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这届年轻人拒绝红包攀比!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

“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

“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春节假期期间

社交平台上

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

为此而苦恼

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

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是一种“年味儿”

代表着期许和祝愿


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

不断上涨的压岁钱

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

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




“发完压岁钱,年终奖没了”

据中新网,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但一方面会被其他人诟病;另一方面则因为父母不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

年过七旬的周伯表示,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自己挣的主要是种地的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亲戚家有四个孩子,如何回礼?

如今,不少人家都有二孩甚至三孩,每年过年,怎么包红包,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家住杭州临平的青姐,就有包红包的烦恼。她发视频向网友求助:过年亲戚给他儿子包了1000元的红包,但亲戚家有4个孩子,自己该怎么回礼呢?
视频截图。
没想到一个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引来了上千网友留言讨论,评论区“炸锅”了。
不少网友做起了数学题。有网友平均算了算,一人250元,但“这个数字不好听”。
有网友建议,按大小递减给,“老大给400元,老二给300元,老三给200元,老四100元。”
有网友建议“一人200元红包,剩下200买点礼品带过去。”

有网友觉得,每人包300元或500元,合乎了礼数,也不会对自身造成经济压力。
还有网友表示,“这关乎人情,比做数学还难”。

还有网友帮忙出谋划策,下次先下手为强,把这个难题抛给对方

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了


年轻人中,有人为给小辈发红包而苦恼,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新做法。


重庆的晓菲就是如此。今年,她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了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50元,“图个热闹喜庆就好”。此前,按照她所在地方的习俗,压岁钱以100元、200元居多,每年春节,她都要为此花费数千元。


“十几个孩子,有些可能一年才和他们见一次面,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是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今年我就直接说了,亲戚们也都同意,这样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晓菲说。


王雨欣说,如果到下一辈,她会和同辈的亲人们商量一下,取消互发压岁钱或者降低压岁钱额度。


她很怀念小时候的新年,“以前的传统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给个压岁钱讨个喜。希望能推行一下量力而行,给还是要给的,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压岁钱的快乐。红包金额少一些,又没压力,又喜庆,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可通过倡导性规范加以劝导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对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有点“变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王忠武称,发压岁钱是民间行为,具有自发性。“大家心照不宣都这么做,你不做的话就显得不合群”。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对此大家怎么看?
今年过年你发了多少压岁钱?


来   源丨综合自央广网、中新网、上观新闻等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南宁市高速快处不“打烊”!节前,广西5名领导干部被纪委监委通报!富川一男子违规燃放爆竹被罚


  我们的视频号也不错哦↓↓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法治君微信推送




觉得不错,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