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世界——濒危动物艺术摄影大型公益巡回展即将开幕
主办单位:云南省博物馆 、彼岸艺术机构与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8日—7月6日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3楼临展厅
去年,一场肆虐全球的疫病,提醒着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是人类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举行,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春城,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这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和公众参与重要性的窗口。
本次展览以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物摄影艺术家蒂姆·弗拉克(Tim Flach)精选的50多张作品为展览内容,从艺术的视角聚焦全球生态环境,诠释正在消失的濒危动物与人类共生的关系及共同的未来。用美和人格化的艺术语言让公众认识到: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无论是物种与物种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是命运共同体。
Tim Flach 蒂姆·弗拉克:皇家摄影学会荣誉院士,英国创意摄影师协会主席,2013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作品曾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过上百个重要国际奖项,如:IPA(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国际摄影大奖——年度最佳艺术摄影师、戛纳广告奖、英国摄影师学会大奖等。他创作的艺术摄影作品涉猎主题广泛,且聚焦于生态环境,用不同的视角诠释动物与人类的未来。《美国摄影作品年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频繁刊登并发表他的作品。近十年时间,出版了《鸟》(Birds,2021)、《濒危》(Endangered,2017)、《进化》(Evolution,2013)、《超人类》(More Than Human,2012)、《圣犬》(Dogs: Gods,2010)和《天马》(Equus,2008)等六部书籍,在全球范围内翻译成8种语言,销量超过百万册。
大熊猫 Giant panda
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分布范围:甘肃、陕西和四川省(中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易危
图片尺寸:120*120cm
虽然云雾林中的气候湿冷,但是大熊猫粗糙厚实的油性皮毛可以轻易甩掉水分并起到保暖的作用。这一特性,加上世人皆知的嗜睡特点,大熊猫得以保存体能。(你很少看到大熊猫跑动;有趣的是,它们的骨头重量是其他熊类的两倍)每只大熊猫都拥有相似的标志性的黑白相间的皮毛,因此饲养员只能依靠一些小细节(例如嘴部的小斑纹)才能将圈养熊猫区分开来。与通过一系列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的其他熊不同,熊猫有一定程度的凝视,所以它倾向于通过姿势和头部动作来“说话”,或者通过复杂的发声“说话”,其中包括呻吟声、咩咩声、喇叭声、轻声鸣叫声、吠叫声和咆哮声。
海洋天使 Sea Angel
学名:Gymnosomata
分布范围:全球海洋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未予评估
图片尺寸:188*120cm
海洋天使是食物链中一个极其微小的透明部分,它的消亡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它身长不足5厘米。海洋天使是一种软体动物,是蜗牛和软体动物的近亲。它们的鱼鳍像翅膀,称为翼足:属于足部的一个特殊器官,如同船桨在水中滑动。海洋天使所捕食的水生物也属于软体动物,称为海蝴蝶,它们同样具有翼足。当然,海洋天使也是鲸鱼、海鸟及众多有价值的鱼类的重要食物。海洋天使出生时会飞速地冲破并抛弃壳,但海蝴蝶则会带着壳生存,这就成了一个问题。由于它们的壳非常薄,极易被海水中的酸性物质溶解。它们可能在2050年灭绝。如果海蝴蝶灭绝,那海洋天使也将会遭此厄运,由此还会危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滇金丝猴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
分布范围:云南和西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濒危
图片尺寸:120*154cm
上翘的鼻子和厚厚嘴唇的结合对于其他灵长类动物来说就像做了整容手术,但是对滇金丝猴来说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饮食,极大的影响着滇金丝猴的生活节奏。在偏远山区,他们主要以松萝(一种地衣)为食。虽然地衣丰富且易于消化,但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且营养价值低。因此这些猴群必须在食物枯竭的时候寻找新的地衣源。丰富的地衣源加上较低的食物竞争,孕育了几百个猴群;这些猴群由很多小的家庭单位组成,一个雄性带领多个雌性和一到两代的幼猴。为了觅食,猴群不停地游走在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的山中,年长的家庭成员会帮助照顾幼猴,尤其要照顾好双胞胎(家庭)。
白腹长尾穿山甲 White-bellied pangolin
学名:Phataginus tricuspis
分布范围:非洲赤道地区西部、中部和东非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易危
图片尺寸:120*166cm
这是一只年轻的白腹长尾穿山甲。一只雌性穿山甲每年会产下一只幼崽。刚出生几天的幼崽鳞片非常脆弱,但眼睛却是睁开的,它能立即紧紧缠住母亲尾巴的根部,用脚趾紧紧地抓着。母亲觅食的时候,它就像别针别在妈妈尾巴上一样,紧紧相随。一旦有危险,母穿山甲将会迅速蜷曲身体,把滑入腹部的幼崽迅速卷起,包裹其中加以保护。被捕获的雌性穿山甲,由于较强的保护本能,即使幼崽死亡,它们仍会紧紧裹住怀中的幼崽。穿山甲属于独居动物,并且需要较长的交配期。2012年,有报告称在中国发现了穿山甲的饲养场,建立饲养场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药用穿山甲的需求。但这也可能是谣传,原因是穿山甲在圈养的环境下,交配非常不易。如今黑市上的穿山甲均来自野外,依靠人工繁育来增加数量实在太慢了,根本无法满足黑市的需求。
雪豹
学名:Panthera uncia
分布范围: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濒危
图片尺寸:80*120cm
在世界屋脊上,寒冷干旱的中亚高原是雪豹的主要猎物青羊和西伯利亚北山羊等高原动物的栖息地。现如今,高原上的家养绵羊和山羊愈来愈多,它们对雪豹来说更容易捕获。因此,雪豹通常会进入畜栏,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能杀死十几只牲畜。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2016年的报告表明,自2008年以来,平均每周有4只雪豹被杀,其中一半以上是牧民的报复性杀戮,他们因失去微薄的收入而生气;另外20%的雪豹死亡是偷猎者造成的(为了将它们珍贵的皮毛和能作为传统药材的雪豹制品在黑市上出售);还有20% 是由于雪豹被意外困在为别的动物设置的陷阱里。因此,今天存活下来的雪豹只有4000-7000头。
声明:展览摄影作品知识产权及版权由摄影家©蒂姆·弗拉克授权为©彼岸东方(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
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