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讲述自己亲历的共和国变迁故事:一路同行一路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顺着岁月长河逆流而上,回望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怎能不感慨万千?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特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讲述自己亲历的共和国变迁故事,带领大家回望来路、叩问初心,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两访十八洞村
幸福的十八洞村村民。田华 摄
“苗歌飞出十八洞,喜气盈盈齐欢颂。国旗飘扬红彤彤,七十华诞乐融融……”国庆前夕,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以即兴创作的苗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自己的祝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两次走进十八洞村,见证了这个苗寨在精准扶贫春风下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苗族乡亲们促膝谈心,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7年12月,我走进十八洞村采访。村民们高兴地告诉我,昔日的泥泞小路已被青石板路取而代之,原来破烂的木房子也被修葺一新。
我走进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大姐”的石拔专家,她正在给游客卖腊肉。她告诉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家里买了大彩电,享受了兜底保障政策,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生活好了,感觉人都年轻了,今年还去了趟北京。”和“大姐”一样感到幸福的,还有施成富、龙德成老两口。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门前坪坝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后,到村里来的人越来越多。他家率先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其大龄儿子施全友也娶上了媳妇。
与施全友一样脱贫脱单的,还有龙先兰。2017年春节前,从孤儿成长为养蜂能手的龙先兰,与吴满金喜结良缘。
当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脱贫摘帽,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攀升至2016年的12128元。这个曾经的“穷旮旯”,变成了“金窝窝”。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悠扬抒情的歌声,迎风飞舞的五星红旗……今年9月17日,我再次来到十八洞村采访时看到,这里到处红旗飘扬,村民们正在参加苗语版《我的祖国》快闪活动。
活动现场,石拔专、施成富、龙德成3位老人身着盛装、精神抖擞,热情地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十八洞村顿时成了红色的海洋。
另外,步步高集团进村投资办起的“十八洞”山泉水厂已正式运营,村民进厂当了工人,村集体也有了至少50万元的年收入。
令我更惊喜的是,乡村游已成为十八洞村的“当家产业”,该村2018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十八洞村的农家乐,也从我2017年采访时的8家,增加到了13家。
“村民要长富久富,乡村旅游大有搞头。”十八洞村脱贫后新任扶贫工作队长石登高告诉我,今年村里把过去1天的“赶秋节”延长到40天,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还见到了村民施六金,他去年中秋节结了婚,现在他家开办了苗家乐,自己还在“十八洞”山泉水厂上班,日子越过越红火。
“钱包鼓了,媳妇就自然来了。”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欣喜地告诉我,村里已有30多个大龄青年成功“脱单”,嫁过来的外地姑娘也越来越多。(邹太平 作者系湖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
奉献筑起高原路
宽阔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公路。 郑勇 摄
1988年1月,听说我要去西藏当兵,全家人当场就投了反对票,父亲甚至拿着扁担追了我十几个田坎:“那地方连一条好路都没有,与其跑那么远去‘送命’,还不如老子打死你算了!”偏偏我是个“犟拐拐”,扬言“人生的路我自己走,西藏没路我更要去走,因为鲁迅说过……”最终,全家人无计可施,只得抹着眼泪任由我穿上军装,远赴雪域高原保家卫国。
后来的事实说明,家里人当初的顾虑不无道理。到了西藏,我才知道高原的道路确实令人头疼。起初,我们走得较多的是拉萨到贡嘎机场的公路,由于弯多弯急、路况复杂,100公里路程通常要三个小时才能抵达。速度慢倒也罢了,最糟糕的是车祸还多。我的战友中,至少有8人因此把生命留在了那条路上,而更多的人则把青春奉献给了高原筑路事业。
我的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进了武警交通部队,主要任务就是修建“天路”。曾经四年多时间,他“像铆钉一样铆在318国道”,连妻子分娩和自己被查出患有缺氧性肾衰竭,都没回过一次家、住过一次院。前来探亲的妻子让他在转业返乡和继续筑路之间做选择,他却一言不发地上了工地。后来,他的左腿被落石压成了残疾。从此,他一瘸一拐的身影成了川藏公路上一道令人心酸的“风景”。有次我去看他,说你这家伙真还有点不简单,他却淡淡地说:“像我一样,把修路保通当成天职和生命的人,多得很哟。”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0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300公里,一条条高速公路也应运而生。每当走在这些“致富路”“幸福路”上 ,我的心情就好得出奇,总会忍不住放声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郑勇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
自贸区带来大礼包
上海市民在自贸区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采购商品。徐春嫣 摄
又到“金九银十”的汽车销售旺季,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内更加热闹起来。前不久,我来到这里,只见交易中心内人头攒动,一辆辆各种品牌的进口汽车在不同的展台上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交易柜台前,有人在热烈地讨论,有人在急切地咨询,有人在认真地聆听……
看着热闹的展示交易大厅,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幕幕场景在我眼前慢慢浮现。作为有幸参与该区建设的普通一员,我为试验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作为重要创新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也正式上线。由此,原本设立一家企业需要一个月,现在缩短到了四五天。特别是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作为自贸试验区内第一个成功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的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还记得,2013年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对外受理相关业务。当天狂风暴雨,但依然挡不住企业申请入驻的热情。由于门口等的人太多,原定9点开门的办事大厅在8∶55即对外开放,等候的人们在开门时刻一拥而入。后来听说,第一个走入大厅的市民早上6点多就从陆家嘴往这里赶了,7点不到就等在了综合服务大厅门口。
在此之后,我们也经常看到,工商注册大厅外排起长龙。最后,实在来不及办理,只能采用预约发号的方式来有序规范申请流程与申请者。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也让普通群众更为方便快捷地采购到来自全球的商品。通过自贸区,智利樱桃从机场入境到查验后放行,最快只需4小时——这就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速度。有物流代理商直呼:“快到不可思议!”
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又设立了临港新片区。我相信随着临港新片区的设立,自贸区在上海的建设还将向更深更广推进,给上海,给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更多创新探索。(黄剑峰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纪检监察干部)
这片创业热土吸引了我
国庆前夕的深圳街头。刘羽洁 摄
“来信人年纪轻,写的东西有思路,可商调。”1993年,时任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莫华枢在信上批下这句话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行字给我的一生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动神州大地,撩动了万千人南下的心,也燃起了我的斗志。一种挑战自我的想法,在内心蠢蠢欲动。仅靠着从报纸上获取的一点信息,我提笔给从未谋面的深圳市纪委书记莫华枢写了一封500字的自荐信,介绍自己是什么人,能干什么事,之前干成过什么事,并附上自己的成果材料。没想到的是,没多久我就接到了深圳市纪委工作人员的电话,邀请我去深圳工作。原本只是抒发自己的热情试下水,结果真的有回应,这让我喜出望外。深圳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方式,让我更添了几分好感,坚定了我去深圳的决心。
初到深圳,我就被这里的活力吸引。当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从新闻图片中跳脱出来,真实地矗立在我的眼前时,我的热血沸腾了,似乎她正在向我讲述着小渔村的蝶变故事,生动地诠释着“深圳速度”。这一切让我深感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来对了地方,深圳真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能听到又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深圳;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能听到哪家民营企业融资成功在中小板上市……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电子通讯、新材料,进一步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深圳在坚持“深圳速度”的同时,全力塑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不断提升发展的“价值含量”。
现在我退休了,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相信,她一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陈章联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纪委监委退休干部)
“援建之歌”永在心
北川羌族自治县群众喜迎国庆。邓军 摄
烤全羊、舞火龙……在我的家乡——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国旗飘扬,当地群众正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美好祝愿。看着一张张溢满幸福笑容的脸庞,我的思绪不禁又飘回11年前的那场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打破了北川群众的宁静生活。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和失去亲人带来的痛楚,我曾一度认为,即使有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地震带来的伤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就在意志消沉之际,在强大祖国的支持下,来自山东的近4万名援建者带着“再造一个新北川”的诺言来到我们身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临沂市的程守田。那时,程守田任援川办副主任、援建通口镇指挥长。地震发生后,我总是能看见这个肩宽膀圆的山东“大个儿”在一片废墟中忙碌地穿梭,也听到了他顾不上正在住院的妻子,毅然率领援建队员赶赴北川,投入到灾后重建中的事迹。
就是这样一位异乡之子全情投入到北川重建中,深深震撼并感染着我。
四川与山东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北方人到了南方,除了余震带来的威胁之外,很多人出现了严重而长期的水土不服。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记得山东援建同志们的“囧样”,浑身上下长满了“湿疹”,刺痒难耐,有的手指肿胀,有的一脸通红,可是他们完全不在意,把全部的精力凝聚在了重建工作上。
“筑高楼,建新房,党的嘱托记心上,增一块同心砖家园重建,添一片情意瓦再造新北川,愿羌乡早日得安康,为明天更兴旺谱写新篇章,谱写新篇章……”转眼11年过去,每每听到这首由程守田作词的《临沂援川之歌》,我的心里总是激荡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静。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程守田这样千里驰援的各地亲人的呕心沥血、无私付出,才有了援建史上的“中国速度”,才有了我们北川人民美丽和谐的幸福新家园。(勾永波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纪委监委干部)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