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皮肤大战”,比外卖小哥的花样还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美团、饿了么两家骑手的头盔大比拼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微博还推出了热搜话题#外卖小哥皮肤大战#。
(图源:微博截图)
从“袋鼠耳朵”到“齐天大圣”,从“竹蜻蜓”到“脏辫”,比拼风格也从可爱逐步走向狂野。
甚至春雨君下班回家的路上,偶遇的美团骑手也是速度跑出70迈的气势,头上的耳朵跟着心情自由自在。
(图源:春雨君自己拍滴)
而除了在外卖圈流行“皮肤比拼”,其实在药品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多次“皮肤升级”:从汤药到粉剂再到压片,从糖衣到薄膜衣及胶囊,从口服到输液至体内......每一次的形态改变,每一次的“皮肤升级”,其实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及意义。
药物的“原始皮肤”
在19世纪末化学工业兴起之前,中西方的药物剂型其实差异不大。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存及缓解病痛,常常根据经验从一些天然物质中获取帮助(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是药物的起源。
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生病就直接吃“草”的习惯。所以我国古代的大夫会将药材进行处理,经炮制、煎熬做成汤药或做成丸、散、膏、丹等成药。
(这种汤药不行/图源:水浒传)
西方早期的医生则会将药材进行处理,做成散剂、丸剂、浸膏剂、溶液剂、酊剂、酒剂等,这些传统制药方法被古罗马著名医学家盖仑所记载,故又统称为盖仑制剂。
你可以把这一阶段,类比为早期的“外卖小哥原皮肤”,这个时候美团和饿了么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可能连头盔都没有,“衣着朴素”,即药物制剂都是最原始、最天然的,没有提纯及合成品。
自欧洲18世纪近代化学开始新兴,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从19世纪起,医药化学工业先于其他化学分支发展起来。
意大利生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之后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证实了这一结论。
此后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甚至还出现了人工合成新药。
自此西药和中药有了明显的不同,药物研制也有了质的改变。
药物的“皮肤升级”
最初药物经提纯处理后,是粉末的状态,治疗服用时用天平精心称出,分成小包,用水冲服。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觉得满口苦涩了?
(图源:123RF)
是的,这个时候药物不但“口感很差”,也不好保存、携带和服用,于是就有了药片的发明。
1843年,英国人Brockedon申请获得了制备模印药片的专利。他在模圈里装进药粉,用木杵将药粉压成片(有点像以前手工做月饼)。
(别害怕,药物的压片没这么大/图源网络,侵删)
尽管后来加工方式又进行了改进,但用这种手工方法压成的片剂仍是质量差、不坚固易松碎,且剂量也不准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压片机的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也进一步促进了片剂的发展。
到现在一台旋转式的高速压片机,每小时甚至可压到数百万片,一天就可上千万片,同时质量也有保证。但是这样的药片,有些吃起来“口感”仍然很差,比如含着吃片黄连素,你可能苦得好几顿饭都不想吃了。
(小时候春雨君就被这种大药片卡过嗓子,又苦又疼
/图源:123RF)
这一阶段你可以理解为是外卖小哥们戴好头盔了,但头盔比较简单,没什么特色和新意,也不怎么吸引人。
为了药物能更好吃(不是唯一原因但是主要原因),就有了糖衣药片的出现。把以滑石粉、蔗糖、明胶为主的多种与药物治疗毫无关系的辅料,附加在药物片芯的表层,这样你就尝不到药片的苦味啦!
糖衣药片不但尝起来有点甜,颜色也更好看,尤其是哄孩子吃药的时候,就更容易方便啦,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吃药,就拿药片骗小朋友是糖豆,以免孩子自行误服,埋下用药隐患。
(图源网络,侵删)
虽然糖衣药片好处多多,但是包糖衣并不是理想方法,糖浆包衣过程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且糖衣药片对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十分“不友好”,因此便有了薄膜衣药片,即在片心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
片剂包薄膜衣可保护其不受空气中湿气、氧气等作用,增加稳定性,并可掩盖不良气味,且比糖衣的副面影响小。因此在国内外的药品片剂生产中,已逐渐形成了薄膜包衣取代糖浆包衣的趋势。
(图源:123RF)
但片剂虽然服用方便,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药物不够分散、吸收相对较差,儿童吞服困难等。因此除了片剂,还有胶囊剂、冲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可满足不同疾病、不同人群的需要。
这一阶段,你就可以类比为外卖小哥戴上大耳朵、竹蜻蜓啦,其他细节的调整(如冲剂加入果味、咀嚼片加入奶味等)则可以看做是“皮肤进一步花样升级”。
而除了以上药物制剂的“皮肤发展”,让人一想到就屁股发疼的注射剂也有过多次“皮肤升级”,从原始配比到直颈安瓿、曲颈安瓿,以及现在的卡式瓶,其“皮肤”也在多次发生变化。
(注射剂卡式瓶/图源网络,侵删)
总之,与外卖小哥的“皮肤比拼”不同的是,药品的“皮肤升级”更侧重于科学和实用,在一次次的升级变化中,为我们提供更方便、安全、有效的医疗帮助。
编辑:春雨医生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