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能有型 | 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践你的转型大业
数字化转型分可为三个阶段:梦想、规划与实践。这三个阶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梦想阶段确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愿景。通过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分析企业自身的情况,提出若干设想,这些设想建立在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充分构想未来的业务场景,对业务场景的上下内容与细节展开探索,评估场景对业务带来的影响与价值。为了让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相关人迅速理解这些场景,对场景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期望中的解决方案以及概念架构。在这个阶段产生的输出汇总在一起,描绘出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我们称之为数字化转型梦之书。
完成了数字化愿景的构想以后,企业需要从多方面构建数字化转型蓝图,推进转型的落地:首先,进一步论证业务场景,通过快速原型评估业务场景中涉及的人、技术以及商业因素,并且业务价值的视角进行评估,论证业务价值;其次,对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现状做出诊断,结合最佳实践与将来业务场景,明确转型的重点方向;最后,准备实施转型的数字化团队,开始着手变革管理,结合企业的人员、组织结构考虑如何推进。最终,结合上述的因素,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方向、项目实施的路线图。
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精髓在于“目光远大,小处着手”(think big, start small)。在规划阶段,我们可能会制定出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规划,这些计划的实践我们往往采用敏捷的方法,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开发、测试和发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在推进项目的同时,持续推进企业内的变革管理,通过推动数字化工作方式的途径,优化内部流程,保证变革的持续进行。当多个项目开展的时候,通过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委员会加强转型治理,对各个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和报告,关注业务价值的实现,确保持续产生价值。最后,持续关注企业文化的转变,在企业内部推进数字化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具备转型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数字化愿景,将转型推向更高的水平。
本文,我想谈谈这一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实践环节。
敏捷的开发测试与交付
大部分数字化实践较成功的企业,秘诀主要在于采用了DevOps、持续交付及敏捷等软件开发活动中倡导的测试学习法。这些方法过去曾被限制在商业环境的边缘地带,如今则将协作、合作的意向带到核心人才的互动中。
敏捷文化的核心是迭代。领先的公司无须苦等发布拳头产品的成熟条件,也不需要等产品发布后才得到市场反馈,而是可以通过快速向市场推出产品来学习、跟踪并做出反应。然后权衡利益,收集消费者反映,并追求不断改善。
实践证明,敏捷加速了项目的交付时间,增加各方的满意度,并且提供了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然而要实现敏捷的方式,必须理解敏捷原则:迭代和增量交付,协作,以及持续改进。
迭代和增量交付:项目交付被分成小的功能发布并增量提交,以便管理风险并更早得到用户反馈。小的发布版本应以相对平稳的周期交付;迭代是在同样的时长内得到最大反馈,并有规律地交付最有价值的产品。
协作:所有核心项目团队成员都应在一个共享、开放的空间来进行面对面的联系和交互。团队成员应通过持续协作完成任务进行自组织,而不需要通过自上向下地管理控制。
持续改进:对交付过程进行审查和改进的活动也应纳入到敏捷方法中。项目反思(也叫项目回顾)是联络会议,一般在项目进行中推动有规律地对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反思,包括应用的工具和技术。每日站立会议则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成员们可以交换有价值的信息,持续细致地调整改进。
表现这些核心原则的最好方法是从事一个迭代增量过程来达到敏捷交付。从一两个试点项目开始,一旦得到真实经验,再扩大到多个项目和团队。
02
包容性设计
人机交互设计中,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数字化产品时,需要了解我们的设计会如何影响用户互动,是否会造成不匹配。如果能发现不匹配之处进而改善,就能为更多人改进体验。
“不同”才是人类的常态。包容性设计的目标在于:开发一个系列的产品,以覆盖更广人群;确保每个产品都有明确的目标用户;降低使用每种产品所需的能力水平。
因此包容性设计有以下3个基本原则:
1. 识别盲区
当我们习惯用自己的认知去解决问题,就会产生盲区。如果能找出盲区,把它们当作机会点创造新解决方案,则会产生包容性设计。
同理心是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试图建立同理心时,仅依靠带上眼罩或耳塞来模拟并不能真正奏效。如果想真正理解人们如何适应周边世界,需要花时间走进他们的世界,从他们的视角去体验世界。真正建立同理心后,不仅能发现人们遇到的障碍,更能真正理解他们做事的动机,识别出盲区。
2. 理解多样性
包容性设计以人为本,而人本来就是多样的,所以需要更多新鲜多样的想法帮我们做出更包容的设计。人类天生具备适应性,当人们遇到不匹配的交互时,他们自己会调整来适应,而设计师通常无法想象出这种适应的方式。
例如科技在带给人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被迫适应了科技,还是科技学会了适应我们?想想对手机的依赖是否让我们的视线被牢牢占据。所以设计需要考虑这种移动性,在不同情境下,用户具备不同交互能力,有时是视觉,有时是语音,有时是触觉,根据不同情境打造不同的设计会更好地满足今天移动性的需要。
3. 解决一个,延展到多个
每个人都有一定能力,也有一定限制。通过帮助残障人士做包容性设计,实际上会让更多人受益。例如字幕的初衷是为了听力受损的人,但也能帮助喧闹环境中的人,甚至教孩子阅读的父母和老师。
包容性设计应该先为产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受众,为这部分人群最大化产品的设计体验,然后尽力扩展以适合更多人群,而不应一开始就针对所有人。包容性设计不光针对产品设计本身,也为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潜在客户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03
数字化工作环境
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一场全员创新的过程。一方面,企业可能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员工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流程。
如果员工只是被动接受变化,管理者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觉察到调整、优化的机会。为发挥全员主动性,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工作空间来释放员工的生产力,建立内部分享、反馈、优化的平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持续的数字化文化的建设来改变每一个人的转型意识,让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转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企业内部来看,当员工中“数字化原住民“数量越来越多时,企业更要提供个性化体验,利用技术加强团队合作,支持独特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
从企业间合作来看,跨企业数字化工作空间能建立快速的内外反应机制,加强跨企业的研发协同、加速企业与供应链以及市场、销售之间的合作伙伴之间流程以及问题处理速度。
04
价值交付和管理
转型治理是保证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重要机制。敏捷开发第一重要的原则是:交付有价值的系统。敏捷作为数字化转型实施的重要方法,需要不断地管理在每个数字化转型项目交付的价值。
但对数字化实施团队来说,需要站在企业全局角度看待交付的业务价值,然而计算交付的业务价值的度量则复杂很多。在考虑业务交付价值的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价值完成的持续性:由于采用敏捷实现方式,数字化转型实践可能会分为多个阶段。在当前阶段完成的价值可能在后续阶段持续增加,因此要考虑每个迭代与项目总体之间的关系。
价值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价值的体现不一定只是增加了客户转换率等直接创造业务收入的形式,业务价值还可能包括:提高业务操作的效率与有效性、减少流程或操作的人力资源、增加新的业务能力为其他业务提供支持、缩短业务决策时间、提高业务决策准确性、降低潜在业务风险、改变企业文化等。
价值的受益者:需要考虑创造的业务价值,其受益者是谁: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技术人员?
随着企业战略、业务的变化,对交付价值的衡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数字化转型治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建立阶段性的业务价值交付评估与管理,确保转型交付的项目沿着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不断推进。
05
数字化文化
最后,需要再次提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但也最难完全通过量化指标来反应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对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如果说转型治理是为了保证企业内从上而下推动转型,数字化文化就是从下而上的反馈。数字化文化包括那些方面?
数字化第一思维:认识到数字化的机会与机遇。在任何场景下,看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潜在可能,看到通过数字化获得进一步业务能力的可能性,看到通过数字化创造新业务价值的机会。
创新、合作:相信创新,不断采用颠覆性思维思考业务模式、产品发展的可能,看到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颠覆机会,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建立探索新思想的团队氛围。
数据驱动的决策:采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手段以提升业务决策能力,对数据的利用从“统计“提升到不断探索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内在关系。
开放:增加与外部网络(如第三方供应商,初创公司或客户)的合作,建立企业的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网络的价值。
敏捷和灵活性:加快决策速度、建立敏捷的团队,不断在业务上、技术上进行快速的尝试、持续反馈、持续优化。
企业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在于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或新技术的试点,数字化转型是关于如何将人员、数据和流程汇集到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在数字优先世界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数字化时代的企业,也要建立对应的数字化文化,帮助企业顺利推动数字化转型。
如需了解更多微软企业服务,欢迎垂询
contactes@microsoft.com
Eddy Yin 尹靖
首席数字官,微软企业服务部
领导微软中国的数字化转型顾问以及解决方案架构师团队。该团队与企业客户紧密合作,结合行业趋势以及企业竞争优势,加速着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荐阅读
最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