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2018外卖骑手报告
2018年12月29日,饿了么蜂鸟配送送出了《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其中有不少数据都非常有趣,我们不妨来看看。
在2018外卖骑手报告中可以看出,近20%骑手为大学本科或专科生,而此类骑手中以辽宁省、河南省拥有大学学历占比全国领先。
据2018外卖骑手报告统计,蜂鸟骑手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包含兼职与专职骑手),超过了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薪资3813.4元。在河南,做骑手的工资甚至比2017年当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高出24%。
最重要的一点,之所以这么多人愿意来做骑手,主要还是自由。超过60%的骑手最看重自由的工作时间,另外有将近30%的人表示喜欢骑行穿梭在城市中的感觉。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旗下饿了么蜂鸟配送发布《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蜂鸟配送注册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77%的蜂鸟骑手来自农村,平均年龄约为29岁。
受益于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高速发展,即时配送体量越来越大,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前三季度即时配送订单量已突破150亿单。行业发展带动就业人数增长,从2013年到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蜂鸟骑手数量增长31倍,越来越多人开始涌入到骑手这个新职业中。
据2018外卖骑手报告显示,77%蜂鸟骑手来自农村,他们通过送外卖自食其力,在城市扎稳脚跟。有9%的骑手为女性,在云南、吉林、四川等地,女性骑手的占比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18外卖骑手报告结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虽收入丰厚,但尊重感缺失
据2018外卖骑手报告统计,超过10%的蜂鸟骑手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超过1/3蜂鸟骑手有房,近1/5拥有汽车。当然了,月入过万不只是个例。新疆小伙陈龙军已经在上海跑单三年多,靠着蜂鸟的智能调度系统,送单量提升超60%,现在平均每天送近百单,月收入最高达3万元。今年初,他还在浙江热门水乡西塘买了套房。
有些全职骑手尽管收入不错,但尊重感缺失。超过2/3骑手表示外界对他们缺乏基本尊重。
不过,仅不到三分之一的骑手觉得外界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超过半数人十分在意用户的理解,他们期待获得更多认同。
二、不止送餐,广泛连接商业与社区
蜂鸟大数据显示,骑手平均每天配送48单,奔波近150公里。此外,在蜂鸟骑手分钟级配送可触达的3公里范围内,也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经济圈。不仅24小时随叫随到,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是他们最忙碌的节日。除了餐饮,蜂鸟骑手的配送服务还囊括了商超、医药、鲜花等类目。
除了连接社区,骑手还带动区域间的发展。蜂鸟大数据显示,47%骑手来自中部地区,35%来自东部地区,18%来自西部地区。其中,安徽省是骑手输出大本营,全国13%的骑手都来自这里,其次是河南与四川,占比均在10%上下。
总体来看,骑手从全国各地向一线、新一线城市流动。上海的蜂鸟骑手数量全国第一,北京、成都分列二、三。在北京,30%的骑手来自河北;在上海,30%的骑手来自安徽。
三、全域配送,带动本地生活数字化升级
在本地生活服务数字化进程中,蜂鸟骑手提供的分钟级配送服务正在给品牌、行业和区域带来新的想象力。
今年8月,蜂鸟配送为星巴克打造“专星送”专属配送团队。包括上海、北京、杭州、西安、青岛、昆明等在内的全国近30城消费者,都可享受到骑手高品质的30分钟送达服务;今年10月,阿里健康携手蜂鸟配送开通“7 X 24小时,最快24分钟送达”送药服务。
骑手夜间送药量猛增,医药类订单总体增幅超500%;蜂鸟目前已接入天猫、淘宝等平台,电商订单也能享受分钟级配送。
从外卖骑手的工作路径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城市最活跃的数字经济地带。以上海为例,虹桥天地、徐家汇和世纪大道周边是本地生活服务最活跃的商圈。这与人们印象中的人民广场、南京西路繁华地带略有不同,每一座城市正在诞生数字化升级后的新商圈。
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及以下城市,全域配送服务提振了区域消费想象力。在今年双12口碑饿了么吃喝玩乐节,四线城市即时配送需求猛增超100%,领跑全国。
更多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享受到了不输一线城市的物流体验。行业数字化与区域数字化互为拉动,促成了广大商户进阶到“门店+网店+配送仓”的新模式。
文章来源:财经早餐
综合自:饿了么、DoNews、外卖头条、亿邦动力网、中国日报网等
在前几年的创业的热涨高潮对比下,很多人把2018比作市场的寒冬。
仅在2018上半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平均每个月10%的餐厅倒闭;全国餐饮突破3.5万亿元,但只有20%的餐厅赚钱……
餐饮企业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跨界打劫者无数,很难有逆风而上的品牌,和餐饮老板聊天,也是说很少见到今年势头好的品牌。
我们盘点一下去年倒闭的餐厅,虽只是冰山一角,但其问题重重,触目惊心。
2018寒潮中关店的他们都栽在哪?
资金链断裂
1、千秋膳房一夜关停,老板跑路
当初年营上亿,在上海经营了19年的老品牌千秋膳房,因资金链断裂,一夜间所有门店关停。老板跑路,欠了200名员工的工资,还身负上千万的债。
因为上层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管理也不善。近来消费者对他们菜品的点评大多都是“一般,没什么特别”,反响越来越差。但问题出现肯定不是一夜之间的,只是没有及时反馈和调整。
2、餐饮首富孟凯破产,关店卖房
早在几个月前,孟凯在澳洲开业五年定位高端的外滩餐厅宣布停业。
从大排档走出的中国餐饮首富,孟凯的人生可以说餐饮界的传奇。99年借着高端餐饮的风口将湘鄂情开到了北京,十年后成为A股民营餐饮上市第一股。
而到了近几年,疯狂转型使得湘鄂情业绩迅速下滑,孟凯本人也在2018年彻底出局。
3、团餐龙头轰然倒下
董事长跑路;旗下196家食堂面临停业;多家投资机构、证券公司,3.6亿元投资面临打水漂;银行、小贷公司、供应商、员工,纷纷上门要债讨薪……广州团膳龙头企业和兴隆,在2018年爆发了这一系列事件。
团餐龙头休克
做生意,资金链断了绝对是灭顶之灾,越早防范越好。早日调整,筹措更多资金,也能争取在寒冬时刻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同时企业应该加大门店单店运营的能力培养,及早解决出现的问题,把控隐形成本,在不影响顾客体验的同时节省成本。要把各门店当作最后的保障,而不是拖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品牌老化,缺乏创新意识
1、南昌人记忆中存在了近20年的五星级大饭店凯莱大饭店最终倒下;
2、21世纪初在福州以溜冰传菜风靡一时的牡丹大酒楼今年惜别;
3、广州老字号利华饭店关门;
4、北京全聚德15家子公司亏损……
2018年,老字号中也有一批在本地人眼中充满回忆的大饭店最终结业。
老酒店相继倒下
这些老字号多是常年亏损,加上餐饮市场成本上升、竞争激烈,新的餐饮潮流不断涌现,给了这些老酒楼致命一击。
此前被称为A股烤鸭第一股的全聚德,日子也并不好过。大众点评和微博上,不少消费者都给全聚德留下“不好吃”“贵”“服务差”等评价。
2018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全聚德旗下15家子公司亏得底朝天。有些门店收入都在千万元以上但依然亏损。
近年,全聚德做过引入外部资本、烤鸭外卖和兼并收购等尝试,但都不尽如人意,已经折射出老品牌对消费者吸引力的缺稀。
网红快速扩张,发展跟不上
1、网红Win house倒闭
2014年,Win House作为brunch的开创者火爆上海,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开了4家店后,就立马进军北京、武汉、杭州和长沙。
可现在:Win House旗下14家门店全部关门,拖欠340余名员工薪资330万,房租拖欠,老板也跑路了……
2、pandan畔丹泰式餐厅关店6家
畔丹歇业关闭
3、Mama Box(妈妈便当)一年内全部关店
Mama Box是最早一批做外卖连锁的,含着金汤勺出生,从在风口上被吹上天,拿到500万投资,到全部关店,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规模扩张”这四个字,往往是看着诱人,实则处处都是风险。随着门店越开越多,客流分散,再加上步伐太猛,还没打磨好模式,就急匆匆地去异地开店,最终就把自己绊倒了。
餐饮企业的扩张之路,首先要具备强的赚钱能力,其次是有稳定的模式和不同选址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否则倒闭也是早晚的事。
明星餐厅倒下一批,问题百出!
1、价格定位偏差
李晨餐馆面临倒闭,消费者称:一碗没有肉的面三十块。
由黄磊和孟非合开的"黄粱一孟"火锅店正式宣布闭店,人均 300 元以上的消费水平,一盘毛肚就要 198 元,食客们纷纷吐槽吃不起。
不只是明星餐厅,有些外国餐厅也会犯这个错。198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于14年进军上海的Pret A Manger,这个被称为“英国版星巴克”的连锁品牌在今年关闭上海2家门店,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消费者对此最多的评价是价格定位有问题
价格定位是极需谨慎的一件事,定位人群的接受价格与餐厅不符,没有人气,还谈什么持久经营?做不好价格定位,也是企业管理缺乏市场观察和经验的表现。
2、服务体验太差
相反,也有明星开餐厅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但有报道黄晓明等6位明星合伙的餐厅3人88元都无人光顾,原因就出在了服务体验上:服务态度太差了!
此外,AngelaBaby的餐厅“Baby cafe”在香港的店铺也已经全部关业。
随着人们对餐饮的需求逐渐提升,企业管理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管理企业,但明星往往没有这个时间来经营,餐厅无人照料,自然就沦落到关店的地步。
3、食品安全隐患频出
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是餐饮人的大坑,今年杜海涛餐厅引发7人腹泻的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食品安全是不容触犯的底线,无论是后厨危机还是前厅懈怠,在这方面把控不严把自己栽倒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本文来源众郝创意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