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 | 从明州到宁波:“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开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宁波博物院 Author 项聪颖
原本应该在12月8日与大家见面的展览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停摆了
宁波这座城市,在年底迎来了艰难的挑战
但,我们也胜利克服
并,继续前行
宁波人展现出超凡的团结、勇气与信心
这是宁波城市精神的最好体现
宁波博物馆12月28日恢复对外开放
重新回归日常生活,让我们走进展览
回望1200年城市史
亦是再次体味,自己所生活的
是怎样一座美丽包容、充满热爱的城市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里是宁波。自唐长庆元年(821年),时名为“明州”的宁波,在三江口筑起子城,我们的城市,至今已有1200年了。它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港口重镇,是“宴豆四时喧画鼓”的往来繁市,是“江桥无柱架空横”的物丰之地……
12月8日,宁波博物院推出“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回溯宁波城市原点,展现千年历史遗珍,为观众们悉数呈现宁波1200年的历史印记。
本次展览以城市考古学为基石,以宁波古代城市史为脉络,以唐明州城范围为叙述范围,以空间方位为基本维度,共计展出487件(套)展品,展示了宁波自唐末建城以来,历经宋元明清的发展与变迁。古今对照,再现明州千年胜景。
千年城市史,既有宏观的城市建设与沿革,又有牵及油盐酱醋的细微日常,如何在庞杂的内容中,找到清晰的脉络,侧重得当,让观众能够迅速了解宁波,进而爱上宁波呢?
本次展览基于城市考古学的视野下,突破以往叙史贯例,以空间方位为基本维度,整个展览将宁波城市分为五大空间格局,观众们漫步展厅,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微缩版的“宁波城”。
观众们会看到,唐末作为城市行政中心的子城,以及在子城外围修建的罗城,共同奠定了古代宁波城市“双城并立”的空间形态;穿过城墙,观众们将会屡屡遇到似曾相识,但又有些陌生的风景——东南区域有比城墙还要古老的天封塔、东北区域是和义路海运码头、西北区域有中山广场的孔庙,西南区域则是那些罗布在月湖公园的遗址遗迹。
在展览中,空间剥落了现代城市的面容,露出的是千百年前的样貌。经由一块城砖、一堆瓷器、一个建筑构件,城市穿越了时光,古今得以连接。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近500件(套)展品以及200多张资料图片,其中包括大量的城市考古记录资料、城市建筑构件、陶瓷器以及宗教文化相关展品。
这些展品均是宁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考古工作以来,近50年计40余项考古发掘的成果。透过数量众多的展品,遥远而抽象的历史,被拉到了观众的眼前,呈现出一个个宁波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剖面,更凸显出宁波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展品中有大量的陶瓷器,它们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品。其中元永丰库遗址出土的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瓷器等,均是宋元时期江南和中原地区代表性的瓷器,这不仅说明宁波本地瓷器制造业的发达,更证明了宁波作为“东南门户,南北要冲”,是全国瓷器对海外销售的集散地,其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的港口城市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遗址出土唐代瓷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览中还有一块内容引人瞩目,那就是天封塔地宫发掘的文物展示。这是天封塔出土文物“集体亮相”,不少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天封塔是古代宁波城内最高的建筑,而在它的第一层地宫中,则发现了大量宋元时期珍贵的佛教文化遗存。本次展览中有精美绝伦的“天封塔地宫殿”铭银殿、“绍兴十四年”铭银塔,以及凝结着当时高超工艺水平的佛像和佛教用品。
宁波因其特殊的地缘和政治地位,成为了东亚各国与中国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门户城市,其兴盛的佛教文化也一并传到了日韩各国,展览中提到的宝云寺、延庆寺正是明州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见证。
展览中,还悉数展出了在宁波城市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席位的各个遗址和出土文物——明州罗城望京门段的城墙、唐宋时期的渔浦门、宋元时期的市舶司、明清的民居群落等等,共同描绘出一副动态的城市史图。
展厅照片 / 李安宁摄(左右滑动看更多 )
地缘、政治、经济、人文……本展览是对宁波城市的一次寻脉之旅,它诉说着宁波城市1200年的风雨沧桑,多角度呈现出宁波的城市特征,向观众复原了一个开放繁荣、人文鼎盛的宁波城。今天的宁波,正不断向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迈步,但我们也不会忘记,宁波最初的锚点,是依着三江口的,那座明州城。
展览名称:
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
展出时间:
2021年12月8日-2022年3月8日
展出地点:
宁波博物馆一楼东、西特展馆
来源:宁波博物馆
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