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2017-05-04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导读: Google 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 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图4:男性健康主要问题构成

  《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图5: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构成

  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健康管理需要,避免住院治疗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的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等。

  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并希望能够获得用药信息。经济学智库的调查显示,患者付费意愿最高的移动医疗项目是收集病情数据并发送给医生,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四)移动医疗获得各种风投和PE青睐




  在美国PE基金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相关投资占37.4%,超出互联网相关投资10个百分点。而在医疗相关投资的子行业中,医疗设备的投资超过了半数。

  创投资金追捧彰显可穿戴医疗前景。在中国,移动医疗也进入了创投公司的视野,成为各机构投资的热门选择

  革命性产品——可穿戴医疗

  1861年,一位法国医生将一个薄笔记本卷成圆筒,以听清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个举动催生出听诊器,临床医学迈出一大步。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Topol在他的新书TheCreativeDestructioninMedicine中,将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来源:医药投资并购)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1、  【专题】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底在追求什么?

2、  “五四”到了,这个问题堪称中国年轻人最大的危机!

3、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全面推开

4、  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5、  全球可穿戴健康医疗设备深度报告分析

6、  外科手术机器人: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解读智能医疗

7、  收藏!一位女医生给女儿画的急救流程图

8、  杨绛: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

公众号 wenlin-zx:文琳资讯

1、  文琳读报时间

2、  网信办:非公有资本不得介入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业务

3、  中国如何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4、  陈志武:为何中国人的收入差距在持续恶化?

5、  沉闷的投行,荒唐的投资

6、  创业板传来大利空:小三要转正了!

7、  美国发明了一种"看清"中国经济的新方法,结果都震惊了!

8、  崩盘,次贷危机卷土重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