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与创新——唐志强谈二十四节气的创造转化与表达

弘博网 2023-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Author CIDIH



2022年7月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传承与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创赋能时尚产业论坛暨IP推介会在绍兴市柯桥区宝龙广场中意未来时尚馆举办。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唐志强以《二十四节气的创造转化与表达》为题做主旨报告。





报告内容分享



01节气科学的创新

二十四节气是由天文历+四季+物候历构成。早在新石器中晚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勾画出了雏形。当时五帝之首的少昊就设置了历观,同时也设置了负责分至启闭的鸟,以燕子的归来和离去来判断春分和秋分,以伯劳鸟夏至鸣和冬至止来判断冬至和夏至。到尧帝的时候,首次把物候和天象结合起来,就是《尚书·尧典》里记载的,“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也就是说,春分的时候天空中最突出的星宿是朱雀,夏至是苍龙,秋分的时候是玄武,冬至的时候是白虎。节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明和创造过程。最开始,古人认识到一年有寒暑两个极端的变化,接着,他们通过观测日出和日落确定了两分,然后又找到了两至,就是正午时刻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时间。与此同时,两至两分和四季结合,构成了四时八节。最后,把四时八节和一年的12个月耦合在一块,又在相邻的两个节之间各加入了两个节气,这样总共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


02节气名称的创造

中国先民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分,每一个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节气这两个字,其实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认知中,气的升降和聚散的运动,以及由它所推动和调控的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庄子》就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史记》中也认为:“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并且,一气分为阴阳,阴阳二气彼此消涨,幻化出天地万物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十四节气比其它的时间制度起源更早,命名更全,它对每一个节气都做了命名,而且每一个节气的名称都表示了各个时段的显著特征。二十四节气充满了韵律之美,也符合大自然的节拍,还符合人类记忆的周期,这样就使人们总是把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生产生活的一个指南,而且能够广泛地流传。


03节气文化的创始

我们的先民在汉武帝时期,于公元前104年把二十四节气纳入了太初历,开启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面推广应用阶段。在应用过程中,二十四节气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内涵。它对天文的观测、对气候、物候的观测,以及生产实践的指导、节令习俗、饮食养生、谚语歌谣、民间文学等等,都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围绕二十四节气每一个主要节点逐渐形成众多节气的信仰、禁忌、仪式、饮食、养生这样的习俗,发展成为蔚为大观的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发明以后,先民在社会实践中依照阴阳的特性安排适时的生活,围绕各个节气形成了系列的信仰。我归纳为五组——“四立”表示去迎接新气、迎接新季;“二分二至”提醒人们去祈祷,祭祀天地日月,祈祷年丰时稔;“四候”反映期盼播种和期盼丰收;“处暑”、“二露”、“一霜”象征收获和畅享果实;“二寒”、“二暑”则有许多民俗与避寒避暑有关,所以是冬庆避寒,数伏避暑。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天地人和的生态智慧。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表征了季节的变化、太阳运动的轨迹、气温变化、动植物物候降雨降雪水汽凝结凝华现象。而且还进一步细分出了七十二候,在七十二候中有包括四十个反映动物迁徙鸣叫的候应,有十三个反映植物开花的候应,有六个反映水、冰、雨、露、泉的候应,十三个反映天、地、气、风、雷、电、虹的候应。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找到变化的规律,这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的基本依据,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的重要指征。因此二十四节气蕴含着天人合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理念,也彰显了中国文化天地人和的生态智慧。


04节气的创意与表达

节气的创意与表达首先包括了诗歌表达。唐代先民创作了一千多首二十四节气诗,使二十四节气诗歌创作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整体上不仅承袭了秦汉的特色,还将节气和物候交织在一起,更将节气本身蕴含的农事活动和意涵突出了出来。





二十四节气的绘画表达,从宋代开始,标志性的就是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耕织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清明时节东京汴梁的景象,里面画了扫墓、踏青、放风筝等等各种春季活动的场景。南宋于潜县令绘制的《耕织图》是以种稻、养蚕的生产工序进行构图,描绘出了各个相关节气的物候、气候和民俗的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一年四季古人耕与织的场景。
在这些节气的绘画表达中,每个节气神都有一个典型代表性的特征,清明用七爷来代表。谷雨就是左手拿着缽,以缽接雨水来滋润播种的百谷。立夏是文官的服饰一半是文官,一半是武官。芒种是拿的稻禾,夏至是拿着铁树叶,还拿着小火苗,小暑是拿着火盆,大暑是大火盆,简明扼要反映了各个节气的特征。




当代节气创意和表达就更加丰富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从2020年开始举办首届节气文化作品创意大赛、摄影大赛等等,还协助相关单位创作发行了邮票和纪念币。浙江省二十四节气的资源特别丰厚,历史积淀特别丰富,未来很有可开发的空间。




论坛回顾


本次活动共有50余名来自设计院校、文博文创领域、纺织与时尚产业界的代表在中意未来时尚馆(柯桥)围绕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赋能柯桥纺织与时尚产业的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活动还通过IP授权推介会为企业推荐优秀创意作品,服务企业利用二十四节气主题IP开发文创礼品、服装服饰、家居软装等相关产品,促进创新设计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创意需求。未来,中意未来时尚创新中心将通过设立产学研创新赋能计划,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资源对接服务,进一步促进创新设计成果转化,文化赋能柯桥企业。





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

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传承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

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中国农业博物馆 

 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启动 


报名参赛




第三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

  邀你参赛!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


  弘博网  

 http://www.24st.hongbowang.net 





来源: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公众号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回顾往期精彩资讯丨习近平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资讯丨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聚焦“变局与坚守”
资讯丨二十四节气文创赋能时尚产业论坛暨IP推介会在柯桥成功举办
荐书丨评《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时代担当
三星堆特别专栏丨“田野玫瑰”绽放三星堆:“她力量”撑起考古发掘半边天
博博会丨第九届“博博会”将于9月1日开幕
展讯丨汉代楚国珍品亮相晋博
三星堆特别专栏丨三星堆8号坑“老人”赵昊:用精细严密的工作 揭开考古神秘面纱
资讯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回信精神座谈会
关于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观点丨当代语境下的博物馆“中国叙事”资讯丨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向“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展讯 丨 503件古罗马珍贵文物,来国博了!
资讯丨新疆博物馆新馆迎来观展热潮资讯丨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