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固收.利率】如何看待GDP增速破“5”与债市的下跌?——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投资要点
3季度GDP增速录得4.9%,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二产和三产增速较2季度明显下行,限产和本土疫情扰动可能是制约GDP表现的主要因素。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3.1%,两年平均为5%,均较上月明显回落。生产活动的放缓可能受供需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供给方面,“能耗双控”、汽车“缺芯”或是制约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需求方面,外需相对稳健,内需则表现偏弱。考虑到PMI中生产分项下行幅度高于新订单分项,以及产成品库存分项连续2个月下行,供给受限可能是本月工业增加值进一步转弱的主要原因。短期内电力供给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可能难以大幅缓解,工业生产可能仍会受到制约。
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7.3%(两年平均3.8%),较8月进一步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内部,地产投资累计同比8.8%(两年平均7.2%),老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5%(两年平均2%),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4.8%(两年平均3.3%),地产和基建投资延续下行的趋势,制造业投资则表现稳健。
住宅销售、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明显回落,地产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但后续地产融资条件可能有所松动。1)9月表内+表外新增住房按揭贷款表现偏强。2)央行官员近期的表态意味着从实际执行层面地产融资条件可能边际放松。后续不排除部分银行抓住这一窗口期集中投放地产领域贷款。
9月基建投资环比基本符合季节性,但基建投资增速仍继续下行,稳杠杆和防风险背景下,财政托底意愿不强+发力空间有限可能是主要原因。
制造业投资表现稳健,结构性宽信用效果逐渐显现。但也需要注意:1)内外需均有边际转弱的迹象。2)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制约中下游企业的投资意愿。3)上游行业的产能扩张可能受到政策限制,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改善可能存在天花板。
9月本土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利好消费修复,9月社零消费同比录得4.4%(两年平均3.8%),线下餐饮消费9月重回正增长,但汽车消费仍受供给制约。
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且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9月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较8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4.9%,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6%,较8月进一步下行0.7个百分点,指向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压力可能有所缓和。
3季度经济数据指向基本面下行加速,但债市投资者已在交易滞胀及宽信用预期,短期内债市可能面临一定“逆风”。3季度GDP破“5”,以及近期地产融资条件有所松动,可能导致市场对于宽信用、稳增长的预期升温。此外,市场对于流动性乐观预期的修正,对于滞胀的担忧也可能导致市场回调。
但货币不紧+经济动能转弱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债市的主线不变,回调仍处于牛市回调的范畴内,债市趋势难言反转。站在当下的位置,短端进一步回调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1Y,3Y已逐渐具有配置价值。长债可能仍有一定回调空间,短期内适度做陡期限利差可能是较为合适的策略。
风险提示:通胀形势超预期、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加速暴露
报告正文
3季度GDP增速录得4.9%,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二产和三产增速较2季度明显下行,限产和本土疫情扰动可能是制约GDP表现的主要因素。按生产法分类,3季度一产、二产、三产GDP增速分别为7.1%、3.6%和5.4%,其中二产和三产分别较2季度下行3.9%和2.9%。第二产业领域,煤炭供给短缺导致电力供给相对不足,进而导致工业生产明显受限;第三产业领域,3季度本土疫情出现一定反复,对消费尤其是线下实体消费扰动较为明显,这对第三产业的GDP形成拖累。
工业增加值增速降幅明显,供给受限可能主要原因。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为3.1%,两年平均为5%,均较上月明显回落。生产活动的放缓可能受供需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供给方面,“能耗双控”、汽车“缺芯”或是制约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下半年以来煤炭出现供不应求状况,进而导致电力供给相对不足,此外部分省份“能耗双控”目标完成不甚理想,这些省份也相继出台较为严格的限电限产举措,导致工业生产节奏放缓,3季度以来高炉开工率趋于下行,可能是工业限产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汽车“缺芯”问题短期内可能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这对汽车相关产业链的生产活动也形成制约。
需求方面,外需相对稳健,内需则表现偏弱。1)外需仍相对稳健。9月出口增速同比28.1%,好于市场预期和前值。2)国内投资需求偏弱。政策“跨周期调节”和“房住不炒”基调下,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趋于下行,居民消费需求也易受疫情反复的扰动。
供给受限可能是本月工业增加值进一步转弱的主要原因:1)9月PMI分项中,生产分项下行1.4个百分点,新订单分项下行0.3个百分点,生产转弱的速度快于需求。2)从库存变化来看,PMI产成品库存分项已连续2个月下行,进一步映证了生产端的限制可能工业生产进一步转弱的主要原因。
短期内电力供给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可能难以大幅缓解,工业生产可能仍会受到制约。针对电力供给不足的问题,近期国常会、国家能源委均出台政策推动释放煤炭潜在产能、纠正“运动式减碳”等,这可能缓解一部分能源供给的压力。但采暖季临近,“能耗双控”的年度目标也仍然需要完成,短期内工业生产可能仍会受到制约。
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7.3%(两年平均3.8%),较8月进一步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内部,地产投资累计同比8.8%(两年平均7.2%),老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5%(两年平均2%),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4.8%(两年平均3.3%),地产和基建投资延续下行的趋势,制造业投资则表现稳健。
住宅销售、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明显回落,地产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但后续地产融资条件可能有所松动。
住宅销售市场转冷加剧房企资金链紧张,并制约地产投资。9月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两年平均为5%,较上月进一步下行1.6个百分点,单月住宅销售面积则明显低于16年以来的同期水平。住宅销售市场的转冷也限制了房企通过销售回款获取资金的规模。9月销售回款对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拉动明显转弱,叠加信贷、非标等融资渠道并未明显放松,房企资金链较为紧张,新增开发投资/新增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这一指标已升至季节性高点,指向房企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可能对房地产投资产生明显制约。事实上,9月住宅新开工、竣工、房地产投资等指标明显转弱。
但后续地产融资条件可能有所松动。1)9月住房按揭贷款表现偏强。一方面,与7、8月居民中长贷明显弱于季节性不同,9月新增居民中长贷基本符合季节性。另一方面,9月新增个人抵押贷款ABS规模也较前几个月明显回升,即通过ABS转移到表外的住房按揭贷款也明显增加。2)从实际执行层面,地产融资条件可能边际放松。10月15日,央行发布会上央行官员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也存在一些误解,……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于9月底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至少从执行层面上,房地产领域的融资条件有所松动,后续不排除部分银行抓住这一窗口期集中投放地产领域贷款。
9月基建投资环比基本符合季节性,但基建投资增速仍继续下行,稳杠杆和防风险背景下,财政托底意愿不强+发力空间有限可能是主要原因。9月剔除地方债融资的财政存款变动基本符合季节性,指向财政支出可能并未明显发力,且今年以来财政支出的重心在于民生就业领域,而不是基建托底。往后看,财政明显发力面临意愿和空间的双重问题:1)即使3季度基本面动能进一步转弱,但年内增长和就业目标完成压力不大,财政托底的意愿可能不强;2)今年以来政策重心在于稳杠杆和管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同时财政也需要预留空间应对中长期问题,财政发力空间不大,基建投资增速可能难以大幅回升。
制造业投资表现稳健,结构性宽信用效果逐渐显现。今年以来政策鼓励资金流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产和基建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逐步改善的特征指向政策推进结构性宽信用/紧信用的效果逐渐显现。但也需要注意:1)内外需均有边际转弱的迹象。2)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制约中下游企业的投资意愿。3)上游行业的产能扩张可能受到政策限制,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改善可能存在天花板。
9月本土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利好消费修复,但汽车消费仍受供给制约。9月社零消费同比录得4.4%(两年平均3.8%),均较上月有明显改善。7-8月本土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对消费形成明显拖累,9月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消费也随之出现反弹,大部分可选和必选消费增速均出现改善,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线下餐饮业,9月重回正增长。但是汽车消费仍然受制于供给,限额以上消费中的汽车品类增速(同比19年)仍在下降的通道中。
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且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9月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较8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4.9%,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6%,较8月进一步下行0.7个百分点,指向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压力可能有所缓和。
3季度经济数据指向基本面下行加速,但债市投资者已在交易滞胀及宽信用预期,短期内债市可能面临一定“逆风”。3季度GDP破“5”,以及近期地产融资条件有所松动,可能导致市场对于宽信用、稳增长的预期升温。此外,市场对于流动性乐观预期的修正,对于滞胀的担忧也可能导致市场回调。
但货币不紧+经济动能转弱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债市的主线不变,回调仍处于牛市回调的范畴内,债市趋势难言反转。站在当下的位置,短端进一步回调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1Y,3Y已逐渐具有配置价值。长债可能仍有一定回调空间,短期内适度做陡期限利差可能是较为合适的策略。
风险提示:通胀形势超预期、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加速暴露
相关报告
20211014 关注房地产融资的边际变化——9月金融数据点评
分析师声明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兴证固收】如何看待GDP增速破“5”与债市的下跌?——3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8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黄伟平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4080003
左大勇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6070005
徐 琳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010003
(1)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2)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3)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