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00多岁古城墙好好“活”下去
绍兴市越城区三江村,因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三江汇流此地而得名。历史上,三江村前身是明代抗击倭寇的屯兵场,重要的军事要塞——三江所城。时过境迁,三江所城已不复存在,所幸的是,三江所城东城门作为绍兴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抗倭军事防御设施,历久弥坚,已于2011年列入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属于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今年6月,越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在调研中发现,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门爬满了藤蔓,城墙几乎完全被植物覆盖,古城门的原本面貌已经难以分辨。根据越城区检察院出台的《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规定(试行)》所赋予的职责权限,特邀检察官助理将线索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
获悉线索后,越城区检察院立即成立专案组,并邀请具有文史专业知识的《绍兴市志》总编任桂全、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鉴湖研究会副会长魏义君等三名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案件调查和研讨。
三名专家一致认为,三江所城东城门系石质文物,现有大量植物长期附着在城墙表层生长,对文物造成物理性破坏,影响了文物的整体性保护。另外,植物所衍生的微生物日益改变着石质文物的内部结构,如藻类、苔藓等依附在石质表面和裂隙深处,其生长和繁殖会导致石质材料的劣化,长此以往城墙主体将面临坍塌、毁损的风险。
“作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门,三江所城东城门是绍兴军民抗倭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的实物史料。”在专家咨询会上,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案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三江所城东城门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价值。
“600多年来,战争没有摧毁它,潮灾没有冲垮它,三江所城东城门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如今,因监管保护不力,古城门饱受自然侵蚀,呈破败落寞之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专家们对这一现状表示痛心。
7月19日,越城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做好三江所城东城门附着植物的清除工作,尽快恢复城墙、城门风貌,落实日常监管职责,加强文物保护巡查管理。
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对三江所城东城门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并会同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商定应急处置方案和长效监管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联合园林部门全面清除古城门附着植物及周边杂草,因处置及时妥善,古城门受自然侵蚀的影响尚不明显。
整改前
整改后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三江所城东城门终于“告别”自然侵蚀的困扰,再次以原始古老的面貌与世人相见。“一纸检察建议书,扭转了文物监管保护的被动局面,凝聚了更多文物保护的社会共识,让蒙尘的文化遗产明珠焕发新光彩。”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悉,相关部门已推动建立“1+1+N”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即以辖区内各文保点为单元,“一对一”成立由主管部门联系领导、属地街道联络员、村社安全员组成的文物保护小组,签订年度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精准压实日常监管职责;同时,17个镇街成立一支220余人的业余文保员队伍,每周巡查不少于3次,一旦发现文物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立即处理,织牢织密全区文物安全保护网。
来源:越城检察
编辑:鲁晓娇
推荐阅读
☑ 浙江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形象大使聘任仪式在嵊州举行
☑ 《绍兴日报》头版:绍兴检察依法“宽缓化办理”护航民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