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安·贵州】我们都是素粉的粉丝

动静贵州 2019-08-16


用声音陪您度过每晚的动静时光。

今天的《晚安·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主播张建冲将和你一起分享周之江的文章——《素粉的粉丝》。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贵阳,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曾在媒体工作十八年,从记者、编辑做到总编辑,现为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嗜读书,爱美食,喜爬格子——严格说,是敲键盘。

周之江(笔名遇书房)

张建冲

 

“中国新闻名专栏”《百姓关注》栏目主播、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常委、贵阳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素粉的粉丝

周之江


开篇写米粉。

上网搜索,桂林米粉远比贵阳米粉来得名头要大。这让我颇不服气,吾乡贵阳,地处西南一隅,食粉向有传统,乃平民食品之大宗。其风味之多样,堪以傲人,以后还会逐一涉及。

北人食面,南人吃粉。见诸史乘的记载不少,《齐民要术》引《食次》:“曰粲,一名乱积用秫稻米,绢罗之。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勺中下,先试,不下,更与水蜜。作竹勺,容一升许,其下节,概作孔。竹勺中下沥五升铛里,膏脂煮之。

一九四二年,贵阳文通书局出版《贵阳市指南》,内中也写到米粉的做法:“黔人磨米为浆,蒸之成固体,再用手揉制,揉过后以机榨成圆丝如面条。用开水沦过数即可食,名之曰粉,以之作早点、午点、消夜等之用。”

米粉当然不止圆丝状,吾乡米粉中,还有扁状,称为米皮或宽粉。总归中国南方诸地,米粉类制品层出不穷就是了,而其中具有全国名声者亦自不少,比如云南过桥米线。名作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代住过昆明将近七年,多食米粉,印象太深,老来著文,回忆旧事,常常要提起,字里行间,读得出他的喜爱。据说当时的联大教授,钟意于此味的不少。不过,经由汪先生的文章,也足以看出米粉确是盛行于南方少数几省的主食,他说,“未到昆明之前,我没有吃过米线和饵块。离开昆明以后,也几乎没有再吃过米线和饵块”。

如果要在贵阳林林总总的各类小吃找一个最具代表性者,窃以为非素粉莫属。差不多可以说,所有贵阳人都是素粉的粉丝。

这可不是夸张,举一个例证,贵阳的杂弄里巷,素粉推店随处可觅。而其最主要的两样原料,米粉和油辣椒,都是贵阳饮食的重要组成。只是,贵阳素粉的原料独树一帜,当地人称为酸粉,其形制较粗,似经轻微发酵,略带酸腐气息,吃不来的人简直难以下咽,嗜者却非此不乐。

此味他处无之,就我所闻见,海南、广西都有酸粉,但归根结底是靠外物调味,粉本身倒没有酸味。

素粉味道高下,有一个硬指标是油辣角制得如何。贵阳油辣角,名声在外者,当属“老干妈”,据说,有华人处便有“老干妈”,大大为吾乡长脸,更足见其接受程度之高。但贵阳街头素粉推店里的油辣角,却各有特色,“老干妈”之流的工业化标准制品,本地人是瞧不上的。

还得说说豆芽的问题。据说古早时代的素粉,不烫绿豆芽,而是豌豆尖,“尖”读如“颠”,四川人流沙河《蜀中豌豆尖说》一文云,“五十年前,大军南下。有北人说:‘你们成都人卖汤面,豌豆苗垫底,显得分量足,不老实!’他不知豌豆尖埋在碗里烫熟,味道才鲜。更不知成都人把那半生半熟的豌豆尖看得比面条更珍贵,爱称之为‘青尖’,嚼得津津有味,仿佛一碗菁华正在此也”。

类似的故事我也遇到过,前两年接待东北来的朋友。临行时吃饭话别,不知怎地谈到贵州落后的问题,朋友忽然就义愤填膺,直斥吾乡人性急,南瓜、豌豆都等不及长大便摘来吃了,如何能富得起来云云。听得人一头雾水,实在不知如何驳起。

如今物价飞涨,且豌豆尖也非一年四季都有,逐渐改革,绿豆芽取而代之,知道这段故事的人也不多了。

我说“人言此物惹乡思”,绝非夸大其辞。思乡的蛊惑泰半来自舌头和胃,古来讲过这道理的多了。阿城《常识与通识》里就说:“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

大概一个人对于食物的偏暗多半系自幼养成,即使成年之后,回到家中,妈妈做的饭菜总是能多吃一碗,就是出于味音的这种顽强记忆力以及肠胃长期形成的消化功能。好菜坞大受欢迎的卡通电影《料理鼠王》,用一味毫不出奇的杂菜煲彻底征服了挑别的美食评论家,道理同样也在于此。

所以阿城又说,乡愁其实不见得都是出于愁绪,“于是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日:人生贵适意,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可谓思乡就是思饮食的绝好例子。

素粉又称红油粉,价甚廉,报载兰州牛肉面涨价五毛,竟至惊动官府,素粉亦然。如嫌其寡淡,可另加荷包蛋、肉末、脆哨诸物。

往外地公干,如果要探望一下同乡友人,最感人的赠品一定是素粉。贵阳一般推店都能体贴此意,备有酸粉、大头菜末、盐菜末、油辣角、炸花生米诸物什,以塑料袋、方便饭盒盛之,可携之出远门。

至少我就不止一次为朋友带过。寻常粗食,往往乘飞机辗转千里,用贵阳人调侃的说法,不“豆腐盘成肉价钱”也。然素粉到嘴,聊慰乡思之苦,也就值回票价了。

我有一个老叔伯,曾总结贵阳人的特性,是“买辆小排量就算有车一族,周末找个农家乐打打麻将就算休闲”。这话说得极是。要之,荷包虽不宽裕,却总能把寻常日子过得来有滋有味,是贵阳人的一大好处。

贵阳是个八方杂处之城,开放包容,饮食上则口味偏重,尤其喜爱香辣。斯地之人,性贪安逸而好享受、易满足。而素粉之为物,价不甚昂而食之有味,原料简易而制作精心,正与吾乡风土人情相契合。之所以说贵阳人都是素粉的粉丝,内中大有逻辑可寻也未可知。以之为本书开篇,不亦宜乎?

文章征集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文章被贵州“名嘴”读出来,不妨向我们投稿吧!

用稿要求:

  1. 稿件必须为本人原创,并注明作者信息。若因稿件著作权问题产生的一切法律纠纷,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2. 【动静贵州】有权筛选及修改稿件;

  3. 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3158363652@qq.com

猜你想看↓

【晚安·贵州】棒豆南瓜嫩菜薹,味到清时至味来

【晚安·贵州】豆沙窝显然不宜多食!但确实好吃……

【晚安·贵州】此味寻常见,多在墙角角,糯米饭、洋芋粑……已备好



编辑:周倩

责编:飞宇

编审:陈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