。
全面开放后的主展馆在建筑和设施设备上焕然一新,在陈列展览和公共服务上也呈现了新变化。
据了解,自1998年主展馆建成以来,这是河南博物院第三次对展陈进行全面提升,与之前的系列展相比,新推出的“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在策展视角、展示内容和方式均有显著提升,力图更好展示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母体地位和在黄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主干作用。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优势,抓住中原古代发展中的闪光点,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同时在全球化视域下,展现中原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互鉴。
该基本陈列展览使用了精心挑选的5000余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镇院之宝等大量珍贵文物,并吸收了栾川孙家洞、许昌灵井、新密李家沟、巩义双槐树等遗址近年的考古新发现。新的陈列展览文物精品荟萃,不仅调整了主题、提高了站位、突出了华夏文明、黄河文明,还通过图示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综合技术对展览进行深层次解读,进一步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的文化风貌。
据悉,试运行期间的基本陈列每天都吸引着全国的观众前来观展,好评如潮。据统计,国庆假日期间参观人数日均8000人,现在每天参观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博“网红”打卡地。
专题陈列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以专题形式,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和技术,重点展示国宝和特色藏品是河南博物院的又一闪光点。和“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同期亮相的还有“明清河南”专题陈列和“国宝特展”两个展览,其他几个特色鲜明的专题展览也已全面开放。
“明清河南”通过文物展示明清时期中原文化的特色。“国宝特展”是此次河南博物院在展览方面的一个新亮点,特展将实行国宝“轮流做庄”制,每期一件国宝。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是名闻遐迩的贾湖骨笛,该展览利用实物、图文展示及多媒体手段向公众全方位翔实地介绍贾湖骨笛的挖掘出土、测音、材料工艺等情况。
石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大地,古代石刻艺术品浩如烟海。11月,号称真正的“重”量级展览——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向公众开放了。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庄严肃穆的陵墓仪仗,琳琅满目的碑志刻石,无不凝聚着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特别是维妙维肖的佛国众相,留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显示了古代艺术家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超凡的审美意趣。
主展馆试运行期间,观众一直没能看到的镇院之宝云纹铜禁,将在“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中再现芳容。春秋时期,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滥觞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次展出的淅川东周楚墓青铜器,以其富丽纹饰和精湛工艺,展现了楚文化独领风骚、彪炳千秋的魅力。另一专题陈列“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荟萃了明清时期质地精良、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有漆器、玉器、珐琅器、牙雕、瓷器等,其中备受观众喜爱的清代象牙萝卜、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等宝贝均在展线,期待着与观众面对面。
为配合主展馆的试开放及全面开放,河南博物院专门在东配楼开设了社会教育体验厅和数字文物互动展示墙,加大社会教育的体验功能和信息化数字化分享功能。在东配楼一楼开放了含研学活动教室、文物保护观摩体验、田野考古体验、古代天文科技展示及自主学习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1400平方米全新综合实践体验场馆,可同时容纳500人参与各项活动,采取“分众化、菜单式”的服务模式,精准定位服务人群。
主展馆试开放以来,“华夏古乐——音乐文物复原展演”如“乐”而至。周二至周日每天上午11:00、下午16:00,华夏古乐邀约观众聆听历史的回声。从史前骨笛到先秦遗音,从汉唐乐舞到宋代词乐……全新的阵容、全新设备、丰富的内容和升级后的古乐厅对华夏古代音乐文物复原呈现出最真实,最震撼的动态演绎解读。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片引起过很多人对文物修复的兴趣,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也屡有神奇之作。在新完成改造的文保楼中,专门开设了“历史教室——文物保护观摩实验室”。实验室把修复也作为基本陈列的一部分,面向特定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将无机文物、有机文物修复室内侧墙壁设置成透明玻璃展示窗,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学习人员展示文物保护修复过程,深化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下的社会教育展示功能。
12月2日以来,河南博物院以“失传的宝物”为主题的考古类盲盒文创产品成为全国爆款“网红”,它有《传承》《史诗》《传说》等多款,通过当下流行的盲盒形式,将仿制的“珍奇宝藏”埋藏其中,让体验者利用内赠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切实感受发现历史的惊喜瞬间。
在文创开发上,河南博物院以“大文创”理念,以明星文物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了系列产品。被观众熟知的咖啡与贾湖骨笛“两掺”诞生了网红咖啡,杯子与杜岭方鼎“两掺”创造了风靡一时的“光明之杯”,这些“高冷”文物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大众的生活,“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藏品,变身为可以在手中把玩、赠送好友的佳品,充分体现出文创的魅力,让文物活了起来。
为让社会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汲取文化的力量,河南博物院在完善了“华夏古乐厅”“社会教育体验厅”的情况下,在主展馆东西两侧,打造出4000多平米的观众休闲空间,在东配楼开辟了1300多平米的教育服务空间,主展馆每个楼层均设置了文创专区,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参观学习、休闲娱乐多层次、多元化文化需求。
此次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开放,在很多细节处理上让人备感贴心——走进展厅会发现,针对学龄前儿童及坐轮椅的观众,该院将部分展台高度降低,让更多观众能享受到文博盛宴;语音导览二维码、展板上中英文两种语言解读,生僻字注音等细节化处理,也体现着人文关怀。
据介绍,主展馆开放后,河南博物院重点培育了志愿服务新生力量,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结合新展览、新主题、新定位,通过展厅导览咨询、文明参观引导,采取专题讲解、定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细化服务、满足观众多样需求。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
原标题:《约起来!河南博物院今起全面开放》
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委会年会召开,共商未来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
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公布(内附全4批分省统计图)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