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产业报告:千亿市场,国家性的大产业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前言:导航卫星系统,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又称天基PNT系统,其关键作用是提供时间/空间基准和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业已成为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参量是时间和空间,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寻找和改进这两个参考系,甚至有说法称70~80%的社会信息都与之有关。
卫星导航系统用几十个卫星,就能解决全球的时间空间一体化、高精度、实时动态服务,称其为基础设施名副其实。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俱乐部”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名“正式成员”和两个“观察员”。
目前全球共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中国的BDS(北斗),以及欧盟的Galileo系统(伽利略)。
此外,多个国家还有已建或者在建的若干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其中区域系统主要有日本的QZSS和印度的IRNSS,星基增强系统主要有美国的WAAS、欧盟的EGNOS、俄罗斯的SDCM、日本的MSAS以及印度的GAGAN。
GLONASS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亚太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57.2%)。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先试验、再区域、后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此外,将推进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导航授时系统(PNT)建设,争取到2030年前后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
待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用户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有富于想象力的民用市场
与传统导航定位技术相比,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全时空、全天候、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的特点,已成为人类活动中采用最为普遍的导航定位技术。
因此,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经问世,在市场需求的牵动下很快就深入到各国军事、安全、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使航空、航海、测绘、机械控制等传统产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开拓了移动位置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服务领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只局限于人的想象空间”。在现代导航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同时提供位置、速度、时间(PVT)信息,是当前定位、导航、授时(PNT)服务能力形成的基石(此处PNT指定位(Positioning),导航(Navigation),授时(Timing))。
不同应用对精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从种类来说大部分应用需求都是高精度。
所谓卫星导航高精度应用,是指通过差分定位等技术手段对获取的卫星信号进行再处理,使最终精度高于系统本身性能。
定位精度一般优于亚米级,主要应用包括测绘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位移监测、移动测绘、机械控制等。
从全球视角看,据之前欧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局(TheEuropeanGNSSAgency,GSA)发布数据,2013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规模接近1700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可达到2500亿欧元。
在欧盟发布2017版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中,GNSS下游市场主要包括设备收入、增值服务(如导航服务、车队管理应用和位置感知智能手机应用等)等:
设备收入:2017年,全球在用GNSS设备数量为58亿部。预计到2020年,其数量将达到80亿部(至少每人1台)。
智能手机占全球GNSS设备数量近80%,2017年道路应用设备达380多万套,专业细分市场则是无人机设备预计会爆发。
增值服务:2015年,增值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GNSS设备和增强服务的综合规模。
未来位置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跟踪设备、可穿戴设备、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电脑等)和道路应用(通过车载设备、智能交通系统)将占据主导地位。
从GNSS产业地区和国家的规模对比看,中国在世界市场已占到11%。
▌中国未来智能信息产业的时空轴
时空应用:几乎一切都可以与北斗相结合
对中国而言,北斗产业可泛指中国卫星导航产业。2012年底我国北斗系统投入区域服务以后,中国的卫星导航产业就以北斗为轴心主线加以推动发展,从此称其为北斗产业。
自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建设以来,北斗发展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历程,而紧跟系统建设步伐,逐步成长的我国北斗产业,自2012年北斗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也迎来飞速发展期。
如果说“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以北斗导航为核心的“北斗+”则是人们获取精准时空信息的核心手段,而围绕“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其根本目标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为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服务,即所谓“智能化”服务。
因此,可以说北斗产业发展的未来,就是围绕北斗应用为核心,全面构建一个随时随地提供时空基准、应用时空信息的新时空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全世界的中国新时空服务品牌,从而引领和推动全球智能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北斗产业链也有望延伸,从而实现位置服务的各种新型服务模式,如“北斗+智慧城市”、“北斗+智慧旅游”、“北斗+智慧养老”等——几乎一切都可以与北斗相结合。
随着北斗系统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北斗+”创新应用更将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千亿市场,每年增速约20%,未来下游占比更大
按照行业通行统计方式,卫星导航产业链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以及下游市场。
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等均属于军事性质的设施,北斗产业的未来发展民用市场将占据很大比重。在国内行业市场和特殊市场中,北斗兼容应用已经成为主流方案。
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约45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4月,业内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达到53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0.87%。
上游: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中游: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
下游: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从往年数据来看,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产值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下游的产值占比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市场产值的占比大概在15%左右。
全球GNSS市场当下正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尽管欧洲和北美市场逐渐饱和,但全世界GNSS设备的安装数量预期会从2017年的58亿台飙升至2020年的约80亿台。
发展中国家关键区域移动经济不断扩张,购买力不断增长,全世界GNSS设备安装数量第一由智能手机主导(占80%的份额),而位居第二的是公路细分市场,也就是汽车车辆应用。
中国的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2亿台,车辆安装(汽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的社会持有量超过1亿台,2020年中国GNSS终端社会持有量将为18-20亿台。
截至2016年年底,北斗民用用户已达千万级;从国产北斗兼容机芯片的数量角度,北斗应用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套;
从北斗兼容机功能的终端年销售数量角度,2013-2015年间已分别突破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目前社会持有量已超过五亿台大关—据统计,2016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量达5.1亿台(已有30%-40%兼容北斗系统);
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800万台,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突破550万台,高精度定位接收机14万台/套。
北斗三号上天后,出口汽车前装导航预计会更多地安装北斗系统,而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0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终端,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从市场数据看,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度)》显示,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808亿元,由应用卫星导航技术所衍生或直接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1310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70%。
目前北斗产业链的中游产值占比在60%左右,但上游和中游的产值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不断下沉。
预计到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中游的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上游的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稳定在10%左右。
目前上游已经得到较充分发展。截至2017年4月,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达30余个。
从发展机遇来说,现在国内做北斗芯片的企业有上百家,事实上,整个北斗市场容纳芯片企业可能只有3-5家,低水平的竞争反而会使产业环境恶化。
一块北斗芯片卖0.75美元,利润已经很低,而研发投入资金和时间都很多。现在更适合拿到芯片后进行二次开发,做技术改造或加工集成等。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目前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以及上游),说明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未来下游产业链将增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6年珠三角、京津、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等五大区域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达1686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79.6%,说明产业的地域集中度较高.
报告来源:东方证券 分析师:王天一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