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你肯定会问,怎么又说《寄生虫》?有完没完啊……
确实,《寄生虫》从戛纳摘金到问鼎奥斯卡,几乎成了我们过去这一年听闻最多最频繁的外国电影。
很多人还在为《寄生虫》到底值不值得拿奥斯卡而耿耿于怀。
不如让我们先放下这个议题,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再来看看这部电影本身的玄妙。
就在前不久,原本要公映的《寄生虫》黑白版因韩国疫情爆发而终止。
但网上放出了一个长达12分钟的《寄生虫》删减场景片段和NG镜头的视频,却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原视频为9:38)。
《寄生虫》难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更劲爆的镜头吗?
并不是。
所以大家也不必遗憾少看到什么精彩内容。
因为,删去的这几个场景和片段,更加印证了这部电影在制作和剪辑水平上的精巧绝伦。
我们先来看一下完整的删减片段,再跟大家举几个例子,跟《寄生虫》原片对比一下,看看其中删减后正片的巧妙之处。
《寄生虫》大公开:删减场景+NG镜头
视频字幕翻译:@神迹出品
首先,就是「理发店」的场景,应该是大家在原片中丝毫没有见过的。
这段戏本应加在儿子基宇在第一次去过朴家面试后,准备引荐妹妹基婷进入朴家之前。
哥哥:不管怎么说,(朴太太)虽然挺年轻的,但头脑很简单出手又阔绰,跟我听说的一样。最重要的,是她信任别人。哥哥:那倒不是,不过她挺容易相信别人说大话,还忘得快。这段所阐述的内容,总体可以概括为:一家子寄生上流的“开门红”,在理发店八卦起了社长太太的人设。
而早在基宇还没走进朴家的时候,他的同学就已经透露了朴太太的为人:在前面做这个伏笔,比在事后总要来的更有悬念,且信息丝毫不赘余。
除此之外,在基婷化身Jessica老师进入朴家之后,正片让朴太太从自己口中跟基婷展开「信任」这个话题,从而引入了让爸爸基泽进入朴家做司机的戏份。因为按照逻辑,朴太太的警惕应该是一层一层放下来的,将关于“信任”的对话放在此处,显得比理发店这一段为基婷做铺垫则更为合适。到此时,朴太太的人物设定就更显丰满:表面上百般刁难来面试做家教的两位“假老师”,说着自己“不太信任别人”的话,可两位家庭老师却完美获得了朴太太经熟人介绍的信任感,朴太太自己管这个叫“信任锁链”。从而才有了后面父亲基泽作为司机顺理成章、轻而易举进入朴家、并铲除原管家的那一段10分钟超精彩的蒙太奇剪接。奉俊昊有一次在采访中说,给富人家小孩当家庭教师的剧情设计,来源于导演真实的个人经历。奉在延世大学读社会学的时候,也有过去富人家里面试家庭教师的经历。于是这场通过当家庭教师混入富人家完成“寄生”的一连串剧情既真实也格外重要。但电影的最终版中,妈妈忠淑充当管家来面试的庭院戏份也被删掉了。
这个场景是为了跟被开除前管家形成呼应和对比而设计的(可以看到实际拍摄环境下为延伸庭院绿植而搭建的蓝幕)但朴太太的面试在前面剧情中已经进行了两次,一次是对弟弟基宇,另一次是对妹妹基泽。
事不过三,同样的套路第三遍的时候未免过于乏味,因为到基泽当上司机的时候,大部分观众已经知道,妈妈忠淑会成为新的女管家。在全家“寄生”的过程中,前三次精彩绝伦,到最后一次反而轻轻松松、游刃有余。这种跳跃式的剪辑,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反而为电影增添了一层戏剧化的喜感,像是舞台三幕剧新的一幕即将展开……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最开始基宇初进朴家面试的这场庭院戏:
看似是无意的构图,却别有用心地将富人和穷人两个阶级,在剧情开篇就用画面对立了开来。一条线,划分得清清楚楚,也暗示了女管家真正的身份和阶级。朴太太在给忠淑讲家里的小儿子多颂看到地下室有鬼的过往经历时,插入了一段回忆画面,还原了小儿子看到寄生在地下室的吴勤世深夜走上来的吓人场景。但在这段被删掉的素材里,吴勤世走出地下室时,头顶上却多出了一只莫名其妙的手。本来是直击人心的恐怖画面,却多了一个不明所以的动作。观众可能在惊吓之余,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头顶上的手,到底是谁的?导演为什么这样设计?看似是为了更吓人,反而让观众不明觉厉,降低了恐怖程度,也偏离了《寄生虫》作为喜剧惊悚片的主基调。
不得不称赞,《寄生虫》剪辑师杨劲莫在对素材的筛选上,眼光极准。另一个被删减的画面是:金司机躲在地下室的日子里,安葬了前女管家雯光。在原片中,这一段出现在片尾父亲给儿子写信的时候,讲述他给雯光进行了树葬。
背她从地下室出来的片段只用了很短的一部分,而被删掉的部分其实还有秘密!我猜测,导演是想表达吴勤世死后都还一直阴魂不散地纠缠着基泽。甚至化作鬼魂之后,都无法上天堂安息,只得继续活在地下室,陪伴着妻子雯光。穷人的命、和因穷而生出来的怨念,从生前到死后都跟他牢牢捆绑着……但跟上一个被删掉的吓人镜头翻了同一个错误:偏离了主基调。
根据默奇的剪辑6法则:在剪辑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情感(情绪),其次是故事、节奏。画面的连贯性等等,反而是要放在后面考虑的因素。
这场戏明明是父亲给儿子写信,吐露真言、表达想念与忏悔的情感,应该是深沉、反思、带有一丝悲哀的情感。突然加进来一个“鬼混附体”的惊悚画面,打破了观众在看片时的情绪,也不吻合宋康昊大叔这段独白时的节奏和语气。被删掉的部分,是雯光在一个冷风嗖嗖的阴天,走出豪宅,摸了摸别墅院墙,又走了两步回头望了望院子的镜头。
而原片中,是一个天擦黑的傍晚,她失意地拉着行李走出豪宅,停顿了一下,回头望了望院子,往前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思忖片刻。
电影正片中,首先天色已晚更能凸显雯光黯淡的心境。此刻她更主要的是对生活的无望,以及对地下室老公的担心。
第一遍看,可能觉得她只是不舍,但显然她只需要回头望望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呢?第二遍看,再重新看过影片才会明白:这一点思考的停顿,正暗示了她暗下决心要回到这个豪宅中解救老公的情节。所以,镜头在雯光没有出画的时候便做了剪切。而被删掉的画面,先去摸了院墙,这已经让观众感觉有些不对劲了,甚至聪明的观众已经感受到了导演的暗示。后面的停顿,对于雯光情绪的递进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人物出画更像是一个人故事的结束,远没有人物在画中时就切到下一个镜头更有推动剧情的作用。在重新分析了《寄生虫》这些删减素材之后,相信你跟我一样觉得,几乎没有一条是不该删的画面。
《寄生虫》剪辑师杨劲莫信奉的大师沃尔特·默奇,其实还有一段著名的话:“剪辑是一个判断哪部分‘拍坏了’的过程”,“永远尝试用最少的元素完成最多的功能”。经过这么多案例的回看,你会发现:以少胜多地暗示,总比明说来的更有效。所以说,电影从不是一个玩笑,不是导演或编剧随意的自嗨。严肃的对待每一段素材是一个电影从业者基本的敬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寄生虫》无疑就是这样一部精雕细琢的电影。这时候不禁想感叹一句,人家删掉不要的素材,都比你留下的好。毕竟,什么样的态度,就会诞生出什么样的作品。韩国电影人经过数十载的努力终于获得世界的认可。我们中国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向世界证(正)明(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