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简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学派 Author 张君荣

7月24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并就“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普遍性与重大性问题”“反思与展望”四个分议题展开讨论。

关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赵芮认为,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视角,探讨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樊建新呼吁,学界应将阐释与创新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学科的高度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以“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为题,梳理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他认为,中国政治学界应关注历史政治学,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应把握政治学核心问题。社会科学不需要没有经验基础的“理论发明”,而需要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中的“理论发现”。因为“理论发现”需要回到历史,回到现实。唯其如此,才能解释社会结构的真相。

与会学者还从学理角度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伟大创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正处于重塑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问题存在外溢风险。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系统阐述了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比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更具前瞻性和先进性。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注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克服了孤立主义、例外主义等倾向,弥补了以经济外交为中心的理论不足,克服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系列理论缺陷,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

在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存刚看来,开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何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理解新型国际关系?开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正确路径是什么?王存刚认为,首先,“大变局”不只限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还包括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给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如何、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等问题。其次,准确理解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再次,要高度重视“返本、对话、实践、创新”的研究方法。研读经典著作,开展学术交流,研究真问题,弥补“能力赤字”,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正确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四个巨变”。一是经济重心的巨变,全球经济重心又重回亚洲。二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巨变,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三是发展区位的巨变,“核心—边缘”区位出现了颠覆性改变。四是全球治理政策的巨变。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主任李滨认为,在国际分工中,谁的生产力水平高,谁就占据相对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国际生产的不断变化,国际生产主导者也在改变。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白云真认为,应注重以关系和事实为主体,批判性地审视西方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理论研究室主任欧阳向英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中国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和”,即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兼容异质文化。

有学者结合拉美国家的具体实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拉美地区的创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翠文认为,拉美学界对国际关系的批判性思考自成一派,其中有四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将外来概念与本土经验结合起来;二是始终坚持批判性视角与方法;三是重视在行动层面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四是基于拉美国家的立场发声。

与会者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生命力、国际民主原则、制度与文明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欧阳向英提出,我们要善于“回到现实”,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找到逻辑起点,有必要树立科学思维,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理论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承办。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学派”2019年8月2日。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君荣)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