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私募风云基金


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历史上共发行过126587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大幅突破12万只产品。其中33078只产品已经清算,目前运行中产品为93509只产品。其中,2018年7月共发行966只产品,清算80只产品,存量贡献占比 1.03%。


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了12万亿,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较上月增长0.27%,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同时,私募备案基金数量超出7万只,已登记私募管理人数量为2.39万家,私募员工总数达到24.52万人,两年间私募发展进入快车道。股权创投私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达7.2万亿;证券私募受市场影响规模略减,为2.54万亿;百亿级大型私募机构为224家。


一、总量规模上行,数量向下

1.私募产品数量呈现下滑趋势


近15个月私募基金发行数量(单位:只)

2018 年前七个月共发行13140 只产品,私募发行数量相比较去年同期的12269 只小幅增长。2018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延续,资管新规的实施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叠加中美贸易争端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外部环境,诸多不利因素下股票市场阴跌不止,大盘在7月更是创出熔断以来的新低2691点。投射到私募证券行业,7月私募产品发行只录得三位数为近一年半的新低,发行产品966只环比下降52.9%。

2.私募产品发行策略统计

近15个月私募基金清算策略占比

2018 年7月三大股指有所分化,周期权重板块反弹带动沪指小幅回升,7月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三大股指分化,沪指略有回升。虽然股市依旧呈现弱势但股票策略产品依旧是主流发行产品,在6月发行迎来大爆发后在7月出现小幅下滑总体占比为67.32。国内债市频频爆雷直接促成了固收策略产品发行锐减,7月发行更是达到了冰点,占比只录得3.89%,创出近两年新低。与此相对的是管理期货类产品在7月迎来了发行量的爆发,7月发行占比达到了10.51%,同比去年高出约5个百分点。

二、各策略市场差异显现


7月份市场在跌破2700点之后出现了久违的强劲反弹,反弹至2900点上方之后,后劲乏力,上方套牢盘过多,以及受2000亿关税提升的利空打击下,反弹结束。在此背景下,沪深300指数7月份实现正收益,单月上涨0.19%。但是近三个月和近半年的指数表现情况依旧比较糟糕,近三个月的表现为-6.37%,近半年为-17.73%。下面看各个融智私募策略指数的表现情况。今年以来,管理期货策略指数遥遥领先,以3.21%的正收益排名第一,其次是固定收益策略指数和相对价值策略指数,分别为0.67%和0.45%。7月份的市场虽然表现不错,但是赚钱效应依旧不尽如人意,难度较大。股票策略指数反而下跌了-2.78%,仅好于事件驱动策略指数的-3.40%。排名第一的为管理期货策略指数,单月上涨2.26%,可见A股弱势的情况下,资金在期货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具体的各个策略指数数据如下表: 


2018年各融资策略指数表现(%)

私募观点


重阳投资:当前市场有更多机会而非风险▲▲▲

市场对国内去杠杆和美中贸易争端的复合效应反应过度,作为具有逆向风格的长期投资者,这个市场有更多机会而不是风险。重阳投资正在增持金融股、独立电力生产商、具有强大本地品牌认知度的非必需消费品公司,以及拥有自有技术的机械设备制造商。长期投资仍然适用于这些股票,但估值已经变得便宜很多。同时,如果贸易战促使中国放松管控并进一步开放,最终将有利于经济。


和聚投资:市场阶段性修复,便宜是硬道理▲▲▲

低估值对市场整体支持的基本规律不变:当前全部A股市盈率仅略高于16年三轮股灾后的水平,而宏观经济已于2016年底部企稳,从中长期估值角度看,市场处在底部区域是大概率事件。另外,行业风格的不均衡正面临修正。今年上半年只有少数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表现显著强于市场整体,反映出熊市心态下集中抱团的现象。后期市场风险偏好会有修复,超跌的低估值行业会更受益,如煤炭、石油石化等。另外,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真正完成,中国还处于全球相对高增长背景下,由于去杠杆和去产能大的行业政策方向不变,未来龙头公司可以享受足够稳定和安全的经营环境,不仅有低估值保障,部分公司还有良好的成长性。


世诚投资:稳字当头,市场维持"震荡+轮动"格局▲▲▲

世诚认为市场整体仍将维持“震荡+轮动”的格局。7月政治局会议公报将稳金融列在仅次于稳就业的第二位。稳金融本身含义丰富,即包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亦涵盖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行业板块之间仍会持续分化。上半年,板块跌幅排序基本以杠杆水平为主要依据;而未来一段时间,交易结构将上升为主要矛盾,即交易拥挤的地方不排除会有暂时的落后,而机构低配的低估值板块有机会延续7月份的超额收益。

私人银行家张丽解读


1.价值投资或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第一,对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乐观。宏观政策立足国计民生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市场普遍倾向带有政策引导的“环保”、“实体”等概念的行业,认为其前景更加广阔。


第二,对低估值板块更为青睐。大金融板块目前估值低,发展空间大,同时,市场对国企改革板块普遍抱有乐观心态。


第三,大市值公司更受欢迎。小创企业估值困难,风险不易控制,壳资源溢价开始坍塌。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风险可控、信息透明的大市值公司。私募基金跟随市场变化,有望以价值投资为主,首先保值,然后增值。


2.私募基金投资风格趋于稳健


随着“公转私”趋势的演化,私募基金行业深陷“冠军魔咒”。但金融行业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私募基金投资风格必将趋于稳健,基金排行榜将更有说服力。


第一,重仓豪赌风格已不适用。过去很大一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为获取超额收益,吸引投资资金,更青睐重仓豪赌的资金运作方式,追踪A股趋势,投机重组业务,其蕴藏的风险巨大。首先,股市趋势多变且目前处于低位调整期,跟踪难度大。其次,随着监管趋严,具有投机性质的重组业务开展将越来越受限制。总之,促进私募业务生态良性建设是监管的目的和方向。


第二,监管趋严,私募基金投资专业化增强。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不管什么运作方式,能获取高收益的就是好方式”,受收益驱动的影响,一些投资基金经理更关注短期盈利,冲击年度“业绩冠军”,往往采用阶段性表现好的策略,投资风格转换频繁,忽略波动起伏带来的风险。2018年监管机构要求基金管理人不可兼营多种类型私募基金业务,私募基金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运作趋向专业化。


第三,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将更注重存续期的稳定收益。不可否认,目前私募市场上成立十年以上的私募管理机构收益普遍大于刚成立或者成立期限较短的机构。一方面这些老牌机构已形成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追求合理收益,另一方面机构成立时间越久,品牌效应越大,资金募集较容易,没有必要竞逐短期收益排行来扩大知名度。私募基金机构越来越意识到,投资者更关注长期、稳定、可观的收益。在资本市场上,先要“活的健康”、“活下去”,才能“活得久”、“活的好”。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17-2018年5G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2. 2017-2018年5G行业研究报告——芯片产业链

  3.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域名产业报告(2017年)

  4. 2017-2018年光纤激光器行业研究报告

  5. 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报告

  6. 2018年1-8月手机行业发展白皮书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