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记忆——广内地区往事,老街坊您熟吗?
广安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明嘉靖四十二年才补建了瓮城。它是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广安门大街曾是外城最繁华的大街,商业、服务业十分发达。从菜市口往西,道路两侧店铺林立,门类多货色全。店铺市场交易兴旺。这里有定期开的集市,诸如教子胡同北口粮食市场,农历一、三、六、八开市;土地庙,农历逢三庙会。
集市上百货齐全,餐饮具备,还有洋片杂耍,唱戏说书,四九城市民,都往这儿聚。还有常年开的市场,最有名的是广安市场,卖蔬菜、鱼肉禽蛋、副食调料,台湾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作者)在回忆文章里,多次写广安市场。
广安门的菜市,自明朝到解放后,几百年延续不断。所以有菜市口这个地名。此外,还有广安胡同的“晓市”,天不亮开市,太阳一出就散,这里什么都有,旧衣旧鞋旧家具,旧书古玩老字画,假货不少,甚至还有销赃的。胡同两边摆满摊子,来的人早先是打灯笼,后来拿手电筒。
这条繁华的商业街是当年穷人最喜欢的去处,这里没高档商店,各色小铺居多,“下馆子”也是百姓茶饭,草根口味。
上世纪50年代初,实行“繁荣经济、保障供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百业兴旺,欣欣向荣,不少老店修门脸。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公私合营。大商场取代了小商铺,工厂顶了作坊,闲下来的商铺房也住进了人家,但街面大格局没变。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广路扩建,广安门大街两侧建起一水儿大洋楼,终于成了一条现代化的大街。如今,从广安门电影院、报国寺,到高新大厦、十四中、国家话剧院...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上学时候片警到我家“串门儿”,一屋子人,挨个问哪的啊?哦,白广路的、你呢?菜市口的。哦.......你呢,那哥们儿一甩头发“广外的~!”片警顿时特警惕~!什么?广外的?那时候广外的巨能折腾,给警察印象特差.......
广内地区很大,有什么往事呢?那谁知道啊.......
我负责发图片给框架,您自己回忆.......
说不定那张图片勾起您一段记忆。
从宣武门小花园开始吧.......
上斜街——204中学、三庙街、抢洋画.......
康乐里小学,原来的上斜街小学
北京菜市口中学
菜市口大街,丁字路口西北角——
菜市口信托商店
老北京有句骂人的歇后语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这也是北京中药老字号了,和同仁堂一样以前也是私人企业,我特别的佩服以前老字号里面的老药师,平时这些老药师嘴里总是含着点中药饮片,什么样的中药饮片这些老药师一吃就知道,是好的还是质量不好的一吃全知道.,这些老药师也会看病,自己抓点药给不错的人,吃了真管用。
美味斋当年挺高档的,油焖大虾要10块多小20块。
1978年国家科技代表,北京广安中学老师蒋争,在向其他教师介绍他编出的《快速捡字法中文字典》。
校场口把口儿的糖火烧好吃,不次于东来顺。
老墙根——当年有个很强悍的学校136中!
新广安菜市场
达智桥——民风强悍!60年代“菜刀队”独当一面.......
回民学校,足球体育传统校。
广安门内
张作霖女儿的私宅
石虎巷
北半截粮店,对面原来是副食店。
象来街
象来街招待所
北京小学
宣武公园(大花园)
大花园原先的飞机没有了(借的图)
80年代宣武公园,地下影院
宣武公园(槐柏树街)鸟市
下斜街——十四中
长椿街公园
致美楼,四吃活鱼是看家菜,一条鱼能做出四种吃法,摆在桌面上令人赞叹,头尾红烧改清煮做汤;中段鱼身,从中间鱼骨处劈成两半,一片糖醋,一片糟溜;鲤鱼的鱼子,营养丰富,可单独红烧。
报国寺古玩市场大家应该记忆犹新
1900年广安门车站
1930年广安门内大街
1952年,广安门护城河桥
1961年,广内大街
- End -
作者:宣武故事多
相关阅读:
非京牌注意!北京限制外地车进京次数,停在北京也不行!11月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