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那个北京人
“你丫给爷滚出北京行么?WDB!”
这句话,是我以前在一个视频里听到的。
地铁里,一个自称北京土著的男生,操着一口纯正京片子,把两个北漂女孩骂得缩成一团。
最后,还把她们的手机扔出了地铁。
这个视频看得我咬牙切齿,火冒三丈。
恨不得给全北京人打上一个歧视外地人的标签。
但等我真的和他们接触后,那张标签又被我撕下来了。
原来,在拿命换钱的北漂面前,北京人才是弱势群体。
那些敢来北漂的,都是全国最优秀的年轻人。
北京人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上前竞争,然后节节败退。
他们被时代浪潮裹挟着往前走,故乡早就变成了他乡。
他们站在原地,已经远远被北京速度抛弃。
“你们总说我们歧视外地人。但其实最受歧视的,是我们北京人。”
首先是找不到工作。
说出来可能出乎大家预料,现在北京很多公司,会明里暗里规定:
不要北京人。
原因也很奇葩:他们总觉得,北京孩子,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工作起来肯定没什么积极性。
在职场,“北京人”这个身份成了原罪。
我的前公司就是这样。如果两个面试者条件差不多,那么老板一定会选择那个外地小孩。
虽然公司其实从没招过一个北京员工,但这种刻板印象形成的威力,是无穷的。
我甚至听过一个HR,在让一个北京小孩“回家等通知”后,当着我们的面吐槽说:
回家收收房租,当个北京小爷多好,上什么班儿啊?
那个小孩的简历我看过,不说多牛逼,但绝对在公司平均水平线以上。
HR不给他offer,仅仅因为他是北京人。
和他的学历、能力、努力,都没关系。
再说那些已经上班的幸运儿。
2016年,我在一个教育公司上班,认识了锥子。
那段时间公司业务下滑,有人说可能会裁员。
锥子就开始提心吊胆。总觉得一旦裁员,他就是第一个被开的。
当时我们公司500多人,就只有他一个北京人,比大熊猫还稀有。
不开他,开谁呢?
自从有同事知道他是北京人后,每次介绍锥子,都会有意无意地调侃一句:
这是锥子,北京本地人,家里五套房!
然后就是一片起哄声。
那个画面,就像是在动物园介绍一只猴子。
出去吃饭,同事也喜欢半开玩笑地让他请客。
理由很简单,北京人嘛,比我们这些北漂有钱多了,你不请谁请?
但实际上,锥子家里不仅没有五套房,收入的唯一来源也只是工资。
要说被歧视,那他所受的委屈,远比我这几年受到的多。
“光有个户口本,真的上不了清华北大。”
我以前一直觉得,北京的孩子高考考个一本,就跟闹着玩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个刻板印象。
如果考得不好,去外地读个二本、三本,也很正常。
刚上大学时,听班上的北京同学说她自己也考了六百多分,才来的我们学校。
差点颠覆了世界观。
她说自己高三时也一样,每天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觉,周末还要去上补习班,不比任何一个省份轻松多少。
我这才知道,北京的小孩也是需要拼命努力,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的。
而且北京同学的综合实力反而更高。
拿我自己来说,从小到大只会死读书。而我认识的北京孩子,至少都会一门以上的特长。
而且他们的视野,格局,三观,都远比我成熟。
高考只看分数。而他们不仅有分数,还有让我嫉妒的软实力。
“我们全家七口人,摇不到一个车牌号。”
我有个北京朋友叫大鱼,在四惠开了个传媒公司。
按说经济条件很不错了,就是一直不买车。以前出门打滴滴,最近滴滴打不到了,他只能每天倒三趟地铁来上班。
我说,你对自己好一点啊。留着这么多钱,又不能带进土里。
他说,能买车有啥用啊。没牌照,能上五环吗?
他和家里人,连摇了三年号都没中。被逼无奈,只能先办一个河北牌照应急了。
摇不到车牌,只是北京人当下生活的一个特写。
更让他们无奈的是,北京的公共资源在被严重挤压。
回到90年代,每到节假日,他们可以满北京城玩。北京是属于他们的。
到现在,随便什么时候出门,哪里不是人山人海?
如今的北京人,早已无处可去。
吃,也成了北京人如今的一大痛处。
以前老北京爱吃的馆子,要么在越来越高的房租下经营不下去,倒闭了;
要么就彻底商业化,开了无数分店。但味道变差了,价格反而贵了好几倍。
就说早餐。以前的老北京的一天,是从糖饼、面茶、炒肝、焦圈、豆汁儿这些地道的北京早点开始的。
这十几年,北京节奏越来越快,不吃早餐简直成了共识。
以前的早餐店纷纷关门,被麦当劳和肯德基们取而代之。
你现在想吃一碗正宗的炒肝,比找一家正宗的鹅肝还难。
最恐怖的,还是被涌入的人群炒起来的房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北漂们买不起,北京人自己也买不起。
他们拿着北京户口,身份证可能还是100开头,其实住着老破小,论生活质量还不如北漂。
我一个朋友,家住二环,刚被女朋友甩了。
上周末和他吃饭,他听说我准备写北京这个选题,哭着求我一定要多为北京人说几句公道话。
我说,你前女友可以啊。二环有房的土豪都舍得甩,找的下家得多有钱?
他说,二环的房子说出来好听,其实就是一个三十多平的小平房。全家挤在一个小窄胡同里,上个厕所还得出去跑个百米冲刺。
我说,那你肯定是钉子户,想薅国家几千万羊毛吧。
他又哭了,说,国家拆迁,我高兴还来不及!
这房子,十年前就说拆迁,结果到现在都还没动静。
最近听到的消息是,这片已经拆不起了。
你们把北京房价炒到这么高,我这辈子都买不起房了;
还没来得及熬成拆二代呢,结果先熬成光棍了。
我找谁哭去?
“北京人并没有排外,我们排的只是自己。”
以前的老北京,每条胡同的历史故事都能如数家珍;
现在的北京人,可能连一次故宫都没去过。
他们和这个城市没有多么亲密,也失去了以前老北京们那种强烈的归属感。
就拿我自己来说,如果你问我,去雄安要怎么玩。
那我马上就能给你安排个七日游,不带重样的。
哪家馆子最好吃,哪个景点值得玩。我甚至能给你指出,当年小兵张嘎打鬼子翻译官的地方在哪里。
这就是关于家乡最朴素的归属感:熟悉每一条街道,能做最靠谱的推荐。
但是当我问一个北京的朋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安利一下?
结果他和我一样,掏出手机打开了美团。
北京变得太快了。
90年代的北京和今天相比,可能重合度还不到5%。
回忆被一遍遍推倒重来,你让北京孩子怎么产生归属感?
如果说,我们的家乡是一整座城。
那么北京人所谓的家乡,可能不过是小区到地铁站的距离。
北京人没有退路。
以前我的关注点,全放在自己北漂有多苦。
后来我想通了。
如果有一天,我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回家照样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但是北京人混不下去了,又能去哪里呢?
他们只能逃离家乡,或者更困窘地留在原地。
守着这片被无数北漂痛骂的土地;
承受着一线城市惊人的物价;
经历着堵到怀疑人生的交通;
呼吸着因为城市超负荷运作产生的混浊空气;
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和本地优越感相比,他们承受更多的,是困惑,是无奈,是委屈。
所以他们也会有过激行为。
就像青春期的孩子。
因为迷茫,所以才虚张声势。
- End -
作者:话北京
相关阅读:
非京牌注意!北京限制外地车进京次数,停在北京也不行!11月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