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安·贵州】房子是窄窄的,我们的心是宽宽的

动静贵州 2019-08-17

用声音陪您度过每晚的动静时光。

今天的《晚安·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播韩洪雷将和你一起分享余未人老师的文章——《花朵与根脉》。


作家,研究民族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史馆馆员。

余未人

韩洪雷



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播,贵州省演讲与口才协会副会长。

《花朵与根脉》

作者 余未人


摄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在贵州高原上生活得既忙碌又快活的群体,是摄影人。哪里的芦笙响了,米酒香了,这支快速反应部队就“长枪短炮”武装了去赶那里的“场”。不过,贵州的各地民族节日一年多达千余处,单说一个吃新节,时间地点民族各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你就是坐上直升机也转不过来。

随着城乡民众囊中渐丰,节日的面孔也越来越花枝招展。原先绣制盛装的家织棉布被鲜艳的化纤悄然取代,乡场上随处可见电脑绣花的盛装。白银的粗项链不需錾花,一条足足有十几斤重,只要你的脖子能够承受就行。全身银饰披挂下来,是一副货真价实的铠甲重量。用盛装银饰装扮的苗家女子,引来多少钦羡的目光。

可当你从这一大片五彩缤纷的花丛中去触摸节日的茎寻找节日的根脉,你却会恍然发现,这根脉在年轻一代的心里,正在渐变为一大束浸泡在营养液中的须根,它鲜丽、白净、飘逸,主根却难以寻觅,差不多要古稀老人才摸得住它了。

我在贵阳市郊做田野考察时有一段记录:几位姑娘从菜地里走出来,扔下一大堆分葱没有栽完,回家换衣裳。“今天是三月十五,我们要去玩簸箩河。”“那葱不栽了?”“活路是做不完的,玩场只有今天。”“今天是什么节?”“我们懂不倒,要去问老辈子。”“那你们怎么过?”“穿苗衣裳去会朋友。”“男朋友?”大家一阵哄笑。“男男女女……都有。”“对唱情歌吗?”“我外婆会唱,我妈都不会了。”“那你们还穿苗装?”“我们又不会苗话,要是再不穿苗衣裳,人家会说我们是‘茶叶’,不和我们玩场。”“你们现在穿的苗装和从前一样吗?”“现在只穿裤带、披袋、围腰、裙子,我外婆那一辈还要穿环衣(贯首服)、打绑腿,麻烦得很,现在我们减省了……”

现在,贵阳市郊的苗族一年从农历正月到七月要跳十几个场。从三月十五簸箩河跳场的这一“枝桠”,也许能窥见一片树林。

民族节日起源于仪式,它牵连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习俗,在历史的长期演变中,它成为一种欢聚、凝聚、积聚。在当代社会,节日的民族宗教仪式功能渐渐弱化,而节日的欢聚、喜庆气氛日益强化。但一个民族节日要代代相传,不论形式上是热烈隆重,还是朴素无华,人们心中的那份虔诚是必不可少的。

过节时,即使你远在天涯海角,心中依然会有那一份对民族、对家乡、对节日、对祖先的记忆和祭奠。记得一九九八年西江鼓藏节上来了美国苗族李多高先生一家,李先生说:我们的故土在云南文山。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四处漂泊,这次才回到西江来祭祀苗族共同的祖先。这房子是窄窄的,但我们的心是宽宽的!我在外面,常常思念故乡的同胞,他们在做些什么呢?要不是夫人开导我,我都要想疯了!今天,我们终于和大家聚会过鼓藏节…… 

摄影人的快门可以嚓嚓地采摘着节日之花,把电脑里的“文件包”装点得让外地人看了妒羡不已。但折枝花再绚丽,却因其无根而不能常开。节日最本质的意义,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根脉。

文章征集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文章被贵州“名嘴”读出来,不妨向我们投稿吧!

用稿要求:

  1. 稿件必须为本人原创,并注明作者信息。若因稿件著作权问题产生的一切法律纠纷,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2. 【动静贵州】有权筛选及修改稿件;

  3. 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3158363652@qq.com

新闻多一点

【晚安·贵州】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晚安·贵州】碗饵糕、破酥包,都是贵阳人的心头爱

【晚安·贵州】豆沙窝显然不宜多食!但确实好吃……

编辑:周倩 倪楠(实习)

责编:小千

编审:陈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