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 看西安这所小学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发挥教学优势?
上期,弘博君整体梳理了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博物馆课程的构架。曲江二小的博物馆课程由4部分组成,包括校内博物馆体验课程、校内项目主题探究课程和校外研学课程,以及主题活动课程。(往期报道:博物致智——看西安这所小学如何让学校成为博物馆)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遵从校本课程的整体要求。课程构架科学、系统,每一阶段课程经过分层设计,均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细设计的教学过程、课后作业以及贯穿全程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突出优势。
本期,弘博君将为大家从实践角度,解析曲江二小博物馆及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这一案例如何体现学校在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独特优势。
各方合力、不断完善的博物馆课程
体系及校内博物馆场馆建设
曲江二小在建校之初,便积极实施教育改革。校长阎利娟认为小学教育在促进人的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具备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奠定基础。博物馆承载着历史积淀,充满智慧与创造,直观形象、丰富的文物展品,能够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场所;素有“十三朝古都”之城的西安被誉为“博物馆之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博物馆遍地开花;仅曲江新区一处便拥有36家博物馆,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曲江二小自2016年起便积极着手整合西安和曲江的文博、社会资源,筹建校内博物馆和校外博物馆研学基地,并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大胆创新,研发、开设并因地制宜扎实实施了博物馆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智慧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2018年,学校推出了囊括学科课程群、项目主题课程群和个性发展课程群三大部分的升级版智慧课程体系。分属于项目主题课程群和个性发展课程群的博物馆课程也得到了完善与发展(见下图所示博物馆课程在智慧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博物馆课程在曲江二小智慧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虽然学校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场馆教育及素质教育的理念,曲江二小的博物馆建设及完善的课程体系依然经历了从碎片化到系统性、从单一课程到多元结合的过程,也是各方合力、逐步探索的结果。
在曲江管委会、教育局、曲江地税的支持下,2016年10月,二小建立了税法博物馆,成立了西北首家校园儿童博物馆;随后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也参与进来,民间收藏家霍玉成先生、省妇联网校的王承军老师、曲江文化局小小博物家项目的负责人张和鑫老师等纷纷加入到曲江二小博物馆的建设中来。
首先成立的税法博物馆
陕北情艺术馆霍玉成馆长将馆藏的石刻、唢呐、刺绣等陕北非遗收藏品捐给学校,大大丰富了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的藏品;除此之外,霍玉成馆长捐赠了大量雷锋题材的绘画及文学作品,帮助学校建立了雷锋博物馆,成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与“雷锋纪念活动”的主阵地。
霍玉成馆长来到学校
雷锋博物馆
陕西省妇联网校总编辑王承军老师,作为陕西省十佳复转军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感怀于阎利娟校长对博物教育的付出,他倾囊而出,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军事类藏品全部捐给曲江二小,并积极参与博物馆的运营与管理。
王承军老师与通过招聘的小馆员
军事博物馆
学校的做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学生李开铭的爷爷李志民先生终其一生进行地质研究。2016年,他将收藏的上千块矿石岩石全部捐出,帮助学校建立了地球科学博物馆,并动员地质专业的儿子义务为学生定期讲课。李志民先生说:“这些孩子中,有一个未来能从事地质研究,我就功德无量了。”
地球科学博物馆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曲江二小博物馆馆藏逐渐丰富,建成了如今由八大主题分馆构成的“儿童博物馆”。2018年2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共同为曲江第二小学“儿童博物馆”揭牌,并授予“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会员单位”称号;2018年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的前一天,由陕西省文物局批准,曲江二小“儿童博物馆”正式加入国有行业博物馆序列。
曲江二小儿童博物馆的八大主题分馆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城市历史博物馆展现西安市的历史沿革,给学生传达正确的历史发展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丰富体验;儿童税法博物馆讲述税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旨在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地球科学博物馆以地球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VR体验馆拥有两台VR设备,增强学生的科技认知、丰富高科技体验;儿童军事博物馆讲解军事装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小具备国防意识;雷锋博物馆讲述了雷锋的事迹及相关绘画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成立的垃圾博物馆为孩子们展示了垃圾回收利用的过程,教育孩子环保的重要性。
垃圾博物馆
在课程开发之初,学校缺乏博物馆研学经验及相应的师资配备,于是邀请西安当地某知名青少年博物馆课程教育者,带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博物馆研学,并代为研发课程。此后,学校开始以教师岗位招聘文博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内博物馆工作的同时研究融入校本课程的博物馆课程。
最初,博物馆课程专任教师只有一位,其他参与博物馆教育教学的人员均来自校外,如上文提到的王承军老师、李志民先生等。由于曲江二小积极探索场馆教育、素质教育的做法得到了各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多文博专业的毕业生来到这里。
2018年开始,博物馆课程教师队伍逐渐稳定下来。老师们在教育系统中可按照实践活动教师的规则评定职称。同时,在曲江二小儿童博物馆正式加入国有行业博物馆序列之后,学校博物馆课程教师也可依据国有行业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参与职称评定。教育和文博系统的双重肯定,不仅为博物馆课程专任教师打开了晋升渠道,也如定心丸一般,让他们工作的方向更加清晰。
如今,有4位老师专职负责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讲授。学校给予教师们充足空间发挥创造力的同时,在教学方面也本着最高要求对他们进行培训。配合学校智慧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升级,博物馆课程也从最初随机、零星、单一的博物馆研学,发展至现在构架科学、以项目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让博物馆、学校、学生共同发展
2020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和指导了有关各方应该如何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资源来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曾针对《意见》提出的学校与教育部门在馆校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时强调:“《意见》首次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方面的‘主动’、‘主导’角色并提出了建立相应评价机制的要求,结束了长期以来文物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为了把中小学生‘请进来’而往往‘请而不来’的‘一头热’历史。”
不过,正如宋娴博士在她的著作《国内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中指出的,“就博物馆开展的科学教育项目来说,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基础不足,多数项目的设计依赖场馆展教工作者的个人经验,大部分项目停留在‘以讲解为主要方式传播知识,以奇闻异事为重要手段吸引观众’的阶段,或将‘动手操作’等同‘探究’,或视‘有趣好玩’为设计目标而非提高素养的手段之一,与正式学校课程的衔接不够,不能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学习资源。” 反观曲江第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中,学校作为最懂学生的机构有着独特的优势。
设计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受众面。
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动性能够使博物馆课程更加贴合本校的教育理念,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结构,从而真正使博物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曲江二小不仅完全出于本校教育教学需求开发博物馆课程,与校外博物馆的合作中也处于主导地位。阎利娟校长曾提到,在与博物馆的合作中,双方若无法打磨出合适的课程,便不会轻易带学生去到博物馆中。
孩子们到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
以学校为主导也便于扩大博物馆课程的受众面。二小分年级实施、全覆盖的博物馆课程,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参与进来,且有同等机会进行校外博物馆研学活动。因此,若博物馆的教育项目能够从学校层面进行推广,便可惠及全校学生,而非仅吸纳小部分同学,或只是走走形式。
开展系统、长效学习,实施全面评估体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
对于博物馆来说,由于教育项目的参与者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教育活动也多为单次进行而非系统开展,难以使学生实现长效学习,更难以对其学习表现进行长期跟踪,也因此我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评估难以开展。
上期提到,曲江二小的博物馆课程具有贯穿全程的评价体系,学校以学期、学年为阶段评估博物馆教学质量,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全面展示博物馆教育教学的契机,以六年级“论文答辩”作为综合评价博物馆课程的学习成果,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结果,有效确保了博物教育质量。因此,博物馆也可尝试开发具有系统性的长期开展的博物馆课程,引入教学评估系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改善课程。
博物馆还可借鉴曲江二小为学生设计的博物馆护照,让观众或教育项目参与者能够多次、反复走进博物馆参加系列活动,在护照上记录学习历程。同时,博物馆可在某些时间节点,组织观众在线上或线下分享护照上的学习记录与感受,收集观众对博物馆教育课程的反馈。
弘博君在往期文章中曾介绍英国“我在博物馆上小学”项目。这一项目中,全程参与的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计划的制定、实施、复盘到推广,每个阶段都有这一机构的身影。虽然这样的机构未见于我国博物馆教育行业,但教学评估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打破学科壁垒,博物馆、老师、学生共同发展。
博物馆是开放的、多元的学习平台,博物馆课程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一学科知识的讲授。学校作为开发博物馆课程的主体,可以集合各科老师的智慧,打破学科界限,创造性地融合不同科目的知识。
曲江二小的博物馆课堂引导课程虽以历史时期为线索,但教学内容并不限于古代文明。比如,一年级的同学在学习史前“爱屋吉屋”主题时,教师不仅会带领孩子探索史前房屋的特点及建筑的发展历史,更会引导孩子们关注建筑背后的科技与艺术、观察自己的家和身边的建筑、畅想未来建筑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写作、绘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想象力等素养也会同时得到训练和培养。
在曲江二小,文博专业的博物馆专任教师会得到学校教研团队、科研中心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与培训,同时,各学科老师也会和博物馆课程专任教师紧密合作,执教一部分博物馆课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创造力和教学热情更是不断被激发。
与此同时,曲江二小也积极主动向博物馆及文博业内专家请教,定期邀请高校教授、博物馆优秀讲解员和专家为师生和家长开办讲座,还组织老师前往博物馆学习与交流。上期提到的校外研学课程也由博物馆讲解员为学生讲授专为二小定制的行前课。
因此,博物馆与学校深度合作,将不同学科的老师纳入博物馆课程的开发团队,对他们进行博物馆资源方面培训的同时,向他们学习一线教学教研经验,无疑更有助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衔接,使其成为符合学生需求的、跨学科的博物馆课程。如今,西安已有多所博物馆和曲江第二小学合作,开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博物馆课程,使得学校、教师与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及场馆,深度融入本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形成了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与各文博单位进行馆校合作中,积极发挥了“主导”作用,不仅使众多青少年受益,更为教育和文博机构双方提供了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弘博君相信如果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像曲江二小一样,与众多博物馆长期合作,共同探索实践博物教育,一定可以使博物馆资源惠及更多中小学生,为走进博物馆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资料来源: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
占地135亩,投资约19.3亿元!黄河国家博物馆设计方案定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无碍”特殊人群教育活动项目荣获全国先进典型
这个假期乘着地铁去长博!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博物馆”全景列车上线
荐书 |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局面—《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制度设计研究》读后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