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星堆特别专栏丨专家解读:出土文物是古蜀人的“文创作品”

弘博网 2023-10-07





















导语:

6月13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举行。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1,2号“祭祀坑”旁边相继发现、发掘了6个“祭祀坑”,目前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此消息的发布使得三星堆和神秘的古蜀文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立项。对于中国文明历史的研究,夏商周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三星堆正是这一时期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明。三星堆遗址城址的确认,特别是此次对6个祭祀坑的发掘,为研究夏商时期的文明面貌、发展和变化过程提供了更多新的资料,这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弘博网为此专门开设#三星堆特别专栏#,旨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持续跟踪推送以三星堆、古蜀文明等内容为核心的资讯信息,为读者多角度地呈现这一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在三星堆新一轮直播中,8号祭祀坑内出土的青铜神坛吸引了众多专家、网友的关注。也引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的深度探索。6月15日晚,四川博物院邀请王仁湘通过线上直播,开启了“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展”系列讲座,通过主题为“信仰与艺术:古蜀时代的虚拟世界”,带领网友一起探寻先秦蜀地神秘的精神世界,感知古蜀人独特的文化遗产,进而探讨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及其他族群的交流与融合。


王仁湘(资料图)


或推翻现有史料:

三星堆首次发现坐姿人像




据了解,在三星堆迄今发现的人像中,主要是站或跪的姿态为主,以表达对神的虔诚,但奇特的是,在此次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上,首次发现了坐姿人像。


该件神坛包括镂空的台基和人抬神兽两部分,台基的每一面中间都有一坐姿人像。王仁湘解释道,在古代中原地区坐姿称为垂足坐姿,小腿垂直,平坐在坐具上面。“这种坐姿很晚才出现,直至东汉末年,‘胡床’传入中原地区,才开始改变人们的坐姿。现在看来这种坐姿在古蜀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人像一定是端坐着的,膝盖弯着,脚垂着,双手放在膝盖上面,就像现在会议合影照的标准姿势,但是其坐具还不好认定。”此外,王仁湘还表示,人像头部到底是冠饰还是发饰,暂时无法确定,而这样的造型在过去还没有见过。


在谈及神坛的意义时王仁湘表示,神坛在于制造一种肃穆的气氛,三星堆出土的几座青铜神坛,主要以表现献祭或祭拜神灵活动为主,以太阳崇拜为主,都是古蜀时代精致诡谲的艺术品。


青铜神坛


地域特色浓厚:

古蜀人生动的“文创作品”




“三星堆埋藏八个坑里的遗物,是古蜀人造作的神作,气势磅礴,精致而又神秘诡异。”王仁湘认为,三星堆地域特色非常浓厚,出土文物的很多造型在中原、商周文化中是见不到的,这些文物体现了古蜀先民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如果用现代的话语来形容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便是古蜀人生动的“文创作品”。他认为:“青铜铸造的神人、神树、神坛,他们高大的体量与奇异的造型,不见于中原,也不见于域外,这些都是古蜀独特的智慧之作。”


“造神容易,造神界难。”王仁湘表示,古蜀时代主要以青铜造出了神,也造出了一个特别的神界。造一个神像不难想象,但要造出一个整体的氛围,还是有难度的。古蜀人的神界不仅存在于口口相传的神话中,更存在于创造的大量艺术品中,这些艺术品看得见、触得着、听得见,直达人的心灵深处,让人产生共鸣,甚至发生震颤,久久不能忘怀。


“我感慨这样一个青铜的世界,不只是宏阔无涯,而是得天得地得人心的。它也不止是神秘诡异,它是出奇出巧出斑斓。这是一个比真实世界辽阔得多的‘虚拟世界’。现实中你看不见,却又能在现实中看见它的影子。”王仁湘感叹道。


铜扭头跪坐人像


铜扭头跪坐人像:

是美男子,或为屏风底座




“去年出土的立发铜人像,我理解应该是一种通天冠。通天冠是后来一个专门官员的冠饰,这种冠不仅仅在三星堆有,在楚文化的江汉地区也出现过。”另外,王仁湘认为铜扭头跪坐人像头顶盘发一周并从左侧束发向上,另有一股头发下垂至左后肩,这种发式与通天冠类似,王仁湘将其定性为南方越人。


据资料显示,铜扭头跪坐人像上着外套,下着短裙,腿上有纹饰。短裙及衣服边缘饰,交错V形纹和卷云纹两圈纹饰,小腿外侧和两小腿肚各饰以歧羽纹和羽冠纹,是一种很特别的造型。“我认为它是一个屏风的底座,人的头发分开,两个手掌张开,屏风正好能立到这里,就像它们扶着一样,比较稳固。”王仁湘说,“浓眉大眼、高鼻阔嘴、编发剃须,戴冠缀环、长衣束带,这一定是古蜀人认定的美男子的形象。”王仁湘认为,在三星堆早年发现青铜神坛上,四面共20个小人,根据人像下巴突起部分推测这些造像是胡人的雕像,“胡子在古蜀人的造像里基本上是看不见的。”


胡人出现在三星堆的神坛上会有怎样的文化意义?王仁湘联想到汉代张骞的故事,表示追逐商品利润的胡商也许在张骞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蜀地。“汉代时,胡人入蜀入中原并不少见,在四川汉代崖墓的壁画上就曾出现过胡人的画像。要想表现胡人,那么他们的络腮胡是一定不会被忽略的。”


崇拜太阳、信仰神树:

古蜀人生活在自己的神界里




三星堆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连珠纹。连珠纹也被称为冏纹、火纹、太阳纹、涡纹。外面一圈小圆圈相连,王仁湘推测连珠表现的可能是太阳之光。


连珠纹过去一般被称为波斯纹,是一种从西域传入的纹饰。在迄今发现的西北彩陶、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上,有很多件带有连珠纹。连珠纹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的白陶,这件陶器带有连珠纹的彩绘,中间有一个太阳,围绕着一圈圆点,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与三星堆发现的金鸟金凤一样,连珠纹也与太阳崇拜有关。


湖南的白陶


古蜀时代的青铜艺术是古蜀人信仰飘扬的旗帜,古蜀人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神界里,与神同在,与神同悲欢。古代中国神话设计的人神交流的通道是高高的大树,树可参天。神话中的扶桑、若木和建木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树,有的神树被认为是通天之梯。


王仁湘提到,古蜀人对神树的信仰,不仅仅是口耳相传和出现在画面上,他们用青铜造出了高大的神树。三星堆出土的已知的八株青铜铸造的神树,推测是常设于宗庙用于隆重祭仪的通天神器,体现了古蜀人的宇宙观,记录着他们的信仰。


“古蜀人以青铜打造的神界,让我们感受到神界的庄严,还有奇巧与神秘莫测。古蜀人营造的神界,有许多自己心中崇拜的神灵,在天上有太阳神和太阳鸟,在地有地祇(地神地母,土地神),连接天地的天梯神树以及祖先、神、国王们无一例外都是传说中神灵的化身。”王仁湘说。


不过,为何祭祀坑中的文物摆放杂乱,王仁湘表示这是蜀人在神灵信仰中形成的独特的献祭仪式,就是在祭仪完毕后将各种祭品毁弃并埋藏地下。古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大多不具备实际生活用途,而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曾琦、张人杰,系红星新闻记者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学术丨勾勒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简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与意义
考古丨四川盐源县发现千余座商代至西汉墓葬
三星堆特别专栏丨对话《三星堆奇幻之旅》幕后 数字化助力融合传播
通知丨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新展丨“发现定窑”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
三星堆特别专栏丨对话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目前仍未找到古蜀国高等级墓葬线索
文博关注:中国科技文保渐入佳境【重要通知】关于光阴可爱——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作品展延展通知
三星堆丨为什么三星堆每个祭祀坑都出土了玉器?
资讯丨盐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单霁翔给盐城送上二字箴言三星堆丨于无形处寻丝踪:三星堆里的丝绸
献礼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40周年 《战斧行动3》开机仪式隆重举办
国际丨走进雨果故居博物馆:大文豪雨果的中国情结“扩容”线上服务 打造永不落幕的“云端鸦博馆”新展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馆藏明清肖像画精品50余件(套)香港邮政将发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特别邮票
国际丨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的转型之旅
速报丨顾玉才调研中国博物馆协会工作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