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2021年10月28日,来自7个国家的13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举办的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16日。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展览的主题是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而展览本身也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汇融。本次展览为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联合法国瓦朗谢讷美术馆 、广东省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 、卡地亚典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葡萄牙阿纳斯塔西奥•贡萨尔维斯博物馆、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 、葡萄牙梅德罗•阿尔梅达博物馆、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汇聚206件(组)重量级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打造的重磅展览。正如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所言,展览是在疫情之下,以文化冲破阻隔,用艺术联结世界,共同谱写这一东西汇融的传奇。
此次展览除了作为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还有以下几大亮点:
展览以陶瓷为媒介,讲述早期全球化中的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讲述过程中,不仅有时间的维度,也有空间的维度;而且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中国陶瓷影响到了海外的艺术创作,也同样受到海外的影响与启发;西方在订制中国瓷器的时候,也在不断仿制、改造;中国瓷器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情境是怎样的,中西碰撞的火花又将如何体现在瓷器上?这些都是展览想要探讨的问题。展览分为三个篇章:
序章“从中东到欧洲”以三件颇具传奇色彩的器物开篇,揭示中欧贸易全面成熟之前,中国瓷器自中东输入欧洲的方式,主要通过外交、旅行、贸易等不同渠道输入欧洲,开启此后东方瓷器风行欧洲的先声。
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
镶嵌鎏金银座
明嘉靖(1522—1566年)
鎏金银座约1583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德国镶嵌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中西交通”篇透物见史,讲述大航海时代开启葡萄牙人最先东来,西班牙、荷兰紧随其后,瓷器作为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见证了16世纪中西贸易的展开。器物面貌的变迁也反映了17、18世纪中欧贸易主导权由葡萄牙向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渐次转移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首先通过珍贵的欧洲订制瓷器串联起完整的早期中西贸易史,以外销瓷器面貌的变迁展现16至18世纪中欧贸易与交流的历史发展。
同时,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海域的7艘沉船材料,在空间维度中铺陈东西航线与交通网络的拓展变迁。
沉船出水瓷器
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碗
明嘉靖(1522—1566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葡萄牙梅德罗·阿尔梅达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广彩十三行图碗
清乾隆后期(1770—1795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广州加彩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中西交融”篇则探讨了一些以往贸易瓷展较少关注的问题,如西方人如何看待、使用远渡重洋的东方器物?瓷器如何融入欧洲的生活方式、室内设计以及时尚风潮?东西方的差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展览将油画和瓷器共同陈列,透过油画作品带领观众步入瓷器在西方的使用情境。
静物:水果、玻璃杯与瓷盖碗
威廉·卡尔夫 约1662年
法国瓦朗谢讷美术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青花贴塑八仙盖碗
明崇祯(1628—1644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东西方的装饰传统、审美趣味并不相同,中国瓷器有时会被欧洲工匠重新装饰,加饰手法丰富多样,最常见的是添加彩绘。欧式的立体烫金、加工玻璃的刻花工艺,也都被用来装饰瓷器,仿若一场极富创意的视觉改造游戏,展览中可以看到中西器用、审美和设计的碰撞与交融。
五彩暗花八宝纹碗镶嵌黄金与红宝石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明万历(1573—1620年)
奥斯曼帝国镶嵌,约1570—1600年
英国大英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釉里红加彩剑士狮子图瓶
清康熙(1662—1722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荷兰加彩
英国大英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葡萄牙桑托斯宫瓷厅天花板
(非展品)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展览中以3D重建技术,再现了葡萄牙桑托斯宫瓷厅天花板
“中西交汇”篇首次系统呈现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的传播与影响,精选越南、日本、中东、葡萄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模仿中国的产品,通过精心组合比对呈现窑业技术的互鉴,揭示中国技艺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也透过陶瓷图像中的异域想象,探究图像背后的观念与思维。
青花镂空壶
越南瓷器 15世纪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观音像
德国迈森炻器 约1710—1713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17世纪后半,一系列东方见闻录的出版助推了“中国风尚”潮流,瓷器中的图像展现了西方遐想中的中国世界,中国陶工同样在瓷器上展现对欧洲的认识。这一部分的最后有一个小章节是“凝视与想象”,让观众在这场异国凝视中,有更深刻的体会。
彩绘中国乐师像
德国迈森瓷器 约1763—1794年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文物介绍
总体来说,展览以陶瓷作为东西文化间对话与互动的载体,呈现了当时图像、设计、技术与观念等方方面面的交流。
此次展览上博还尝试使用详细的说明牌,以期让观众在没有导览的情况下,也能读懂一件件精美器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展览传达的信息量很大,感兴趣地观众可以横向比对着欣赏,也可以纵向参照着阅读。器物之间也彼此勾连,互相印证,共同描摹出早期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对话交流。
说明牌
展板也旨在呈现更多有趣的内容,拓展展品的信息维度,如以知识点的形式介绍“克拉克瓷”的特点、内涵、名称由来等;以图版呈现法国镶嵌改装中国瓷器的过程;展品涉及到的灵感来源或者技艺参考,馆方也尽量都提供了图片或说明。力图在扎实的学术支撑基础上,提升观众观展趣味。
“克拉克瓷”展板
改装香炉图版
中欧贸易大事年表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见证物的收藏与展示机构,理应成为文化交流的前沿,本次展览正如名字“东西汇融”一样,也是一次难得的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值得实地欣赏、感受、思考。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展览时间:2021.10.29—2022.1.16(周一闭馆,国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