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链接 | Mixlab的故事

shadow chi 无界社区mixlab 2022-06-06
深夜适合深度思考
by design-ai-lab



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链接”的理解和我们的实践。

Mixlab在最初做的时候愿景设定的是:让每个人无限可能。

在这些年实践中,我们有许多探索的项目/活动,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让每个人无限可能这个命题。

而“链接”非常好地阐释了我们的方法论。


# 链接人与内容

这是最浅层的链接方式,基本是自媒体或者媒体所做的事情,内容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文章、线下分享、黑客马拉松、workshop等等。

而Mixlab的答案是:群聊、知识库、线下分享、线下圆桌、黑客马拉松、workshop、设计挑战赛、头脑风暴、人物专访、专栏作者等(不断在探索中增加)


# 链接内容与内容

Mix源自于Mix and Match混搭,是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喜好组合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更具个性化的风格。

而我认为,Mix类似于一种搅拌机,试图把各种不同的人、内容(技术、设计、商业)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机制。实现Mix的过程同时也是实验的过程,所以取名为Mixlab,在不断探索实验中,找到最佳的Mix方法,产生新的事物。

所以,关于内容,我希望内容是可编程的(自动化),不仅是一个领域的知识,而是自动可以把各种领域的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融合。

opus

所以shadow 你之前做过「知识引擎」「智能写作」的创业项目~~ 和你的这个内容链接的想法也很一致



# 链接人与人

人与人的链接,我认为首先是基于内容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链接人与人呢?

在服务设计里有一种观点,认为设计是设计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组队就是一种很好的链接人与人的形式。

黑客马拉松就是一种很好的组队方式,还有我们最新的设计挑战赛活动,也是有组队的环节,还有之前mixlab的纪念T恤,其实也是一种组队方式。


# Mixlab ID

目前有一个比较高效的方式:通过Mixlab ID进行的。


🔥 Mixlab ID 申请
http://mixlab-co.mikecrm.com/wgn0LPw



Mixlab ID最早是我自己亲自负责登记的,有一阵子交给了助理来打理(打理期间新加入的我都没有单独去添加好友)。后来发现,我应该亲自来登记,因为登记信息可能很多人认为过于隐私,所以,我决定用我个人信用作为背书,像对待朋友一样,来和大家交换信息。

每一位填写申请表格的,我都会亲自添加好友,告知ID,同样的交换我自己的信息给你(目前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大家对隐私的担忧,如果你信得过我的话)

有些填写了微信号,但是我添加不到你(比如King one)所以希望大家填写完表格后,可以扫码加我下




# 为什么会高效?

邓巴数Dunbar's number,也称150定律,认为人类社交上限,由于受大脑限制,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的人数最多150人,最亲密的只有5人。


通过ID、信息表,我获得了更多的社交链接关系,超越5人和150人的瓶颈限制。

我真的是“人工”智能链接,当然会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搜索)。

所以,真的如果不诚心交个朋友,真的没有必要填写申请表,浪费大家时间……


如无必要,勿填表格

🔥 【Mixlab ID 申请】
http://mixlab-co.mikecrm.com/wgn0LPw



有了ID之后,我会怎么用?通过“人工”只能,我经常突然拉了个群就对接了起来,哈哈……或者是在朋友圈智囊团,不管是发布招募,还是疑问,得到反馈后,我会统一整理后,共享给大家。

举一些更为具体的例子:


- 场景1 寻找合作伙伴

匿名

shadow  我想找你帮个忙,我打算做一款智能彩妆产品,涵盖电路设计、硬件开发、软件开发、ID设计,我想找到一个技能栈在机械的技术合伙人。

具体怎么分工?

shadow

匿名

我这边主设计,品牌营销,软硬件开发都可以兼顾。技术合伙人负责机械和pcb这块。其实现阶段我找外包做原型机也可以,但是总归是需要技术合伙人的……



- 场景2 社区发起开源项目

匿名

问一个低级问题,社区是web吗?有链接地址?

社区暂时无web办版,因为还没有力量投入做web版。等待合适时机,我们会发起开源项目,让大家定义web版

shadow

匿名

很期待!!



- 场景3 直接对接需求

匿名

shadow 有人能接H5的活吗,嵌入到微信公众号里的

有,我拉个群

shadow



- 场景4 朋友圈智囊团


问题:以设计思维为内核的7人小组,用什么工具/软件,可以把此能力规模化复制?

答案:

1 notion,协作、模版、工作流

2 核心需要有team leader,流程、协作框架

3 做成课程

思考:

1 基础设施:工具需要具备的功能:工作流、协作、模版

2 角色设定: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培养方案

3 刻意练习:通过课程结合工具,配教练指导

4 实战?




# 彩蛋 🎈

艺术来源于生活,本文的写作来自于Mixlab无界社区的实践,在文章中我融入了生成艺术、排版引擎、知识库、动图生成等,具体是哪些?交给大家探索(留言)~~

最后的最后:


如无必要,勿填表格

🔥 【Mixlab ID 申请】
http://mixlab-co.mikecrm.com/wgn0LP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