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百年的植物宝藏 三万余件植物标本将获全新“电子身份证”
7月27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标本馆的数字化与共享”专题任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30000余件百年历史的植物腊叶标本即将拥有全新、准确的“电子身份证”,填补了黑龙江自然植物标本数字化的空白。项目完成后,这些“持证上岗”的珍贵标本将为省博新馆的自然陈列和数字展厅陈列提供丰富的展示资源,也将为中国东北地区环境变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研项目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
植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不同时期的植物标本对研究地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这30000余件植物腊叶标本,绝大多数是由上世纪初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参加植物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的俄国人采集制作完成。经过几代省博人的悉心保管,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标本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形态,愈显珍贵。该项目中,省博物馆将携手东北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专研优势,共同进行标本的分类整理、翻译校正和科学定论。将采集到的数字信息与空间、环境等数据相结合,可用于支撑广泛的研究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濒危物种保护政策、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详实凭证。
花曲柳
黑龙江省博物馆自然研究部杨秀娟主任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这些尘封已久的植物标本“活”起来、发挥价值,以全新的“打开方式”回归观众视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达到资源共享、科普教育、探索创新的目的,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腊叶标本脆弱、易碎的特殊性,在采集数字信息的过程中,对标本的保护工作极具专业性和挑战性。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比照标本的俄文手写信息卡进行整理,这种跨学科模式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相对较大。我们会在“保量”的基础上更“保质”,“耐心”的基础上更“细心”,在项目第一阶段,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圆满完成首批5000件标本的数字化工作。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