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涛】 逆全球化从“供需”两侧影响全球供应链

       编者按:围绕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因为疫情而彻底扭转、中国应如何面对疫情推高的逆全球化浪潮等问题,《世界知识》总第1774期以“逆全球化浪潮下,世界将去往何处”为题,刊发了我所研究人员的五篇文章。今日推送其中两篇,本篇为第二篇。明日推送另外三篇,敬请期待。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浪潮伴随着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等形式卷土重来,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正在全世界蔓延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制造业供应、商品需求和旅游业造成了深刻影响。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各国要努力遏制由于疫情引发的新的逆全球化浪潮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重创,避免世界经济重蹈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一、参与国退出供应链将导致供应链断裂,造成“供应冲击”

逆全球化从供给侧一方来说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主要源于一些供应链参与国不断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结果。全球供应链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参与国退出供应链会严重影响上下游国家的生产合作,甚至会导致供应链断裂,造成的“供应冲击”导致各个国家的产能下降。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频繁实施单边主义政策,退出各种区域一体化组织,以“让美国再次强大”为名义大搞保护主义。近期,美国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库德洛建议,所有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全部撤离,由美国政府承担全部“搬家费”;日本政府也推行“改革供应链”项目,提供2435亿日元项目经费资助日本制造企业撤回本土。美日的跨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一般占据高端位置,这一做法将破坏相关供应链的完整性,最终导致下游企业难以找到替代而使供应链断裂。

逆全球化浪潮将导致国际规则和秩序的严重失灵。早在执政之初,特朗普政府就试图使用“美国优先”的政策组合重塑美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秩序,这一政策给全球供应链带来难以估量的不确定性。美国不仅频频退出或者重谈区域一体化协定,还抵制多边贸易体制,其保护措施将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美国的“新重商主义”使美国经济由开放向封闭倒退,完全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相背离,也与互联经济不断深化的地区发展严重脱钩。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战略转变就是要从供给侧重构国际经济规则,进一步垄断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借以稳固其世界霸权地位。

与美国恰恰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多边主义,中国正日益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努力维系着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展并且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格局。

2019年11月6日,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在上海举行。图为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在“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议题研讨会上发言。

二、新冠疫情等突发性事件从需求侧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从需求侧看,一些突发性事件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毁灭性破坏。例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以及当下暴发的新冠疫情等,均从需求侧深刻影响着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尽管上述事件不属于逆全球化思潮的范畴,但是由于上述事件引发了新的逆全球化浪潮,因此以多重因素叠加的效应对全球供应链形成沉重打击。

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制造业回流”将会显著降低全球供应链的外部需求。这些国家的战略意图在于增加边境内生产消费需求和劳动力就业。外部事件通过扩大内部需求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为逆全球化浪潮提供了攻击供应链脆弱性的机会。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美国有学者建议美国可以对中国在经济上采取“部分脱离接触”战略。美国等国家可能会借助新冠疫情,加速从中国等国家撤资或者撤回企业,以破坏全球产业链为代价来保证其本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不过,疫情之下的美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4.8%,4月份失业率飙升至14.7%,国内消费需求也不断滑落,根本没有资金和余力从中国转移供应链上的企业回到美国本土,或者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所以,从需求侧来看,新冠疫情不太可能加速而是会减缓中美经济脱钩,进而降低了由于中美经济脱钩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

在一定周期内,单纯需求侧的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是可以逐渐消除的,全球供应链通过不断修复和寻找局部替代可以得以还原。例如,从需求侧看,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贡献了全球65%的最终需求,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以恢复。除此以外,与遭受供应链冲击相关联的产业也会受到需求减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产业面临的风险。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也难独善其身。逆全球化的倡导者通常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出口管制或者提高进口关税)对需求侧进行控制来影响全球供应链。例如,发达国家对一些高科技产业的高精尖零部件进行出口管制,这导致中下游国家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组装和出口,导致产业链断裂或者产业(产品)质量降级。

三、中国如何应对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根据上述分析,逆全球化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及后果体现在:一方面,逆全球化行为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传导属性,破坏或改变全球供应链的现有格局。由于参与产业链的国家利益相互交织,逆全球化行为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地区或者国际经济秩序。另一方面,逆全球化行为会通过改变国际规则抬高全球供应链的各种壁垒和成本,切断互联互通的多个途径,从而降低产业链上下游国家的整体福利,使供应链参与各方均遭受损失。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产业链中的供应链中心,会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国际秩序和市场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中国与上下游国家之间彼此相互依赖。我们看到,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对海外疫情严重国家的进口(中间产品)依赖度将近40%,特别是对高技术零部件的依赖程度更高。一旦供应链断裂,受损的不仅是中国,还会迅速波及产业链上下游国家。此外,中国还要防范某些国家实施的“去中国化”的战略意图。一些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的意图之一是“产业去中国化”。但必须认清的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中国制造业份额和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同时已经成为世界市场,所以,“去中国化”是难以实现的。

为保证世界经济安全与平稳地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对中国来说,为避免突发事件的冲击,更为消除逆全球化浪潮的侵袭,可以在拥有完备要素禀赋的简单产业上建立国内产业链,以保护该产业供应链。而在无法建立国内产业链的复杂供应链上,中国则需要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共同参与供应链的建设。此外,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不断扩展现有全球供应链体系。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引领中国与沿线国家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向西逐步延伸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既迎合了全球供应链体系扩展的需要,也满足了沿线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发展需求。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是新一轮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开放与合作进行国际经济治理的有效途径。


(本文发表于《世界知识》2020年第11期。)

延伸阅读:
【张宇燕】 全球形势发展的八大趋势与2020年的十大风险
【张宇燕】新冠疫情与世界格局
【邹治波】疫情将把全球化推向何方?短期回摆难挡长期继续加深
【张宇燕】全球化、区域化和平行体系
【薛力】  “逆全球化”不符合历史大势
【徐秀军】逆全球化思潮下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对外传播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