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网红”展览宣传册的诞生

弘博网 2023-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稽古维新 Author 蔡明 赖聪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展览配套印刷品的制作。除传统的配套图录、书籍之外,展览宣传册或导览资料的设计也愈加新颖,成为可以让观众收藏的、内容和形式俱佳的纪念品。本期内容来自深圳博物馆的分享,作者讲述了展览“大汉海昏侯”网红宣传册的诞生与延伸。


2019年6、7月间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大汉海昏侯——刘贺与他的时代”展览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观众“调侃”宣传册的发放


故事的主角,就是这个展览的宣传册。


“大汉海昏侯”展览的宣传册


01
缘起


2019年4月初,馆领导突然下达了一个任务:“端午节前举办海昏侯的展览。”What?海昏侯刘贺这可是个大IP啊!


接到此令伊始,有一种幸福来得太突然、被天上的大馅饼砸晕的感觉。然而,幸福感总是消失得那么快,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恐惧感:


一是时间紧张,须在短短46天内完成内容创作、形式设计、展厅施工、陈列布展等一系列工序。


二是“海昏侯”随着央视纪录片的报道而火遍全国、粉丝众多,若不能在“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等海昏侯展览的基础上有所新意,遗憾与批评之声恐会铺天盖地而来。


啷个搞嘛?压力山大啊……


02
否极泰来


作为一个突然达成意向的展览,可使用的预算实在有限。在全力保障展陈的前提下,只能放弃展览图录的出版。


当领导向我们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还是很暗爽的。毕竟在策展的同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申请书号、照相、撰写、排版设计、校对、印刷等各项工作,把所有人“爆肝”了都未必能完成任务。


然而,幸福感又是如此短暂。领导转头马上又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刀”:“宣传册还是要出的啊!”


天哪,宣传册也就只是少了申请书号与出版的环节,页数也少一些(其实少很多,宣传册一般在40页左右,图录多是200页左右),其余的工作流程和展览图录有嘛两样?


疯了疯了,我们快疯了……


还好还好,毕竟我们是一个有10余年策展经验的团队,还有以往各海昏侯展览文本的参考,这点“小事”,我们应该、大概、或许还是能“扛”下来的。


仔细回顾了一下历次的展览,翻阅了以往的图录,浏览了自媒体、观众调查报告的评价,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因当时的考古工作正在进行,许多研究尚未展开,因此以往展览对展品的解读几乎很少,展品说明牌上只有展品名称、尺寸等简单的信息。


有办法了!我们可以从展品解读上下功夫。解读越详实,内容涵盖越广泛,不仅展览会与以往有不同,宣传册也不怕会没有内容。


说干就干!


03
“研究型免费小图录”的出炉


编写、排版、设计、校对,宣传册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样子。


首先是对展品详尽的解读。我们尽量摈弃考古类型学般的器物描述,将有限的版面用于解读展品的用途、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展品解读紧跟最新的研究成果,且引用的观点还注明了来源,方便读者可以溯源查找。


宣传册的设计稿,红框处为相关观点的引用来源


除了文字解读之外,其他相关文物的图片等图像材料,也是阐释展品的重要内容。相比文字,图像材料更加直观。


宣传册的设计稿,红框处为阐释展品的图像材料


其次,我们用一张图表,绘制出了一张“刘贺的人物关系网”,网中包含了6个故事,将刘贺皇位的立废背景与前因后果全面囊括。


宣传册的设计稿:“刘贺的人物关系网”与6个故事


这张关系交错复杂的图表、这6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让一个同事花了足足三天才完成的。事实上,这张图表与6个故事也是展览中观众驻足时间最长的部分。


“大汉海昏侯”展览的展厅,观众在阅读“刘贺的人物关系网”


再次,宣传册的末尾附有“海昏侯相关资料索引”,尽量全面反映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便于感兴趣的观众查阅、了解与研究。


宣传册的设计稿“海昏侯相关资料索引”


至此,这本宣传册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宣传意味,更像是一本初步具备研究性质的“小图录”,而且还是可以免费领取的!


04
宣传册的新赋能


望着电脑中的设计稿,我们陷入了“沉思”:


在没有文创产品的情况下,这本宣传册已是观众唯一能带走的“展览纪念品”。除了丰富、充实内容之外,还能否赋予它更多的“纪念”意义呢?


在策展期间,发生了两件小事,让我们有了一些启迪。


第一件事,是我们同事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了上海博物馆的一些宣传册,这些宣传册均用蝴蝶钉装订。


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展览的宣传册,红框处为蝴蝶钉


这样的好处是,宣传册可以成册地装订收集。夹在活页本中的宣传册,可以像书本一样可以矗立在书柜中,不易遗失。


使用蝴蝶钉、收藏在活页本中的宣传册


受此启发,我们决定也采用蝴蝶钉的装订方式。我们更希望以后能延续这一风格,能在观众中形成一个来深博、集宣传册的氛围。


第二件事,就是我们的“深圳博物馆护照”,没 . 货 . 了 !!!深博有一个小传统,每做一个临时展览,都会制作一个展览纪念章,观众可以前往服务台在自己的“深博护照”上盖章。


“深圳博物馆护照”的封面与内页


这次的展览依然会制作展览纪念章,可是“护照”都冇得了,让观众往哪里盖呢?诶,对,可以让他们盖在宣传册上!


纪念章盖在哪里?相比“护照”而言,同一展览的宣传册更具专属性。除了可以盖章,我们还希望宣传册可以成为观众抒发展览观后感的载体。于是,我们特意在盖章的这一页留下了这样一行字:


“  年  月  日  (签名)与刘贺在这里相遇。”


设计稿中的盖章页,左下角有“与刘贺在这里相遇”之句


两个小小的变化,赋予了纪念、收藏、互动等新功能,让宣传册似乎多了一点“高大上”的感觉。


05
“玩转”宣传册


只是,如何才能让观众知道这次的宣传册有了更多的功能呢?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宣传”宣传册。让观众主动去“玩转”宣传册,最好能玩得“飞起”。


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渠道,我们首先向观众介绍了这版宣传册的两大特点:


1.“颜值高”。如散发着满满的“大汉style”的封面设计,还有用于活页本收藏的蝴蝶钉。


2.“有内涵”。如详尽的展品解读、资料索引,尤其是可盖上专属展览纪念章的盖章页。




接下来,制定了观众“玩转”宣传册的鼓励措施:


1.留言征集。在宣传册的盖章页留言、盖章,拍照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后台。


2.投票评奖。馆方精选出优秀留言,之后在公众号中开展投票活动,有机会获得奖品。



作为本次展览唯一的“纪念品”,经过这一波的宣传推介,再与海昏侯巨大的流量效应相叠加,这版宣传册或许会成为抢手货。


这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如果展览开幕不多久宣传册就被领完了,展期后段才来的观众没得领,怎么办?要知道,受限于预算,这次展览的宣传册仅有数千册,是很难再加印的。


为了让每位观众都有机会领到宣传册,在初步估算之后,我们决定每日限量领取:周二至周五,每日发放50本;周六与周日,每日发放200本;每人限领1本。


彼时,服务台前领宣传册的“长龙”,成为了深博每天开门后的一道“风景”;先去领宣传册、再进展厅观展,也成为观众最佳的路径选择。


观众在排队领取“大汉海昏侯”展览宣传册(微博网友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拍摄)


很多时候,宣传册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就被领完。因此就有了本文开头观众在“调侃”的那一幕。


那些没有领到的观众,还在深博的官微和公众号下留言,要么为册已到手而兴奋,要么为晚到而懊悔,要么就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必须要领到册子。


微博网友的留言


网友在深博公众号推文中的留言(来源:《大汉海昏侯 | 大家都想要的纪念册,居然还可以这样玩!》)


06
助力观众与展览的互动


留言活动也获得了观众的积极参与。活动期间收到了很多留言,可以看到观众在观展后的思考。


有些充满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彰显了文化自信;有些则关注海昏侯刘贺的个人际遇,感叹人生不易;有些则是评价展览的优缺点,对策展人员寻求突破与创新很有裨益。


部分观众在宣传册上的留言


不过,由于时间的仓促,宣传册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疏漏。好在发现及时,印制了“更正启事”,在自媒体推文中也同步更正。


宣传册和公众号中的“更正启事”


07
展览宣传册的“深博传统”


“大汉海昏侯”展览是深圳博物馆寻求宣传册自我突破的一次小尝试。


自此之后,丰富的展品解读、留有盖纪念章的页面、蝴蝶钉的装订模式几乎成为了深圳博物馆展览宣传册的一个传统。很多深博的“老粉”们已然有了这样一个习惯:看展览之前,先去服务台领取宣传册,并且必须要盖上展览纪念章。


个别展览的宣传册还有进一步的小变化。如:2019年6月的“识骨寻宗——透过骨骼窥视生物演化”展览,为小朋友设计了专属的展览宣传册,其中有一页还可以让小朋友尽情图画。


“识骨寻宗”展览宣传册,小朋友可以在上面描摹展品


又如:2020年11月的“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利用宣传册封面的折边,插了一个小书签,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倒也别出心裁。


“土司遗珍”展览宣传册,左侧封面折边中的书签,设计来源于展品


展览中每一个小小的变化,或许就能带给观众一个小小的惊喜;而观众的鼓励与认可,还会鞭策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改善。


网友对深博宣传册的总体评价


网友评论宣传册中的书签与纪念章


08
由宣传册延伸出来的新“玩意儿”


事实上,在制作海昏侯展览宣传册的时候,策展团队与宣传团队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宣传册有了可以被便于收藏的装订方式,是否能出一个深圳博物馆专属的“活页本”呢?


由此引申出一个更大的思考:我们能否打造一个全新的“载体”,将逛展、收集展览纪念品、促进互动等整合在一起,给予博物馆用户一种全新的体验,增加他们的“黏性”呢?


于是,深圳博物馆的手账本,诞生了!


深圳博物馆的手账本


这个手账本,可以收集博物馆门票,可以存放“博物馆护照”,可以收集不同展览的展品文创贴纸。


深圳博物馆手账本,内页中的塑封套可存放门票、卡片、文创贴纸、“博物馆护照”等


可以收集各地博物馆、各个展览的纪念章,可以在内页写下自己逛展心得的同时,贴上好玩或代表当时自己心情的表情贴纸。


微博网友在深圳博物馆手账本内页的“写写画画”:

上图:@Yokai;下左图:@做一颗开心芒果;下图:@卿颜199669


这个手账本,将是一个集展览、文创、宣介于一身的新载体,将搭建一个连接观众与博物馆的新桥梁。


参加深圳博物馆手账体验官活动的微博网友


这个手账本,或许会成为观众去各个博物馆“打卡”的动力,产生一种“集齐”博物馆的自豪感,逐渐把逛博物馆、看展览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带着深圳博物馆的手账本与“护照”,网友去其他博物馆打卡


遗憾的是,我们原本想用手账本收藏宣传册的初衷并没有实现。教育推广部的同事们在考察与体验了不同手账本后,发现目前的这个尺寸刚好便于携带与存放。相较之下,宣传册的尺寸则有些偏大。


手账本与深博、上博宣传册的尺寸对比


若想把宣传册也能放进去,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放大手账本,但可能不便于携带;要么缩小宣传册,但可能就要舍弃丰富的内容解读。


咋个整啊?好难得选哦聪明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09
最后的话


虽然制作宣传册只是展览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但也许正是这里的一点小改变,也能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完展览后,可能每个人都想带走一个纪念品。好看的纪念品,不错;好看又好玩的纪念品,更好!


那么,好看、好玩又有丰富内容的纪念品,会不会更好呢?会不会因为这样一个纪念品,还要再来博物馆、再来看展览呢?以观众为导向,以体系思维总体布局策展工作,深度整合内容、设计、宣传、教育、文创等展览各环节,相互借力、借势而为,才能破除各环节互为“两张皮”的困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深、做透、做精,以一点之变而带动全面之新,以无数点之变而创造更大更新的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蔡明

深圳博物馆  古代艺术研究部

副主任   副研究馆员

“大汉海昏侯——刘贺与他的时代”展览 内容主创之一


 

赖聪琳  

深圳博物馆  教育推广部

助理馆员

“大汉海昏侯——刘贺与他的时代”展览 宣传团队成员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回顾往期精彩

让博物馆文创更加触手可及,近20家博物馆上线抖音“双12”

新展 | “志于道 游于艺”——国博巡展亮相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指尖启航,“四海通达”VR线上展来啦!

国家文物局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海域史视野下的海丝主题展览:以南越王博物院“四海通达”展览为例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海报公布!国际博协第27届大会将在迪拜举办

开放性、现代性、创新性: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M+博物馆 香港文化新地标

于无声处遇见光——潍坊市博物馆里的聋哑女孩

广东省博物馆正筹划成立“粤港澳流动博物馆”平台

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有多少种模式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