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裁员20%,GoPro要完?
众所周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影视公司面临倒闭和裁员,但悲剧远不止于此。
连一些曾凭借实力产品成为巨头的企业,如今也免不了裁员甚至倒闭的风险。
就在上周末,以摄影滤镜而闻名于世的VSCO,宣布裁员45人,不过会给予7周薪水以及2个月的医保作为补偿;
与此同时,更惨的来了。
GoPro宣布:再裁掉20%的员工(预计超过200人),以此作为2020年缩减1亿美元运营资金、2021年缩减2.5亿美元运营资金计划的一部分。
连CEO自己也表示:今年不要任何薪水了!
GoPro真的要“Go Home”了……
而GoPro的颓势绝非仅仅受疫情影响,其实早有预兆。
01
风光不再,大势已去
GoPro的转折点来源于2015年第四季度,它面临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而之后2016年连续的销售额下滑,让GoPro首次裁员7%,同年11月,其又裁员15%。
在去年10月Hero 8发布不久后,GoPro就宣布将Hero 8 Black生产延迟。
HERO 8真正上市发货,让我们整整等了一个季度,这直接导致GoPro美股暴跌,截止发文日,GoPro的美股盘后价已经低至2.82美元!与巅峰时期每股接近100美刀相比,可谓一泻千里。
遥想当年,曾经的GoPro是多么风光……
2014年,GoPro推出的Hero 4 Silver大受好评,年销量超过了380万台,公司成功上市,市值130亿!
这使得它被媒体捧为“近年来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在顶峰时期,“GoPro”几乎成为了运动相机的代名词。
以至于逼得索尼、尼康等日系传统影像设备厂商纷纷开始跳水运动相机市场,后来也唤醒了大疆、小米、Z CAM等国产影像品牌去争夺运动摄影行业里的一杯羹。
而现如今,根据早些时候提交给美国证交委员会(SEC)的文件,GoPro已经从2016年的1500多名员工,降到了2019年底的926名员工。
目前还剩下1.25亿美元的现金和等价物,GoPro最新的总市值仅不到4亿美元。
著名分析师安德鲁·乌尔克维茨还指出,GoPro的业务可能会变得更糟,由于疫情迫使很多人宅家隔离,GoPro产品的两大主要用途:旅行和极限运动,基本上已经废了。因为消费者目前更倾向于为在家工作或娱乐所需的电子产品支出。
GoPro这是真的要玩完?
02
GOPRO的裁员史就是它的崩塌史
回顾GoPro这些年来的“自毁”之路和裁员史,应该说是开始于2015年运动相机外其他产品线的增加,那时GoPro研发的产品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越来越鸡肋。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他们开发无人机坎坷道路……
2017年末,GoPro就裁员了200-300人,据悉火力主要集中在 Karma 无人机团队。
最早大疆1、2代精灵系列无人机是用GoPro的相机来获得画面,促使GoPro想和大疆合作,但要求拿走其中2/3的利润。
当时已经靠无人机崛起占领垄断地位的大疆在面对GoPro CEO尼克·伍德曼开出的不平等条约时,CEO汪滔直斥:“GoPro对待我们就像对待台湾代工厂一样”,不欢而散可想而知。
大疆精灵2+GoPro Hero 3
碰壁之后,“骄傲”的GoPro在2015年5月份宣布正在研发一款四轴无人机,名为 Karma,预计在 2016 年上半年发布。
然而Karma经历了一再跳票,终于在9月份面市,但上市仅仅 16 天后就因为电池故障全部召回,重新上市已经是2017年2月了。
在这中途的11月,GoPro还宣布重组计划,进行了裁员。这也是2016年的第二次裁员,上一次是在年初裁掉了7%的员工。2017年GoPro还保持着“一言不合就裁员”的节奏,3月份又裁了270人。
GoPro Karma无人机
从产品层面上,不同与其他无人机的是,Karma的机身上并没有摄像头。
而是通过机头的三轴稳定器连接GoPro的HERO5 Black、HERO5 Session和HERO4 Black/Silver三款相机中的其中一款。
可此时大疆已经推出的精灵3上已经开始使用自己的相机,甚至后来收购了哈苏相机并在mavic上推出了哈苏版。
而且大疆的折叠无人机“御Mavic”系列已经风靡整个市场,性能更优,价格还更便宜,更是给了Karma折叠便携的卖点1000点暴击。
2017年11月CEO 伍德曼的中国之行中,还对国内媒体表示,Karma还将有第2代产品。
可时至今日,我们连Karma 2的影子都没见着。
由于运动相机市场容量有限,加之大疆、小米、苹果等的上下夹击。
GoPro不仅业务上没能突破狭小的细分市场,还在原领域失了分,落得连年亏损,只能靠多轮裁员来削减开支。
最终于2018年1月,GoPro的Karma研发团队宣布解散。
另一方面,在GoPro6之前,HERO系列相机用的其实都是中国制造的安霸芯片。
而此时大量的中国低端运动相机使用安霸或者更便宜的芯片方案,最出名的sjcam、小蚁相机都以GoPro三分之一的价格完成GoPro80%的体验。这让GoPro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小蚁4K运动摄像机
GoPro6则开始使用GoPro的自研芯片GP1,一经推出确实吸引了大量目光,GoPro6可以说把运动相机的天花板又往上顶了许多。
销量一度低迷的HERO 4 Session
但这次GoPro又食言了。
当时的官方说法是:使用自研GP1是为了控制成本,让GoPro能更便宜。但是事实是GoPro6发布价格比GoPro5发布时上涨了100美元,而继续使用安霸方案的sjcam、小蚁在同样参数水准上依旧能把价格压到更低的水平。
让人想不到的是,GoPro HERO7、HERO 8,还在吃老本地沿用着GP1芯片!在技术提升方面GoPro的产品线简直就是挤牙膏。
更有趣的是,飞宇和智云等很多现在很多大火的稳定器厂商最开始都是为GoPro、手机做稳定器而起家的。
GoPro的官方配件太贵,而庞大的GoPro用户养了一批配件厂商,而且这些配件厂技术不断迭代远比官方推出的配件更便宜和更好用。
飞宇运动相机稳定器
在如日中天的时候GoPro并没有拿着庞大的现金收购这些配件厂或者从技术上打败他们,而是执意推出了自家的稳定器产品GoPro Karma GRIP 。
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03
因为走错路,3年就被同行超越
在美国的硅谷,不缺业界神话;更不缺神话的崩塌。
GoPro就是这样一家跻身在硅谷的影像行业传奇,然而“传奇”终会落幕。
时间回到2009年3月,GoPro入驻YouTube,用Hero相机拍摄的酷炫视频作为招牌广告,营销手段在当时来看非常新潮。
凭借独特、优质的内容,GoPro在youtube上获得了几百万的订阅粉丝,最高的一条视频点击量达到了3700万。
GoPro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塑造出它专业、潮、酷的品牌形象,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使得GoPro成为年轻人购买运动相机的第一选择。
在社交媒体上营销取得的成功,让CEO伍德曼错误地认为:大力发展内容媒体业务,能够帮助GoPro卖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GoPro的线上视频平台
因此,伍德曼招聘了大量的员工来负责媒体内容开发领域,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和2014年比,2015年新增了500+名员工,这部分员工耗费了3580万美元的人事费用,而公司资金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却大大减弱。
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间,人力成本控制不当、定位错误、产品跳票、创新疲软, 这一系列的错误使得GoPro的股价不断下跌,致使GoPro溃不成军。
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
而GoPro大多数供应商都在中国,设备生产也在中国。“虽然我们也在考量中美贸易的影响,不排除生产线的外迁,但我们的首选仍然是中国,将尽全力把制造业留在中国,” 尼克·伍德曼向中国的记者们承认,“因为中国是GoPro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所以话说回来,产品生产线、核心部件、廉价劳动力都在中国,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做?
于是乎,GoPro就迎来了GoPro技术被大疆OSMO Action打脸、价格被小蚁胖揍、体积上被Z-Cam吊打的悲惨局面。
去年70周年国庆阅兵,央视就用了国产Z-cam E2相机进行贴地拍摄
甚至这两年GoPro又来了一个劲敌——Insta 360。
这家2014年才刚刚在深圳成立的小科技公司,主打全景相机的产品。凭借2017年Insta 360 ONE的横空出世在业界立足了口碑。
去年GoPro挤牙膏式地发布了Hero 8,今年一开年,Insta 360 就带着1英寸大底、可换镜头的运动相机新品 ONE R 爆锤了GoPro。
很多网友都说:“不仅被大疆和INSTA 360吊打,还被手机打压,广角、4K、高帧率、慢动作、延时、稳定,这些手机上基本需求都能实现了。”
的确,对于刚想入坑运动相机的小白们来讲,GoPro目前的卖点无疑是最不利的。
而今,疫情肆虐之下,CEO伍德曼表示,对于那些消费者更喜欢在实体店消费的地方,我们仍将运营实体零售店。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而接下来的操作更让人费解:GoPro已跟部分地区的分销商解约,希望更多地转向直销,企图等着消费者从其官网订购相机……
不断抓错稻草还不放的GoPro能撑到现在,也是不容易。
尽管裁员、降价这些临时措施能暂时缓解公司现时的困境,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助益不大。
GoPro真正要做的,还是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在正确的路上慢慢走,总好过在错误的道上一路狂奔。
否则,GoPro的辉煌也不过只是风靡“一时”、昙花“一现”而已。它的未来,恐怕也是一眼看到尽头……
-END-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厂长写过的旧文,欢迎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如果你喜欢本文,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