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聚焦 | 新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出炉,听听他们在现场说了什么?

2016-11-30 清华传媒评论

2016年11月29日,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今年,经过业界和学界相结合的层层严格选拔,有8位优秀的新闻学子,2位新闻良师和2位新闻良友荣获本年度的“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获奖名单如下:


为新闻学子颁奖


获奖新闻学子上台接受颁奖


获奖新闻学子与良师、良友合影


学子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之处!

肖亚洲 清华大学的本科四年级

(获奖新闻学子代表发言)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勿忘黄土地,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老院长范敬宜的教导,鞭策了肖亚洲等一届届清新学子。大一暑假,他深入江汉平原农村调研,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泥土芬芳抵挡骄娇二气》。 大二开始,他七次深入黄土高原,穿沟壑、睡窑洞,从黄土地上“抠”出了28万字,捧出《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一书。

《中国教育报》刊发头版评论《大学生当有肖亚洲的追求》及专访文章,“这个90后的社会人文沉思录”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他说

进入清华新闻学院,我越来越不满足于“书斋理性”,热衷于袖手议论,逐渐从距离现实甚远的空洞议论,调整到关注苍生的切实行动,努力成为范老生前倡导的“心系民众、贴近基层”精神的接力传递者。


清华新闻学院的传统,时刻告诫和鞭策自己:新闻学子只有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才能感受社会变迁的冷暖,矫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汲取成长的养分。这正是范敬宜新闻教育思想给予我的深刻启迪。像范老那样为人为文,对我们这些新闻学子而言,前面的路还很长,所需要做的,是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良师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部长

(获奖新闻良师代表发言)


三尺讲台,挑战与创新并存的舞台


34年如一日、润物无细声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是学科建设者和带头人,是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三八红旗手”。    


 她开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三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带领团队荣获全国教学系统先进集体。尽管荣誉众多,但她不断创新前行。她的课程是直播而不是重播,总在刷新总是爆满。    


 她培养出了一批活跃在国家主流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高晓虹教授,如拂晓彩虹般挥洒出一位新闻教育良师的光荣与梦想。


她说

我对新闻良师的理解,一是国家为先,通过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教育学生坚守国家立场,传授民族情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全球传播的新闻人。


二是专业为本,创新新闻教学体系。在我从事教学的30年间,中国的新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传播是永恒的,既要传授,也要面向未来需求,才能找准学习的方向。培养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时代要求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备好课,提升自我带好学生,把工作重点和学生结合,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早日适应全球化、全媒体的要求,这既是当下新闻传播的时代召唤,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



良友


曹景行 原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获奖新闻良代表发言)


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成为新闻巨人。


曹景行先生被誉为“新闻雷达”,开创了国内时事评论的先河。他连续九年在清华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开设多门电视新闻课程,其中课程《镜头下的战争与国际关系》创新性地将战地报道与国际新闻紧密结合起来。     


他还常年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重大事件多语种全媒体报道”课程辅导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实地采访报道如美国大选等国际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新闻教育的重大新闻现场教学模式。    


 曹景行先生,多年持之以恒,不知疲倦,通过口传身教,为培养国际电视新闻人才做出贡献


他说

世界舞台上,我们的新闻教育工作应该给新闻学子和新闻工作者一些启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互联网是要打开眼界,就是说互联网带来的年轻一代未必是更加开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封闭的,未必真的能够打开眼界看世界,我们应该告诉他们,有许多事物需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而不应被现在泛滥的信息所纠缠。    


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适时的时候上去推学生一把。在实践中,往往一些各方面素质都很好的学生却有一种“进不了现场”的感觉。比如今年有一个采访,采访对象已经要开始向我们讲话,我们的学生还远远地站在后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他们往前推,推到前面去,一旦打破这种障碍,第二天就没有问题了,他们就有了“抢新闻”的意识。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学生在旁边推他们一把,把他们推上一个今后更好的台阶,让他们站我们的肩膀上,成为我们的新闻巨人。 

    




新闻学子奖


孟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坚守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孟哲感触颇深。在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实习,他刚到华盛顿就“零时差”投入工作,首个采访对象就是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半年采编新闻达128条。


他在美国第一个月报道了三次枪击案,随后半年走访美国大部分地区,在看似自由的国度克服众多采访障碍,主创拍摄七集纪录片《枪口下的美利坚》,深入揭示美国枪支泛滥的深层次原因


他牢记心中那盏理想的灯,寻找现实与理想的桥梁,为时代而呐喊



田媛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田媛媛曾获全额资助在美国广播公司实习,她克服了语言与文化的诸多障碍,全面参与新闻线索搜集、联系采访对象、视频音频剪辑、撰写新闻稿件等,首次实现了实习生独立录播节目的突破


她入选了由中宣部委派、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全国优秀国际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海外实习项目”,赴人民日报社德国分社实习,在此期间发表署名文章二十余篇,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她走出国门用自己的脚步探索、感知、纪录周围的世界。她期待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国际新闻的记者,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懈努力。


王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与绿色新闻结缘,王倩用她勤奋的学习、扎实的调研和锲而不舍的追踪精神抵抗目前社会中频发的虚假新闻、反转新闻报道。天津爆炸事故一周年回顾、受污染土壤的修复,转基因、蓝藻治理等事关民生的大事报道她都参与其中。


她说,我要关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和食品,因为它们是一切崇高价值的基础。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一领域深耕,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姚怡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综合成绩第一,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姚怡云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学子。


在《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实习期间,《互联网+,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分享经济,长大还需过三关》等6篇特稿刊发于《人民日报》文教版头条


专业实践之外,姚怡云还展现了较强的新闻研究能力,撰写的6篇论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对媒介融合、新媒体技术、媒体国际传播的转型等话题都有自己的思考



张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丰富的校园媒体实践和社会媒体经历,为张宇的新闻梦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湖北日报》、《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实习期间,张宇发表了多篇深度调查性报道,涵盖山西官场反腐、马航失联、“裸官”治理、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事件,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青年报》实习期间,她发表稿件27篇,近10万字,其中4篇获得总编辑周奖,8篇获评A稿,体现了较强的专业素质


做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张宇用一篇篇扎实的新闻报道捍卫职业荣光


郑薛飞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在城市、郊区、乡村、海岛等不同地域,郑薛飞腾如蛟龙般留下新闻实践的脚印。


在社会、文化、时政、科技等不同领域,他如探险家般充满好奇,体察社会,记录瞬间,积淀历史。


他是《复旦青年》的常务副主编,是《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的实习生,他有很好的文字、摄影、摄像等融媒体能力,发表稿件逾百篇,总字数达三十万字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他愿意肩负起“新闻”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左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用镜头记录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反映百姓心声,从本科到硕士,左潇从未间断过电视新闻报道的实践,多个省级电视台都留下了他的声音和身影。


他积极投入全媒体、多工种、跨平台的报道,作为唯一在校生参与人民日报2016年奥运融媒体直播报道。


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到深夜。


他坚信,一名好记者,每条稿子都是新闻专业知识的完美演绎。


他坚信,新闻专业的学习是学术与实践的交汇,更是对自我的不断刷新与升级



新闻教育良师奖


刘海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刘海贵教授,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逾四十年。他兢兢业业,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的名字和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紧紧相连。


在复旦,将心掏给学生、将智慧贡献给学术。他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代一代青年教师并长年任劳任怨地承担行政管理工作


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材迄今发行近60万册,是全国700余家新闻传播院系同类课程的首选教材


刘海贵教授硕果累累、荣誉等身,然而教书育人、与辛苦和清贫为伴,始终是他人生无悔的选择。



新闻教育良友奖

 

姜微(新华社上海分社)


姜微自八十年代末复旦新闻系毕业以后,一直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目前担任社长、党组书记。


她是当下中国新闻业的骨干力量之一,也是一届一届复旦新闻学子的“大师姐”——多年来她不遗余力地担任校外导师,在指导新闻业务的同时,和学生聊学业、聊生活、聊发展,她注重培养青年人的新闻职业使命感和价值观,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她所指导的优秀毕业生已分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供职。


姜微在新闻业界和学界之间搭起桥梁,为新闻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已经落下帷幕,对于未来新闻人才的培养方向,新闻界的前辈们都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们也衷心希望明年有更多的新闻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编辑:刘亮

文字:郭婉容 陈凯宁 

摄影:陈凯宁 王德龙 魏明全 彭楚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