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数漳州市博物馆中的那些“非遗”

于奇赫 弘博网 2023-10-07


距离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2021年的春节,你打算怎么过呢?受最近多地频频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专家建议人们谨慎出行,尽量原地过年。从传统民俗的角度来说,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贴一张“神荼郁垒”的漳州木版年画,或许就可以驱邪避鬼、护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啦。


漳州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要想了解漳州木板年画更多的知识,漳州市博物馆中就是最好的去处了。截至2020年,漳州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三级保护名录项目175个,其中国家级名录16个。漳州市博物馆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数十项非遗项目,下面就简要地介绍一下博物馆中的5项国家级非遗、5类省级非遗与3项市级非遗。


漳州市博物馆夜景


不能错过的五项国家级非遗


漳州木版年画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神荼郁垒” 年画就是漳州木版年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多印于红纸之上。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清代至民国初年进入繁荣时期。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木版年画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这件《说唐后本》年画就出自某个小有名气的作坊,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戏曲故事的喜爱。展览中可以看到《天官赐福》《魁星点斗》《狮头衔剑》,还有《老鼠嫁女》《司命灶君》等众多漳州木版年画中的经典作品。博物馆在展厅中搭建了一个传统闽南民居的模型,向观众展示了年画与建筑之间的依附关系。展厅中还放置了一个电子触屏,观众可以通过它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制作流程。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木版年画《说唐后本》


博物馆制作的闽南红砖古厝模型


漳州木偶头雕刻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漳州布袋木偶戏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漳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木偶以徐竹初父子的作品居多,而徐氏家族是福建北派布袋艺术的杰出代表。徐竹初的木偶头造型设计吸取漳州早期寺庙佛像雍容典雅的特点,线条流畅、饱满、明快;体态丰润、柔和、灵动。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漳州木偶头与布袋木偶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两件徐竹初制木偶头


尤为难得的是,他将大量人物造型拓展为眼、眉、嘴、舌均可活动的灵巧木偶。展览中的这件钟馗,反映出徐氏父子对人物面部表情瞬间捕捉的能力,那种千分之一秒略过的神情直接对应着心灵的真实。


展览“匠心天工”中徐氏父子制作的钟馗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徐竹初制“精卫填海”木偶


展览中除了展出众多木偶之外,还搭建了一个用于布袋木偶演出的戏台。该戏台在平日里主要作为一个演出道具进行展示,其前方垂下一个网孔幕布作为投影经典剧目录像资料的平面,而博物馆也会不定期邀请布袋木偶表演者在博物馆中进行现场表演。漳州市博物馆还十分注重漳州木偶文化的传播,在2020年,展览“巧木造化意万千——漳州木偶雕刻作品展”先后在莆田市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与仪征市博物馆举办。


展览“匠心天工”中正在网孔幕布上播放的木偶戏《两个猎人》


歌仔戏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了车鼓、采茶等多种闽南民间歌舞所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同时,歌仔戏也是我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博物馆在展览“漳台一家”中展示漳州歌仔戏剧团赴台演出的相关物品与几册线装剧本,作为台胞与漳州渊源深远、关系密切的见证。


展览“漳台一家”中的歌仔戏道具


歌仔戏《十三太保》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1946年,漳州市下辖南靖县的都马乡抗建剧团前往台湾演出芗剧,至今仍未回故土。所以展览中就搭建有一座带有“都马乡抗建剧团”字样的舞台,还可以作为歌仔戏表演者在馆内进行简易演出的场地。


展览“漳台一家”中搭建的带有“都马乡抗建剧团”字样的舞台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以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博物馆在基本展览“龙江长歌”中将一个展厅搭建为土楼的内部,让观众可以看到内部生活空间是如何分布的。


展览“龙江长歌”中的土楼内部空间模型


展览“龙江长歌”中的土楼营造视频


福建土楼数量众多,仅漳州市南靖县就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博物馆在展览中对于典型土楼的分布进行了记录,以地图与视频的方式予以展示。另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不同结构的土楼模型与照片,并介绍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展览“龙江长歌”中的土楼模型


独具特色的五项省级非遗技艺


东山关帝信俗

2005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


漳州地区的东山关帝信仰习俗始于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开拓闽南时就引入了关公香火。而宋末东山军民抗元失败,部分人夺舟入海逃徙澎湖、台湾及南洋群岛,最初的关帝香火由此而播入台澎。博物馆在展览“漳台一家”中展示了不同造型的木雕关公像与民间祭祀关帝场景的图片,让观众感受到闽南“敬宗法祖”的传统礼教之盛。


展览“漳台一家”中的关帝木雕像


2016年10月11日,信众在东山县护送关帝金身赴台


东山与诏安的剪瓷雕工艺

分别于2007年与2011年入选第二批、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


匠人们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残损瓷器,按照需要用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贴在所要装饰的对象表面,色彩鲜艳,造型生动。这种技艺在清末传入台湾后成为该地区传统宫庙建筑盛行的装饰艺术,并影响了东南亚一带的建筑风格。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剪瓷雕屋脊模型


博物馆在展厅中搭建了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剪瓷雕屋脊,可以让人们近距离地了解到这种艺术形式的构成方式。这种场景化的表现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材质的真实性,让观众品味真实建筑中难以观察到的制作细节。


剪瓷雕屋脊模型局部


使用剪瓷雕技艺制作的戏曲人物形象


漳州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素三彩烧制技艺) ,2017年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


漳州市博物馆作为国内漳州窑收藏首屈一指的机构,展览“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全面地展示了曾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的漳州窑产品。漳州窑也称“漳窑”,其窑址分布在华安和南靖之间的;其始烧于元末明初,早期产品以米黄色釉釉仿青铜器造型为主、釉面带有细碎的片纹。漳州窑米黄色器物形体轮廓线条简练洒脱,表现出疏朗、生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具有定窑的遗风。


展览“宇内风华”中陈列的漳州窑米黄色器物


清 漳州窑米色白釉堆贴三阳开泰纹瓷瓶


以往人们认为只有景德镇低温烧造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素三彩”瓷器,而漳州平和南胜田坑窑素三彩的发现扩大了我国彩瓷窑址的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找到了归宿。漳州窑素三彩瓷器的器形以盒居多,从流畅的线条可以看出该工艺的熟练。现在,龙海市的漳州窑素三彩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人悉心培养年轻传承接班人,使这项漳州地域的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清 漳州窑素三彩摩羯形瓷座盒


清 漳州窑素三彩兔形瓷盖盒


在该展览二层的结尾处,博物馆专门安排出近200平方米的区域,用于放置陶轮等制瓷设备,且定期邀请漳州窑制作大师在这里带领观众体验陶器的制作。除此之外,专题展览“碧海云帆”从中国古代东西贸易的视角,展示了漳州窑瓷器对所到之国产生的影响。


展览“碧海云帆”中的漳州窑瓷器


漳绣技艺

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


其实物分布在了通史类展览“龙江长歌”与专题展览“碧海云帆”中。通过近距离观察漳绣帽圈,可以一窥其技法繁多精巧、构图严谨、神态生动、色彩瑰丽与装饰味浓的特点。而《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妇女善刺绣。刺绣之巧,几过苏杭。”在明清两代,漳绣又成为具有国际贸易属性的出口商品,所以在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中也展出了多件实物。


展览“龙江长歌”中的漳绣帽圈


展览“碧海云帆”中的展览中的漳绣胸兜、头饰与钱袋


展览“碧海云帆”中的漳绣高跟鞋


东山金木雕技艺

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


始产于明洪武二十年的东山金木雕,其特点主要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通雕;再加之涂漆后黄金箔与木雕的紧密结合,突显出一种庄严华丽、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博物馆展览中展示的金漆木雕,多是一些神龛、屏风、香案、窗门、桌椅的雕花装饰,做工精细,寓意丰富。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金漆木雕陈列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三件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制作过程


精彩纷呈的三项市级非遗技艺


灰雕工艺

2020年入选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


这也是展览“匠心天工”的结尾。灰雕又叫灰批,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为主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之后形成各种图案。博物馆按照建成于1927年的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陈氏种徳堂灰塑,在展厅的墙壁上制作了一个灰雕的模型。观众在灰塑的图案中既可以看到巴洛克式的纹样,又能看到中国传统的图案,反映出中外装饰文化的交融。


展览“匠心天工”中的陈氏种德堂灰塑效果


后康陈氏种德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诏安石雕技艺

2020年入选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


虽然展览中没有直接展示诏安地区近年来制作的石雕作品,但是漳州地区以石为材质进行加工制作的历史早在史前时期就开始了。因此,展览“匠心天工”中展示了唐代残损的石经幢、清代时期的门枕石、石狮、柱础、石堵、石灵异、石旗杆与石刻碑铭等,这些都有力地展示了诏安石雕技艺的历史脉络;而专题展览“碧海云帆”中展示外国人石雕,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证物。


展览“匠心天工”中陈列的石雕


展览“碧海云帆”中的外国人浮雕


送王船

2018年入选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


除了在展览中展出非遗实物之外,漳州市博物馆围绕展览“漳台一家”制作了一个互动游戏,将抽象的民俗信仰“送王船”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形象予以展现。送王船是闽南地区极富特色的一种防疫习俗,互动游戏中主要引导学习者动手在屏幕上“建造”一艘虚拟的王船。而2020年末,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漳台一家 互动五缘”游戏中的“烧王船”画面


“漳台一家 互动五缘”游戏中已经制作完成的“王船”画面



结语:

博物馆中的非遗大多是农业文明的遗物,其的理念与方式与当下的社会格格不入;但是它们需要被完整地保留,因为这是一种人类记忆的见证: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木偶戏曾陪伴一家老小度过无数个人头攒动、欢声笑语的黑夜;在没有玩具的年代,几乎是孩子们童年的必备。木版年画上墨线与色彩精准的衔接可以看出老艺人不让纤毫的细心,而石雕与玉器上的刀痕也可以看出制作者心手合一的执着追求。漳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俗文化又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而漳州市博物馆通过一系列对于非遗项目的研究、展示与教育活动,激发了观众对于闽南非遗相关知识的兴趣,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非遗的社会价值与非遗传承人的社会认可度。






资料来源:漳州市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尘封四十余年,庞贝古迹博物馆以新的布局重新对外开放

好久不见!变装升级的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重新开放啦!

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国深博物馆未来长啥样?

博物馆里过大年!北京47家博物馆推出182项春节展览活动

第19届香港国际授权展圆满闭幕,内地多家博物馆参展

把 “博物馆课堂”搬进学校,让“六朝文化”走进课堂

苏州成为“百馆之城” ,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1.2家

火灾后的纽约华人博物馆:推出新数字平台,开放数百件藏品

展览走进社区:陆家嘴车棚中的三星堆图片展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