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嘘!偷偷告诉你,客家人成功的秘诀是......

陈菊芬 萍踪1973 2020-01-18

      

       旧时,客家地区围龙屋兴建,上正梁时,必用红纸写上“世代书香”四字贴上,祈祷家族人才兴旺。


       可见,“崇文重教”的风气在客家地区十分盛行,为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1322jrp8i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是,“衣冠南迁,书香门第”是客家先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定,纵使南迁客居山中,心中仍保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追求;


       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环境、生活唯艰,让客家先人更加坚信读书出仕是走出大山的唯一机会,“朝为田舍郎,莫登天子堂”成了目标。


       “世代书香”是果,“崇文重教”是因,客家先人在这一方面可谓下足功夫。



崇文重教

童谣、俗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22xzlst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台湾老山歌

少年读书爱用心 ,万卷书内有黄金。后生时节书唔读,老来总爱无耐心



       台湾老山歌里的“少年读书爱用心,万卷书内有黄金”与童谣《月光光》中的“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有着同样的劝诫意义。


       劝诫的表现多样,可以正着劝也可以“反”着劝,言语的诙谐有趣,是客家山歌童谣最大的魅力,例如直接到近乎“恐吓”的版本——“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


        山歌童谣外,还有更贴地气的生活俗语循循告诫着,“读书肯用功,茅寮屋面出相公”、“有田爱养猪,有子爱读书”、“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从这些耳熟能详的生活俗语,可以看出,客家地区“爱读书”的认知可谓从上到下,甚至达到全民认可的地步。





崇文重教

堂联、牌匾


        从童谣俗语等“耳濡”中去体现客家先人的教化智慧,而在“目染”这一方面,客家先人又如何做到提醒之余又润化无声?


       也许我们可以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中得知这一点:


       在客家地区,堂联是一个宗族立身处世的理念体现,如兴宁市宁中镇李和美围龙屋的堂联: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课子读书;

古今数百年名家皆由修身积德。


     

        犹如警句的堂联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提醒着宗族子弟不要忘记这“天下第一等好事”。


      

        倘若宗族有人中了进士,这“进士”牌匾必会悬在祖堂门上,既是彰显功绩,亦是鼓励后世,以此为荣,再接再厉!


        若说围龙屋正梁上的“世代书香“是一种无声期盼,那屋内堂联与牌匾却起着无声胜有声的劝诫鼓励作用。



崇文重教

公费办学

     


       耳濡目染无声教化并不足够,客家先人更像一个行动派,理念先行,助攻在后。

      

       旧时,大宗族在读书一事上并不吝惜钱财,常以宗族名义公费出资创办私塾,只要是本族子弟都可免费入学,还设置“学谷”,即所谓的助学奖学金用以激励族中子弟奋发向上。如,松口李氏宗族,设立“书田”、“学租”等专项经费,用于资助族中弟子读书应试。这些贴心资助让宗族子弟在读书面前人人平等。





  

        期待命运转变的客家先人,以其独特的“耳濡目染”方式,将崇文重教的理念“润物无声”地根植于每一个客家儿郎的心中。

     

        读书出仕也许不是如今唯一选择,但崇文重教的理念下,客家人对于读书一事心存敬畏,认真苦读未敢懈怠,这许是现今客家人能在各界大放异彩的原因。


        耕读传家,文章立身,学优则仕,报效家国。





长按二维码  关注“千年客韵



往期文章推荐:


01.客家擂茶|千年智慧旋磨  一口养生消暑

02.是客家人,就干了这一杯酒!

03.客家女人都爱这一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微信管理员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