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枸杞改变一个村庄!跑完戈壁挑战赛,他们又跑赢了一场爱的马拉松!

益美君 益美传媒 2019-10-29


1


每年暑假档

电视里都会重播《西游记》

在小说和影视剧中

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有三大高徒和白龙马的一路护持

可是真实历史人物玄奘

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从公元627起

他孤身一人,跋涉五万里

历尽艰辛从长安走到天竺

其心智和毅力都非常人所能及


神话中的唐僧VS历史上的玄奘

 

当年,玄奘走到玉门关外

由甘肃瓜州绕道新疆哈密时

曾经历了一次生死抉择

前方是茫茫沙漠,炎炎烈日

他又不小心打翻了水袋,滴水未存

孑然一身,已濒绝境之时

他像所有人一样本能选择了回头

可是十里回头路,越走越心惊

“我不是曾经发誓,

不到天竺,绝不东归一步吗?

现在就这么退回去了?”

 

绝境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

“我玄奘,立誓求得大法,

宁可就西而死,岂可东归而生!”

于是,他再一次转身

向黄天大漠走去

五天四夜,滴水未进

他凭坚定的心志奇迹般走出了沙漠

自此漫漫西行路

他丢掉了所有怯懦

一往无前,再无所惧


图片来自电影《大唐玄奘》剧照

 

1300年后的今天

每到5月,就有一群人

从世界各地赶赴这片热辣的戈壁

重走当年的玄奘之路

这就是2006年开始的

“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


 

戈友们挑战的路段

设在甘肃和新疆交界的莫贺延碛戈壁

全长112公里,史称“八百里流沙”

是玄奘西行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程


 

在外人看来

戈壁挑战赛无疑是一场自虐之旅

但是对戈友们来说

这是一场心灵淬炼之旅

当他们穿越风沙完成这场极限挑战

就能像千年前的玄奘一样

变成全新的更强大的自己


 

从2006年第一届戈壁挑战赛至今

一届届长江商学院校友走上戈壁

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惊人的拼搏意志

他们四度拿下戈壁挑战赛团队冠军

成为一支笑傲沙漠的王者之师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长江戈友

 

长江戈13勇士出征


今天益美君主要讲的

不是长江戈友用脚步征服戈壁的热血故事

而是另一个温情美好的

长江戈友用爱浇灌戈壁的故事


2


运动和公益

是长江商学院最重要的两大文化

长江人总是走到哪里

就把公益做到哪里

长江戈友当然也不例外

因为戈壁挑战赛的契机

他们也把“善因”种到了戈壁

 

从2012年起

长江戈七、戈八校友就自发组织筹款

发起了“长江知行林”公益项目

为当地造林防沙捐款331.65万元

认种下340亩防风林


 

2014年5月

当长江戈九A队代表长江商学院

第四次拿下团队冠军时

在瓜州戈壁边缘

一个叫银河新村的村庄里

一个堪称经典的公益项目也正式拉开帷幕


 

银河新村

是一个只有12年历史的移民村落

村民都是2006年从东部贫困山区搬来的

这里地处沙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

龟裂的地,枯黄的田,昏黄的天

严重困扰着当地人的生活


当年移民的历史影像

 

由于土地盐碱板结情况严重

仅有的水渠淤塞严重,灌溉困难

靠天吃饭的村民们

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和当地政府确定合作之后

长江校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筹款修水渠 

长江戈九C组队员宋明选

在长江校友微信群里介绍了当地情况后

仅仅几个小时

84位长江校友

就捐赠了42.195万元善款!

巧合的是

“42”也正好是一场马拉松的距离

一场爱心扶贫马拉松就此开启了

 

随后,长江校友的这笔捐款

带动了酒泉市政府和村民投工投劳

共计412.5万元用于落实项目



2014年10月30日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

一条20.2公里长的新渠道

在银河新村建成了

村民们日常灌溉用水的工作量

被缩短到原来的1/4

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也随着这条清澈的水源铺了起来……



3

 

在长江EMBA项目副院长朱睿教授看来

好的公益最终一定是让受助者

能够独立于这种慈善

所以修建完水渠

长江戈友们没有马上就撤

2015年,在酒泉市政府的支持下

一个新的扶贫项目在银河新村落地了

“善果枸杞”

 

银河新村虽然自然条件恶劣

但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种植枸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质量把控-品牌包装-电商分销”

这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可以真正帮村民们铺好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为了从源头上把控枸杞质量

项目组找到了校友彭一峰

他拥有二十多年医药生产和研发经验

可以从专业角度把控质量

 

经过数次往返实地调研

彭一峰找到了问题症结

虽然当地适合种植枸杞

但由于缺少规划和质量监管

再加上收购商恶意压价

村民们不敢大力投入枸杞种植

而是以种植收购价稳定但廉价的棉花维生


长江公益善果枸杞项目发起人之一彭一峰(左三)在银河长江新村调研

 

怎么才能让村民放心地投入大规模种植?

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4月

长江校友发起了“善果认购”

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

和枸杞种植户签订了购销合同

解决村民们对枸杞销量的顾虑

在公益项目组的带动下

长江教授、老师、校友纷纷善购,

一个月时间就认购了10000公斤!

同年,村民们种下了400亩枸杞

善心已经种下,静待善果盛开!


 

由于当地天气多变

风沙暴雨不定时来袭

枸杞晾晒成了难题

“善果枸杞”项目组从认购善款中

特地拿出40万元

在政府支持下,累计投资85.87万元

修建起两个大型枸杞烘干厂

原本需要一周时间断断续续晾晒的枸杞

到烘干房24小时即可完成

且成色更好,品质更稳定


 

为了把善果枸杞打造成一个品牌

长江EMBA13期校友

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平刚

主动接下了包装设计的工作

 

最终敲定的设计方案

是一个由三颗枸杞组成的善果娃娃

温润如玉,眉眼含笑,一脸萌态

一见之下就让人心生喜爱


包装也选用了环保轻便的瓦楞纸

从外包装的纸袋到礼盒再到小包

大小规格都经过了数次商讨才确定


 

2015年12月

当第一批“善果”送到认购者手中

精致的包装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枸杞成色鲜红,入水清亮

微甜的口味更让人惊喜

有的校友直接下了10万元的大单

用作给公司员工的福利

2016年,项目组更集中在电商平台发力

善果枸杞顿时成了“网红产品”

红彤彤的枸杞真正“红”了!


4


银河新村的村民们

自然是善果枸杞项目最大的受益者

从2015年到2016年

善果枸杞累计认购善款近348万元

共收购爱心枸杞21147公斤

直接受益农户从36户177人

增加到92户436人

人均年增收超过35%

其中一位叫杨志明的村民

仅2015年就直接增收了一万多元



至于善果枸杞的结余资金

一部分用于为农户发放苗木补助款

一部分用于对银河长江新村的帮扶

包括为银河小学学生捐赠校服、运动鞋

为村内修建柏油马路

修建5000㎡文化广场等


 

如今的银河新村已是旧貌换新颜

春天有新修的水渠灌溉

夏天有凉爽舒适的广场

秋天有遍地通红的枸杞

村民们富起来了,孩子们笑起来了

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新希望!


银河长江新村的村民们

 

做公益需要爱心

把公益做好则需要智慧

发善心,结善缘,得善果

“善果枸杞”公益项目的成功

是长江商学院“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经典案例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从助人到扶持当地人实现自助

正如朱睿教授所说:

爱心让我们在公益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智慧让我们在公益这条路上走得更快。

 

下面,一起来看

“当长江遇见银河”公益大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007tcive&width=500&height=375&auto=0


5


中国扶贫基金会刘文奎秘书长

在了解了“善果·枸杞”的故事后

从专业角度给出了高度评价

大咖有话说

刘文奎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理事会理事


长江“戈友”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在筹资、市场运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挖掘银河村有限的资源,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小小的枸杞种植加工做成了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收入增长的扶贫项目,令人敬佩,也让我们对企业家参与扶贫有了更多期待。


6


“善果枸杞”公益项目,

为何堪称“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经典?

答案就在《无公益,不长江》一书中



《无公益,不长江》

副书名“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

王振耀 | 王兵 | 王奕鸥 | 邓飞 | 刘京

刘文奎 | 李一诺 | 李劲 | 金锦萍 | 窦瑞刚

十位公益大咖

倾情点评,联袂推荐



全书共收录长江商学院

十个优秀公益案例

如何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

如何用跨界的模式做公益?

如何用创意的模式做公益?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最大的公益效益?

作为中国最有情怀的一批民营企业家,

长江商学院校友们

拥有着怎样的公益智慧?

这一次,他们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即可购买图书

▼▼▼


长江公益故事往期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直达图书购买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