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EM一周要闻第423期】美国非农就业超预期,印度经济受疫情打击大幅下滑
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37.1万人,预期135万人,略超预期;失业率8.4%,预期9.8%,大超预期。其中,私营部门非农就业人数上月增加102.7万人,较7月的148.1万人有所回落,不及市场预期的132.5万。失业数据好转除了因为卫生事件好转和经济重启外,还与政府雇员增加有关。政府招聘推动了就业人数增长,34.4万人的政府雇员约占新增就业岗位的1/4,其中大部分雇佣为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疫情目前在美国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虽然制造业复苏明显,但服务业受到的冲击依然较大。
9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央行密切关注的欧元区8月未季调CPI年率初值为-0.2%,低于7月份的0.4%。此外,欧元区8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初值从7月份的1.2%降至0.4%,创下200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公布后,有分析师预计,欧洲央行将在几个月内下调其经济预期,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整其刺激政策;还有分析师表示,通胀数据严重质疑欧洲央行的基准通胀前景,以及6月份以来的通胀预测。数据给欧洲央行带来了压力,并将迫使管理委员会在9月10日的会议上采取鸽派立场,以解决投资者对通胀持续较低的担忧。
IHS Markit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综合PMI从7月份的54.9降至51.9,略高于51.6的初值;8月服务业PMI从7月份的54.7降至50.5,超过50.1的初值。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8月份,欧元区服务业公司的业务增长几乎陷入停滞,这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疫情相关的持续社会隔离措施和政府停摆后的反弹已经开始消散。最新的PMI数据发出了令人失望的信号,表明反弹几乎失去了所有动能。”
7月服务出口1725亿元,增长3.3%。其中,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增长65.8%;运输出口增长26.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24.3%;金融服务出口增长20.3%。1-7月,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31.9%、12.9%、16.9%。旅行服务进出口下降。1-7月,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下降44.6%,降幅比1-6月扩大1.7个百分点;剔除旅行服务,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4%。
近日,商务部修订出台《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办法》共5章,33条,进一步细化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要求,完善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有关制度。一是拓宽投诉事项范围;二是健全投诉工作机制;三是明晰投诉工作规则;四是加大权益保护力度。
9月4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本次服贸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他指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8月31日,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再次暗示,美方正在考虑全面禁止中国学生学者来美留学和从事研究,因为要防止中国对美国的渗透和获取美国重要知识产权成果。据悉,新限制措施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公布。
美国时间9月4日,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将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列入贸易黑名单。对此,中芯回应称从没有任何涉及军事应用的经营行为,与中国军方毫无关系;2016年及以前,中芯国际还是经美国商务部正式认可的「最终民用厂商」(Validated End-User),并曾有多位美国商务部官员实地到中芯国际进行访查。
8月31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印度经济下滑23.9%,为印度从1996年开始发布相关数据以来最严重的季度经济收缩,也是本次疫情中亚洲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最严重的一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印度矿业同比萎缩23.3%、制造业同比下滑39.3%、建筑业同比下降50.2%。与此同时,封城措施还导致印度国内消费与投资严重下滑,其中家庭消费同比收缩了近27%,投资相比下降47%。疫情蔓延下,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正在衰减,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疫情正在对印度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据印度卫生部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6日早,印度过去一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0633例,再创历史新高,累计确诊已超411万例,累计死亡70626例。印度即将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确诊病例第二高的国家。受疫情和全国封锁措施等影响,印度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大幅下滑23.9%。
截至南非当地时间9月4日,南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63.3万例,死亡病例为1.4万例。尽管目前依旧位居非洲各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首位,但进入8月以来,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好转态势,特别是每日新增数字连创新低,以及将近九成的康复率,令人感到“南非抗疫胜利的临近”。对此,南非卫生部长穆凯兹宣布,鉴于目前每日报告的感染数不断减少,南非确已度过新冠肺炎疫情高峰。他指出,南非政府为防止疫情恶化而采取的全国范围“封锁令”,是一项正确而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了更多平民的死亡。
在过去一周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维持在6.8239-6.8535,总体保持升值。CNY与CNH交错发展,CNY开盘价与中间价交错发展。
延伸阅读:
【CEEM一周要闻第422期】欧元区8月景气指数超预期,我国发布更新版禁止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CEEM一周要闻第421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遇阻,中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
【CEEM一周要闻第420期】智库预计日本经济全面复苏需四年
【CEEM一周要闻第417期】 欧元区经济强势反弹;欧盟达成“历史性”经济刺激计划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7月13日-7月19日,总第416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7月6日-7月12日,总第415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6月29日-7月5日,总第414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6月22日-6月28日,总第413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6月15日-6月21日,总第412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6月8日-6月14日,总第411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6月1日-6月7日,总第410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5月25日-5月31日,总第409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5月18日-5月24日,总第408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5月11日-5月17日,总第407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总第406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4月27日-5月3日,总第405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4月20日-4月26日,总第404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4月13日-4月19日,总第403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4月6日-4月12日,总第402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3月30日-4月5日,总第401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3月23日-3月29日,总第400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3月16日-3月22日,总第399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3月9日-3月15日,总第398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3月2日-3月8日,总第397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2月24日-3月1日,总第396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2月17日-23日,总第395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2月10日-16日,总第394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2月3日-9日,总第393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2日,总第392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1月13日-2020年1月19日,总第391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20年1月6日-2020年1月12日,总第390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5日,总第389期)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