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邵峰】 上合组织和七国集团峰会: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


   上合组织和七国集团两场几乎同时召开的峰会,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画面,凸显出中美两个主导性大国责任担当的差别。据此,本文从守信、道义、奉献、平等和平衡这几个标准出发,比较中美两国在两场峰会以及会前会后的表现,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负责任大国。


2018年6月初,两场举世瞩目的峰会几乎同时召开。6月8—9日,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9—10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18次会议在中国青岛召开。两个会议的过程和结果大相径庭,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G7峰会气氛紧张,与会国唇枪舌剑,最后不欢而散,被称为“史上最分裂”的G7峰会;反观上合青岛峰会,气氛融洽,与会国精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上合青岛峰会开启了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两场峰会之所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主导性大国对全球化发展大势和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和把握不同,以及全球治理理念的差异。两场峰会就像两面镜子,折射出中美两个大国两种不同的态度、理念、政策和风范,从中更可以感受到两个主导性大国责任担当的天壤之别。

 

负责任大国的五个标准

关于谁才是“负责任大国”以及何为评价标准的问题,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尚未有系统而明确的说法。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一个“负责任大国”,起码要达到以下五个标准。

 

一、守信

恪守契约精神是对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最基本要求。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和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守信则是契约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自觉遵守契约精神的传统观念,在西方国家源远流长。基督教文明是契约精神的最初根源。《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前者指耶稣降世之前,上帝与犹太民族所立之约;后者指耶稣降世之后,上帝与人类重新所立之约。神圣化的契约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促成西方商业文明发展的基本保障。时至今日,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把这种契约精神普及到了全世界,并被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接纳,成为构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一个国家如果丧失契约精神,则难以在国际社会立足。国际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政府的自律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国特别是占据领导地位的超级大国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道义

道义,即道德和正义。道义主张促成和限制人们的行为,占据道义制高点,就是坚守公认的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准则。道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越来越大,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基本要求。

 

三、奉献

具有奉献精神,就是指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承担全球治理的相应义务。一个负责任大国必须根据国家的实力和国际社会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并在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大的义务,这是全球化时代维系国际社会正常运转所需,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缘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强权国家后,未能像英国一样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结果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人间惨剧。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也曾告诫美国总统特朗普,中国崛起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会承担目前美国无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姑且不论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不同表现,约瑟夫·奈在提醒国际社会,谁来提供未来的国际公共产品,对今后世界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平等

平等指坚持合作共赢、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主张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在当前全球性问题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一个大国能否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用平等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国际事务,是衡量其能否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标尺。

 

五、平衡

平衡指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达成两者的有机统一。国家自诞生以来,始终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维护全球利益或者说全人类利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既要为自己谋求利益,更应该维护和增进全球共同利益,而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所有大国必须面对的难题。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有必要反思与超越“国家利益最大化”观念,国家利益应该从最大化走向合理化,在传统的国家利益领域可以实现妥协与双赢,在全球公共问题上实现合作与共赢。虽然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具备现实的挑战性,但若一个大国只顾自己,罔顾其他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那就无法称之为负责任的大国。

 

中美对比凸显中国负责任大国风范

在明确了负责任大国的五个标准后,我们可以由此比较中美两国在两场峰会以及会前会后的表现,并对何为负责任大国做出判断。

 

一、特朗普“退群”成瘾,中国则恪守国际承诺

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总统,严重违背西方赖以发展的契约精神。自其上任以来,美国已接连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等。在七国集团峰会结束后不久,6月19日,美国又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此外,特朗普政府还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频频发起贸易战。作为现有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美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退出政策”,导致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新一轮混乱,招致国际社会甚至是美国盟友的不满和抨击。而中国则一直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历来谨慎做出承诺,但一旦做出,就会严格恪守自己的承诺,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美国优先”的口号最早是由美国第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以捍卫他在一战期间所持的中立立场,但不久之后他就抛弃了这一立场。而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则把所谓的“美国优先”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对中国大打贸易战,甚至连盟友也不放过,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盟国也举起了加征关税的大棒。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显示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高度自信,但根据“囚徒困境”理论,任何结果都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合作。各方如果拒绝合作,最终将共同承担损失,形成两败俱伤的结局。美国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国际行为有可能滑向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西方主流舆论认为,特朗普已“不再是他的国家或世界的道德领袖”,同时也“不能为自由世界代言”。

反观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不断与时俱进,中国逐渐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方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展现出中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十九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后,在2018年中国两会上又被写入了宪法,进一步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上合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上合组织的具体化,为开展上合组织成员国间新的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特朗普执拗于“公平”原则与中国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奉行“美国优先”理念的特朗普对全球治理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不感兴趣,也不重视国际援助,更不愿承担国际发展义务。事实上,美国新政府提交的首个预算案中,国际援助预算已被大幅削减。但特朗普并非像媒体炒作的那样“反全球化”,实际上,特朗普想继续推进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只不过他想要的是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化,有利于美国的自由贸易。因此,他试图改变贸易规则,使美国能继续保持绝对的经济竞争优势。

而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丰富了全球治理的内容和机制。此外,中国还利用主办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主场外交的机会,积极推动上述全球治理方案机制化。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未来三年,中方将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增强民众对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的了解和认同。中方愿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力所能及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努力践行大国责任。


四、特朗普重拾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则奉行多边主义并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单边主义行径由来已久。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趋于保守和极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也从之前的遮遮掩掩转变为肆无忌惮。特朗普经常抱怨前任总统们的政策失误导致世界各国占尽美国便宜,不惜退出诸多多边机制,更是企图以挑动贸易战的方式迫使别国接受美国的不合理诉求。法国总统马克龙提醒美国,“是美国发明了多边主义,因此美国也有责任捍卫它,甚至是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但特朗普政府不仅仍坚持单边主义,而且以实力为后盾对他国进行威胁,表现出恃强凌弱的强权政治本色。美国对中国开打贸易战自不必说,即使盟友也难逃特朗普的威胁。此次七国集团峰会正值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从欧盟和加拿大等国进口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后不久,引发特朗普与法、德、加等国领导人的激烈交锋,使传统的G7变成了“G6+1”,导致七国集团峰会以一场闹剧收场。

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方针始终如一。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奉行多边主义,推动国际体系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全球性议题面前,中国反对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目前,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共识。

 

五、特朗普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则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在如何协调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心始终放在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上,尤其是在经贸问题上寸土不让,对全球利益鲜有提及,更没有任何实质性贡献。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贸易问题上四面出击,对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都高举关税的大棒。不过,一旦贸易战真正开打,美国自身的利益也难免受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美国惩罚中国的贸易措施也会伤及其他国家,包括美国盟友以及美国公司。因为在美国对华进口的5000亿美元商品中,约60%的产值来自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

而中国则始终注意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有机统一。“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多数国家的热烈欢迎。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多领域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尤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2018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关键在于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与合作的现实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上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当然,在平衡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问题上,仍然需要慎重。从发展阶段和综合国力来看,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上,还需要结合历史和现实、世界局势和中国国家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既积极作为,也有所不为,尤其要警惕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对中国进行“捧杀”。

综上所述,通过五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与其世界头号大国的实力和地位是不相符的,同时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负责任大国。

(本文已发表于《当代世界》2018年第7期。)


延伸阅读:

【邵 峰】 2030 年的国际社会

【东 艳】 以新发展观引领上合共同发展繁荣

【田慧芳】 上合组织助力欧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