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干货:蚂蚁集团估值深度报告
我们采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来估算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后文中测算每股数据时,均按300.39亿股股本进行测算,该股本是招股书披露的发行后股本数量下限。
绝对估值的敏感性分析该绝对估值相对于WACC和永续增长率较为敏感,下表是公司绝对估值相对此两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2.1 公司简介: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在本次A 股和H 股发行过程中,除新股发行外,蚂蚁集团还将向蚂蚁国际的B 类及C 类股份持有人发行不超过一定数量的H 股,此外还可以采用不超过发行数量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蚂蚁集团此次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9亿股。在按下限计算发行数量以及不考虑超额配售情况下,此次发行完成后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如下所示。
蚂蚁集团自2014年起设立并实施了员工激励计划,包括2013 股份经济受益权激励计划和上市前境外员工激励计划。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其计划设立上市后境内外员工激励计划,拟在上市后通过增发或回购等形式,以不超过9.14 亿股股份用于未来约4 年的员工激励。这有可能会导致上市后股份摊薄,但影响不大。
3.1 从担保交易机制到一站式服务平台
之后支付宝的应用场景从淘宝向外拓展,脱离了雏形,逐渐发展成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支付宝从电商拓展到生活缴费等其他线上场景,再从生活场景拓展到金融场景,二维码支付的推出则推动场景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到最后支付宝基本能够覆盖个人消费者用到支付功能的绝大部分场景,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随着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支付宝也蜕变成蚂蚁集团,发展成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
虽然蚂蚁集团从支付起家,但其当前的服务范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支付,其场景数量和用户数量形成正反馈,延展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某些用到支付宝的场景都不需要使用支付功能(比如此次疫情中常用的绿码等功能)。不过在用户心中,鉴于支付宝的历史沿革,大众对于蚂蚁集团的第一印象可能仍然偏向于支付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金融等关键词。
蚂蚁集团一边拥有海量用户,从而有助于场景一侧的拓展,另一边覆盖场景越完善,用户体验也越方便,因而形成明显的双边网络效应,巩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支付宝App已经拥有超过10亿用户和超过8000万商家,其进一步丰富场景主要是用来提高用户活跃度,而不再是获客。蚂蚁集团现在主要通过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进行变现,但考虑到其所拥有的海量用户,未来也不排除出现其他变现方式的可能。
4.1 收入端
公司因自持一部分贷款而获得利息净收入,2020年上半年自营微贷利息净收入13.7亿元,占微贷科技平台收入的4.8%,占比不大,我们不再将其单独区分来测算收益率。此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蚂蚁集团因持有次级份额或在贷款转让过程中对所转让贷款保留部分风险和报酬还需确认相应资产,包括资管及信托计划、继续涉入资产等约81亿元,数额也不大,风险敞口可控。
(3)理财科技平台蚂蚁集团向以公募基金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代销服务,并按照促成的AUM收取技术服务费;控股子公司天弘基金的收入也计入理财科技平台收入。
蚂蚁集团促成的AUM包括合作伙伴和天弘基金的AUM。蚂蚁集团促成的AUM原本以天弘余额宝为主,但2018年以来其加大产品分流并拓展更丰富的代销产品,第三方产品规模占比逐渐提高。2020年上半年,天弘基金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内部结算的理财科技平台服务费之后占理财科技平台收入的18.8%,占比仍然较高,但相较前几年已经明显下降。
公司未来利润增长取决于主营业务所在市场的空间以及竞争情况,前者决定了天花板,后者决定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定价以及费用率等的变化。我们先对市场空间进行展望,下一部分分析行业竞争情况。
蚂蚁集团的消费贷产品主要是花呗和借呗,其中花呗类似信用卡,借呗则是现金贷,两种产品均以短期贷款为主。根据蚂蚁集团披露的数据,我们估计其2020年6月末通过合作伙伴发放的消费贷余额约1.5万亿元,而其合作机构银行和信托都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后者同期人民币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约6.3万亿元,意味着蚂蚁集团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与消费贷市场不同,个人经营性贷款是一个相对更加成熟的市场,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增速近几年都不快。如果互联网机构能够通过大数据等手段以较低的操作成本解决风险定价问题,则线上个人经营性贷款可能会有相对更快一些的增长。
总体来看,我们估计线上消费贷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市场在未来几年维持15%~20%左右的中速增长,并以此作为后续假设的参考基准。
6.1 所在市场竞争均较充分
我们认为在支付业务中,核心竞争优势是消费者的数量。从商户角度而言,如果两个平台都不耽误客户付款,则选择任一平台没有太大差异;从消费者角度而言,除个别场景只能使用特定支付方式外,大部分场景的支付方式选择都很多,而且转换成本很低(尤其考虑到聚合支付的出现以及可能要推进的二维码互认),因而其支付取决于习惯和补贴。
数字支付市场已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都已经非常大,用户习惯逐渐养成,通过补贴改变用户习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我们预计数字支付市场的格局后续将保持大致稳定,这也意味着营销活动投入可以减少,销售费用率会有所降低。
费率方面,当前的线上支付手续费率比较稳定,线下扫码支付费率相对较低,有一定提升空间。
(2)微贷市场微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个人消费贷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早已进入这一领域并依靠低利率、大额度、长短灵活的贷款期限攫取头部客户,互联网金融机构则不断涌入服务长尾客群。对借款人来讲,从哪个平台贷款是无差异的,这意味着价格战不可避免。在价格战之下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机构,我们认为需要有两种优势:一是拥有更强的风控能力,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价,从而实现与借款人的双赢;二是营销手段更强、具有更大的流量。蚂蚁集团依托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积累的大量数据,兼具这两个优势。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两点,一是蚂蚁集团在微贷领域面临用户基数较大的微众银行的潜在竞争,二是蚂蚁集团在该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很高,我们估计其微贷业务的后续增速将逐渐放缓而结构得到优化,花呗的占比可能会逐步提升。
费率方面受利率、风险、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后面将简单假设其保持稳定。
(3)理财和保险市场近几年蚂蚁集团自营基金业务占比不断降低,而代销第三方基金占比提升很快。在理财代销方面,蚂蚁集团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其他互联网代销机构和传统商业银行。考虑到蚂蚁集团所具有的海量用户优势,尽管竞争激烈,但其代销规模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费率方面,目前互联网代销的费率已经是地板价,竞争极其激烈,因此我们认为蚂蚁集团的代销费率不会降低,而短期内是否能上升主要取决于其代销产品的结构变化,受二级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我们后文假设其保持稳定。
在保险代理方面,由于目前这部分业务占比还比较低,我们简单假设其增速与行业整体增长一致;费率方面,我们测算公司过去几年剔除国泰保险自营净收入和相互宝业务后的综合代销费率在16%上下,因此随着第三方代销占比提升,总体费率将会向这一费率趋近。
从MAU来看,蚂蚁集团的用户优势近年来不断增强,而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受益于营销活动增加,支付宝MAU在2018年增长1.2亿,最近一年半又增长了0.9亿,2020年6月末达到7.1亿;目前支付宝的年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因此MAU仍有提升空间。从另一个角度来验证,微信和QQ两款全民应用在2020年6月末的合并MAU超过12亿,其定期报告披露支付业务的MAU在2018年6月末和2019年末均为8亿多,因此在短期人口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8亿多人视为移动支付的MAU天花板。按照当前增速,我们预计支付宝的MAU可能在2022年到达天花板,后续业务增长将主要靠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7.1 中性情景下的盈利预测
对于数字支付业务,考虑到数字支付渗透率提升、市场逐渐趋于成熟,我们预计后续增速将回落至20%以内,同时考虑到疫情对今年的支付规模增长产生暂时性冲击(后续假设同样会考虑这一点),假设未来三年支付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6%、17%、15%;蚂蚁集团过去几年支付费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备付金集中缴存导致,今年开始央行向备付金账户支付利息,我们预计将有助于支付费率提升。另外考虑到2019年以来支付收入尚不足以完全覆盖交易成本和服务成本,而目前线下扫码支付费率存在一定的提价空间,假设未来三年支付费率逐步提升至0.049%、0.051%、0.053%;
对于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我们在前文中预计这一市场有望维持15%~20%左右的中速增长,但考虑到蚂蚁集团市场份额已经较大且存在潜在竞争,预计后续增速会回落,我们假设未来三年促成的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8%、17%、14%,年增量在4000亿元左右,费率则假设维持在2.8%;
对于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业务,我们适当参考蚂蚁集团招股书引述的奥纬咨询对市场空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前文分析,做出如下假设:1)假设未来三年促成的AUM增长率为40%、30%、25%,谨慎假设公司未来理财总体费率维持在0.60%的水平;2)简单假设未来三年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00%、50%、30%,总体费率分别为19%、18%、17%;
营业成本:1)公司近几年交易成本率有所提升,我们认为主要受备付金集中缴存后对银行议价能力减弱导致,这一影响在2019年已经充分反映,因此预计后续交易费率将企稳;2)服务成本率近几年不断提升,主要是公司加大线下支付业务拓展导致,未来仍有可能小幅上升;3)其他成本与支付规模的比例保持稳定。总体而言,考虑到线下支付占比提升,我们预计公司的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支付规模)短期内可能小幅上升,假设未来三年分别为0.055%、0.056%、0.057%;
销售费用:随着支付宝MAU大幅提升以及支付市场格局渐趋稳定,销售费用率估计不会再大幅增加;但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销售费用率偏低,因此预计后续销售费用率将比今年上半年高一些,假设未来三年分别为10.5%(相当于假设今年下半年约为12%)、12%、12%;
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公司过去几年剔除许可使用费及软件技术服务费后的管理费用率基本稳定在13%左右,我们假设未来继续保持稳定;
实际所得税:公司近期实际所得税率受利用以前年度补亏等因素影响而偏低,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所得税率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估计未来三年实际所得税率分别为15%、18%、20%;
股本:按招股书测算的下限假设本次发行完成后股本增加至300.39亿股。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我们得到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1647亿元、2040亿元、2441亿元,同比增长37%、24%、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2亿元、525亿元、631亿元,同比增长149%、24%、20%。
如前文所述,中性情景下我们假设未来三年促成的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8%、17%、14%;
乐观情景下,假设公司不受监管和法规变化因素影响,且考虑到公司促成的信贷余额维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尤其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下其促成的消费信贷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仅从2019年的1.05%升至2.05%左右且趋于稳定,而逾期率近几个月稳定在3%的水平,小微经营者信贷的资产质量表现甚至更好,展现出公司压力情形下的风控能力。这种情景下其促成的信贷余额可能维持高速增长,假设未来三年促成的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3%、27%、24%;
悲观情景下,假设由于公司促成的信贷余额较多,因此对银行业具有重要性影响,尤其考虑到随着规模扩大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进入该行业之后可能引发的共债风险等,导致公司对促成的信贷余额增长进行管控,假设这种情景下其未来三年促成的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3%、7%、4%。
不同情景下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情况如下所示。
估值的风险
1、可能由于对公司显性期和半显性期收入和利润增长估计偏乐观,导致未来十年自由现金流计算值偏高,从而导致估值偏乐观的风险;
2、WACC对公司估值影响非常大,若我们假设的公司WACC偏低,可能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我们对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3、我们假定未来十年后公司永续增长率为5%,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在未来十年后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持续成长性实际很低或负增长,从而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我们对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4、相对估值时我们选取了与公司业务相近或有紧密关联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比较,但公司业务具有独特性,因此难以找到完全可比的公司,可能导致相对估值出现偏差;我们选取了可比公司2020年动态PE作为相对估值的参考,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整体估值偏高的风险。
盈利预测的风险我们对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基于很多假设,其中涉及很多个人主观判断:
1、公司所处的数字支付市场、微贷市场、理财和保险市场竞争激烈,既包括存量竞争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包括潜在竞争者的加入,因此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业务规模增长或所获得的手续费率低于预期值的风险,竞争压力加大也可能导致公司销售费用等增长超出预期;
2、公司主要通过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变现,涉及银行、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领域,这些业务领域均受到严格监管,且监管环境可能会动态变化,导致公司存在业务开展低于预期的风险。这其中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所面临的此类风险相对较高,且对公司收入影响较大,我们单独对此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3、公司业务涉及用户数据的获取和使用,监管机构可能会制定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可能对公司业务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他风险公司进行了大量包括股权投资在内的金融资产投资,未来也可能开展更多的投资。若所投企业出现价值下降或产生大额亏损等,可能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在盈利预测过程中,我们对公司未来股本按招股书披露的下限进行假设,没有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等因素,可能对基于每股数据计算的指标产生影响。我们对发行价按合理估值中枢的一定折扣假设,存在实际募资金额与假设不符的风险。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