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妞儿聊咱喝酒串门儿老规矩!!门儿清!
都知道咱们老北京规矩多,
这些规矩都是打小父母一点一滴给我们灌输进脑中的,
然而在这越来越浮躁的社会,
是不是有人已经淡忘了您曾经学的那些规矩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把那些规矩找回来!
叫人的规矩
在北京叫人有很多规矩,这些常在生活中用的规矩您肯定忘不了。
首先“您”字是不能少的,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您字代表了北京人的修养。
见到长辈必须打招呼,该叫人得叫人:大爷、大大、小婶,称呼不能漏了。
北京还有一种独有的尊称,叫“爷”,例如“呦,徐爷,遛鸟去啊?”
如果您听到一个人称呼对方“哥们儿,姐们儿”,那一定是瓷器;但如果哥们儿之间称呼对方“孙贼”,那不用问了,一定是铁瓷。
饭桌上的规矩多
在大北京的饭桌上,规矩算是最多的了。别看规矩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加上老妈的严厉教导,什么规矩都记得住。而饭桌上的规矩基本就是“两讲究”和“两禁忌”。
吃饭头等事就是安排座次。每个饭桌都有正位,一般是正对着门的那一边的正中间为主位。
主位应该谁来坐就该好好考虑一下了。私宴中一般是按长幼辈分排序,如果是官宴则按照官位来坐。座位安排好了,就不能再换了,这叫“一坐到底”。
座位安排好了,就要动筷子吃饭了,这动筷子也有讲究的。如果是家宴,要家中最长的人先动筷子,小孩子是不能先动筷子的。如果是客宴,就要请客人先动。
吃饭时布菜也有讲究,过去主人可以给任何一位客人布菜,但客人只能给老一辈的布菜,不能给同辈或小辈布菜。
现在到没那么多规矩了,关系好就可以相互夹菜,饭桌上也可以秀恩爱。但也要注意用没进嘴的筷子夹菜,沾了口水的就别再夹东西往人家盘子里放了,不卫生,也不讲究。
吃饭时两只手都得露出来,不要一只放下面,会让人怀疑您心里憋着坏,就好像咱北京人待人接物一样,什么话都拿到明面儿上来讲,不要搞什么小阴谋。那些没事捅别人一下的都是不怀好意的。
一忌“竖筷”。筷子必须平着放,立着像是在给人上坟,不吉利。
二忌“敲筷”。敲筷子敲碗,那是叫花子才做的事,证明自己命苦。别敲,越敲越穷。
三忌“跳马筷”。拿着筷子不夹自己跟前的菜,隔老远去夹别人跟前的菜。
四忌“半途筷”。把菜夹起来了又给放回去,太不卫生了,沾了嘴的筷子不能这么用。
五忌“游动筷”。拿着筷子在各盘里四处扒拉,挑挑拣拣,您是恶心人啊,还是瞧不起主人啊?嫌人家点的饭入不了您的眼还是怎么着。
六忌“抬轿筷”。用筷子在菜里翻找自己喜欢的食材。比如素菜炒肉,有人爱吃肉,就翻着找肉吃。老北京的规矩,筷子只能夹上面的菜,不能翻底下的。
七忌“窥筷”。手里拿着筷子眼珠子四处乱瞟,瞎寻么。
八忌“碎筷”。有的菜块头很大,比如狮子头,一人吃不了那么大得拆分一下才能吃,虽然是好意,但在老北京的规矩里是不允许站起来动筷子的。面对这种情况就是把盘子拿到一边儿,撕好了再端回来。
九忌“刺筷”。拿筷子当牙签,戳着吃,北京管这个叫“吃相儿狼虎”。
十忌“泪筷”。夹菜时滴答汤,滴的到处都是。一般都要拿着碗或勺子接一下。
十一忌“签筷”。把木制的筷子撅了,用比较细的一端当牙签一样剔牙,真不雅!
十二忌“吮筷”。就是嘬筷子,有些小孩儿就喜欢这样,但老北京认为这是家里贫气的表现,只有受穷的人才会嘬筷子。北京人好面子,家里就是真穷,也不能外露。
无论是一壶茉莉花茶还是一瓶二锅头,北京人都能从天明侃到天黑。这喝茶喝酒还有些讲究,咱们再来聊聊。
茶七饭八酒满。茶水到七分即可,而酒就要倒满了,溢出来也没关系。
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
而敬酒时,小辈儿的酒杯要低于长辈。
倒茶斟酒必须是正手,把自己的脸对着客人,以示尊重。如果有外在因素导致无法正手倒茶,那还不如不倒。反手可是会被人当做骂人挑衅的。但壶嘴不要对着客人。
当人面儿不能往地上泼茶水,这是轰人的意思。
一条胡同住着不少人,邻里之间的走动非常频繁。所以串门也有串门的规矩。
串门的时间不能影响主人的生活,一般避过午休,午饭晚饭时间比较好。
去人家串门要先轻敲门,并且在门口要自报家门。
去人家串门,辈分儿要分明,说话不要忘了尊卑,即使对方岁数比你小,也要注意老北京的一个理儿--论辈儿不论岁儿。
男性三种人家不要随便串门:寡妇家,只有姑娘在家,新结婚的人家。
如果您要是请别人来您家作客,您只要记得一条规矩就足够了--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叫提溜。
随着社会的进步,还有很多规矩需要我们了解。与时俱进掌握这些规矩,好处多多哦。
修图的时候不要只修自己,帮朋友一起修修;
不回微信前请别发朋友圈;
朋友给你看照片,请不要主动的左右滑;
别人玩手机或者看电脑的时候,没有邀请你,请不要死盯着屏幕看;
借了钱请及时还,还不了也得记得及时打招呼;
聚会的时候,请不要自顾自低头玩手机;
不要在连排坐的座位上面抖腿;
KTV不是自己点的歌儿,即便会也不要抢着唱或未经允许跟着唱;
在地铁上不要一个人靠着扶手,体谅别人无处安放的手;
在公共场所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请戴上耳机;
别人可以自嘲,但是你千万不能附和;
打人不打脸,说人别揭短;
这么多规矩,您还记得吗?
丢什么也能丢了根,忘什么也不能忘了本。
咱们北京人的根就是这些规矩!
今日互动:北京话“白扔”您知道什么意思吗?欢迎您留言。这句北京话的意思你可以看下一条微信。
- End -
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
北京18个区,您住在哪儿?所有北京人的回忆,真的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