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调味品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广发证券
一、调味品行业牛股辈出,十年十倍股达 5 支
(一)食品饮料十年十倍股共 12 支,调味品 5 支
2010-2020十年十倍股食品饮料共12支,白酒5支,调味品5支。提取自2010年 1月1日-2020年8月21日近十年时间里从最低点以来涨幅超过10倍的股票(包括港股 食品饮料板块),剔除新股上市初期贡献较大涨幅的股票,食品饮料共12支股票, 主要集中在白酒和调味品板块,其中白酒5支,调味品5支——颐海国际、中炬高新、 恒顺醋业、涪陵榨菜、海天味业从最低价至今涨幅38.06/21.59/19.14/17.65/11.26 倍。此5个调味品公司十年年化收益率20%+,近三年ROE维持15%以上。
近十年时间里从最低点以来涨幅超过5-10倍的股票,白酒3支、调味品1支(调 味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量相对较少)——千禾味业从最低价至今涨幅5.66倍,自2016 年上市以来4年年化收益率52.04%,近三年ROE维持10%以上。
(二)行业空间广阔且竞争格局稳定,调味品牛股辈出
调味品空间广阔且竞争格局稳定——行业空间足够大且继续量价齐升,龙头企 业收入有望持续稳健增长;稳定的竞争格局导致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且造就众 多优质企业。
1.调味品行业空间4000亿+,未来5年持续量价齐升
调味品行业目标消费群体为全国14亿人口,消费基本盘稳定。根据wind、中商 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调味品行业收入预计4191.04亿元,为食品饮料第二大子 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年白酒收入5618亿)。2010-2019年复合增长12.04%, 我们预计未来5年收入有望维持10%左右复合增长。我国总人口14.00亿,明显高于 美国的3.29亿和日本1.26亿,调味料行业空间将远超美国和日本。根据颐海国际引 用的Frost&Sullivan数据,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额295元/人/年(终端价口径),相较美 国日本1107/1182元/人/年仍有翻倍以上空间。
量:调味料产品刚需属性强,全国14亿人口为行业消费基本盘,我们预计未来5 年调味料销量有望稳定增长。(1)大众餐饮持续稳增长。根据前瞻经济学人,餐饮 渠道每千克食物调味品摄入量为家庭渠道的1.57倍。受益于外卖形式发展,未来大 众餐饮有望持续稳增长,推动调味品销量增长。(2)家庭烹饪精细化趋势明显。相 较之前家庭油盐酱醋各一瓶的现象,目前家庭调味品种类增多,如酱油按功能裂变 为老抽、生抽,蚝油、料酒等逐渐走进家庭厨房。
价:调味料产品感性消费属性强,能够实现差异化定价。居民收入提升推动调 味料行业需求升级,推动均价持续提升——如酱油目前正往高端鲜味酱油、功能性 酱油升级,推动行业均价提升;成本压力提升推动行业龙头主动提价,无法跟随提 价的小企业受制于成本压力逐渐退出行业,行业均价提升。
2.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一超多强,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强
调味品生命周期长,行业变迁慢,新的替代者很难颠覆现有格局,已有参与者 强者恒强。调味品可以差异化定价,行业可以持续消费升级,盈利能力强;且行业 内企业可以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免价格战,成就一批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
调味品行业一超多强格局稳定。龙头海天味业支柱业务酱油目前地位已经稳固, 正在进行多品类扩张,收割调味品行业份额,其19年市占率为4.72%,未来有望持 续提升。由于调味料行业产品差异化明显,且可以差异化定价,因此能够容纳多个 优质企业,如酱油优质企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复合调味料龙头颐海国际/天味食品 /日辰股份、醋行业龙头恒顺醋业、榨菜行业龙头涪陵榨菜等。
二、调味品消费具备高粘性,产品可以差异化定价
(一)味道是本质,调味品消费具备高粘性
调味品的本质是味道,味道能够通过味蕾激发大脑奖励机制带给人愉悦感,且 能够关联记忆和情感,感性消费属性强、消费粘性强。人们选择食物的标准主要基 于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好的味道带给人愉悦感——检测和接受味道的是舌表面的味 蕾(味觉感受器),味蕾接受味道之后向大脑神经系统发射神经传导物质,形成味 觉,引导大脑做出反应,检测到较美味的味道时,大脑会发出快乐的信号。
味道具备强记忆属性,关联记忆和情感,感性消费属性强。根据英国《神经元》 杂志发表研究报告,产生味觉和嗅觉的事物能令人记忆长久,味道刺激能够引起主 动记忆,还会引发各种潜意识记忆(由其他感觉器官所感知和记忆的场景会随之显 现)。
调味品消费是人类的本能,且具备强耐受性。味道主要分为“酸甜苦咸鲜”(辣 和麻归为触觉,但由于调味品可调配出辣和麻,本文将其一并讨论),辣味和麻味 可刺激多巴胺分泌,具备上瘾性;咸、甜、鲜味能够给人带来较强的愉悦感——舌 头上咸、甜、鲜味感受器多,利用神经线路直达大脑快感区,引导大脑产生愉悦感。
调味品消费具备高粘性,追求咸、甜和鲜味是人类的本能。五千年前农业出现, 导致人们对调味料(尤其是盐)产生必然需求(食用谷物等植物粮食导致体内钾浓 度升高,人体需摄取盐分才能维持钾和钠的平衡状态)。追求咸味、甜味和鲜味是 人类的本能——咸味来自钠元素,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母乳就是咸的;甜味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能量源;鲜味对应生命所需的蛋白质(富含蛋白质和核酸的细胞质中含有鲜味)。
调味品消费具备强耐受性——持续使用同样剂量却出现效用递减的情形,需增 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的效用。因此餐厅为了用更好的味道吸引顾客,会选择使用高 于家庭剂量的调味品,根据前瞻经济学人,同样一道菜餐厅使用调味品量为家庭端 1.57倍左右。
(二)产品差异化定价能力强,有望持续进行消费升级
产品差异化明显且消费者粘性强、愿意为愉悦感付出溢价,导致调味品产品可 以差异化定价。(1)复杂的发酵工艺,导致调味品产品差异化明显。大部分调味料 (酱油、食醋、酱、豆腐乳等)制作工艺为发酵,即借助微生物作用产生一系列生 物化学变化,深加工,形成种类繁多的味道——原材料、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 酵时间(15-300天不等)、发酵步骤、微生物品类不同,味道则完全不同。调味品 加工程度深,发酵过程复杂,无法做简单的成本加成,为产品差异化定价奠定基础。
(2)调味品能带来愉悦感且占成本比例低,消费者愿意付出溢价。调味料能够 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的代价换取愉悦感— —好的味道带给人愉悦感;味道能够关联回忆和情感,消费者愿意为了“故乡的味 道”、“妈妈的味道”而付出溢价。另外,调味品占做菜原材料成本低,根据中国 饭店协会,一道菜的原材料成本中,调味品占比仅为12%(2020H1)。
调味品可以差异化定价,实现价格歧视。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能够承受的价格 不一样,消费能力偏低的群体更重视性价比,消费能力高的人则愿意为了美味需求、 便捷需求、健康需求等付出溢价。以酱油为例——工厂端和低端消费者需求低,此 类消费群体对应产品价位段6元以下(零售终端价);普通消费需求对应价位段6-10 元;美味需求对应价位段10元左右(如味极鲜、特级酱油等提鲜产品);便捷需求 (如蒸鱼豉油、红烧酱油等细分功能的产品)对应价位段10-15元;健康需求(如零 添加、有机)对应价位段15-50元。伴随消费者收入持续提升,行业有望持续进行消 费升级。
差异化定价能力强导致调味品行业盈利能力强,仅次于白酒。且差异化竞争能 造就众多优质企业。调味品差异化定价能力强,导致其终端售价相较成本的加价倍 数在食品饮料行业仅次于白酒——调味品龙头海天终端售价是成本的6.02倍,白酒 龙头贵州茅台为36.68倍,啤酒、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龙头加价倍 数分别为3.32/3.10/2.85/1.99/1.92倍。高加价倍数导致调味品链条各个环节盈利能 力均较高——生产厂家(海天味业)和渠道毛利率均实现50%+。不仅龙头企业,调 味品各参与企业盈利能力均较强,终端售价相较成本的加价倍数3倍以上(日辰直销体系除外),企业毛利率35%+,渠道毛利率40%+。
由于调味品行业可以差异化定价,可以避免价格战,且能够持续提价和消费升 级,终端价相较成本的加价倍数将持续提升,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以龙头 海天味业为例,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从10年32.99%/14.76% 提升至19年45.44%/27.06%。
调味品可以差异化定价,因此行业内企业可以差异化竞争,避开价格战,行业 可造就一批优质企业。以酱油行业为例,海天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强,因此采 取成本领先战略,重点布局消费群体占比最大的中低端价位段,进而持续进行提价 和消费升级。其他企业则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开与龙头海天的直面竞争——欣 和、中炬聚焦中高端高鲜酱油;千禾味业聚焦超高端零添加酱油。
(三)调味品生命周期长,有望催生垄断竞争格局
调味料行业消费群体中,餐饮占比60%,家庭和食品加工分别占比30%、10%。由于调味料产品差异化明显,且下游消费群体产品忠诚度高、消费惯性强,导致调 味品生命周期较长。
餐饮渠道:厨师职业习惯导致其产品粘性最强。厨师烹饪过程中撒调味料的用 量和火候主要源于师傅传承和日积月累的职业习惯,更换调味料产品对于厨师而言 有两大风险:一方面,更换调味料将影响菜品口味,或导致餐厅丢失部分老顾客(餐 厅回头客主要目的为菜品口味);另一方面,更换调味料或破坏厨师烹饪节奏和速 度,厨师将需要花较长时间重新摸索新调味料添加的时机和用量。
家庭渠道:消费者产品忠诚度相对较高主要源于味觉记忆、家庭传承。根据《盐糖脂》,不吃咸味的婴幼儿经过培养将形成咸味喜好,其对美味味道的标准主要源 于儿时家庭调味料的使用,进而影响其自主选择、促使其成年之后仍采取同样味道 的产品进行烹饪。另外,如前文表述,味道具备记忆属性,关联回忆和情感,将使 得消费者对老产品形成依赖和偏好。
产品生命周期越长的,是越好的生意——产品生命周期长的行业,竞争格局稳 定,强者恒强。飞天茅台成长时间40年以上,收入规模600亿元以上;可口可乐成 长时间100年左右,收入规模2000亿元左右;软饮料生命周期10年以下,生意属性 相对较差。
调味料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海天酱油大单品草菇老抽、金标生抽推出时间60 年以上,截至目前仍维持正增长,目前单品收入规模20亿元以上;海天味极鲜、上 等蚝油等单品规模均实现20亿元以上,厨邦特级鲜生抽收入15亿元左右,成长时间 15年以上,未来有望维持较长时间稳健增长。
产品生命周期长,马太效应将更加凸显,有望推动行业最终形成寡头垄断竞争 的格局,是打造大牛股的沃土——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占率60%,单寡头垄断竞争;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市占率45%+,双寡头垄断竞争;海天目前已经成为明显龙头, 有望打造垄断竞争地位。
三、调味品渠道粘性强,得餐饮者得天下
调味品渠道粘性强,其中餐饮渠道最强、占比最高,得餐饮者得天下。调味品 行业以餐饮渠道为主,收入占比60%,家庭和食品加工渠道分别占比30%、10%。其中餐饮渠道属性最好,易守难攻,且盈利能力较强——使用者为厨师,专业性强、 能辨识性价比,使用粘性强,调味品企业攻克餐饮渠道后可花费较少的费用进行持 续维护。家庭渠道属性次之,有品牌溢价——家庭消费者专业性相对较弱,但受益 于味觉记忆、具备相对较弱的消费粘性,且愿意给予品牌溢价。食品加工渠道虽粘 性高,但盈利能力较弱。
(一)餐饮渠道易守难攻,粘性最强
餐饮渠道粘性最强,强者恒强——12%市场(高档餐饮)被锁定,30%市场(中 档餐饮)粘性较强,58%市场(低档餐饮)依赖性价比。(1)根据美团餐饮报告, 高档及以上餐厅(人均消费额60元以上)收入占餐饮行业收入比重11.8%,且受益 餐饮行业集中度提升,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该类餐厅生存周期长且厨师具备核心 圈,其调味料使用习惯来自核心意见领袖(菜系泰斗、大师)的传承,随意更换即 被视为离经叛道,厨师和采购经理均不能擅改调味料的使用,调味品被龙头锁定。(2)中档餐厅(人均消费额31-60元)收入占餐饮行业收入比重30.0%,该类餐厅 生存周期长且厨师具备使用粘性,叠加采购经理与经销商的人脉关系等因素,调味 料供应商基本稳定,龙头通过优质经销商资源持续抢占份额。(3)低档餐厅(人均 消费额30元以下)收入占餐饮行业收入比重58.2%,淘汰、更新率高,调味料供应 商不固定。餐厅老板重点关注性价比以及菜市场摊贩人情关系——性价比助力老板 控制成本提升生存概率;由于餐厅老板在餐厅周边就近、高频采购,菜市场摊贩人 情关系影响较大。且由于低档餐厅更迭较快(生存周期平均3年以下),每一次更迭 都是龙头趁机抢占份额的时机。
中档餐厅(占比30.0%)调味料供应商基本锁定,具备厨师和采购经理两道防 线。(1)厨师使用粘性高。餐厅厨师由于长期烹饪固定菜单,调味料转换成本高— —转换调味料会影响菜品口味,减少回头客;转换调味料会打破厨师使用习惯,如 添加调味料的火候、用量等。(2)采购经理粘性强。中档餐厅设置专门采购经理职 位,其采购行为主要受经销商人脉关系和特殊利益驱动,较难发生转换。根据《调 味品营销第一书》,对于一个30万人口左右的城市,4-6家经销商即可覆盖当地70%+ 的核心餐饮客户,这部分优质经销商资源目前已经被龙头企业掌握且具备排他性。
低档餐饮(占比58.2%)调味料供应商不固定,依赖性价比和菜市场摊贩人情 关系,龙头企业优势明显。餐饮行业淘汰率高,不断更迭的主要为人均消费额30元 以下的低档餐厅。由于餐厅规模小且更迭较快,其调味料供应商不固定,调味料采购方式主要为餐厅老板就近采购,其影响因素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1)性价比:由于人均消费额较低(30元以下),人均调味品成本1.5元以下。餐厅老板专业性强, 为控制成本提升生存概率,重视调味料性价比。(2)菜市场摊贩人情关系:餐厅老 板购买调味料的地点相对较固定且频率较高,菜市场摊贩人情关系会影响其决策。人情关系的培养依赖时间,实力较强的菜市场摊贩可以覆盖周边20-30个低档餐厅老 板。优质的菜市场摊贩资源本质为优质经销商资源——依赖经销商成体系的拜访、 开发和关系维护。
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占据优质经销商资源,通过菜市场优质摊贩不算提升产品 在低档餐厅的渗透率;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强,目前成本较地方杂牌企业低10-20%且 有望持续改善,产品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
(二)家庭渠道粘性相对较弱,渠道覆盖率是核心壁垒
家庭消费者消费粘性相对较弱,主要依赖渠道覆盖率。家庭消费者消费粘性主 要源于味觉记忆(妈妈的味道)——基于产品感性消费和强记忆属性,对于家庭消 费者而言,调味料味道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是熟悉与不熟悉。成长过程中妈妈使 用的调味料助力消费者形成美味认知标准,进而影响其进入厨房之后调味料产品的 选择(大概率选择同样的调味料产品),影响下一代美味标准的形成。
虽然家庭消费者具备味觉记忆,但粘性相对较弱,且由于不够专业,无法清楚 辨别性价比,因此多种因素将影响其调味料产品的选择,如购买的便捷性、终端导 购员的游说、终端陈列促销等。因此调节料行业的家庭渠道属性相较餐饮渠道略差——消费者粘性不够强,因此调味料企业需不断细化渠道建设,增强其购买积极性;另外需不断通过广告营销、买赠促销等活动吸引家庭消费者的购买。
(三)预计餐饮渠道竞争格局将明显优于家庭渠道
预计餐饮渠道竞争格局将明显优于家庭渠道。餐饮渠道易守难攻,家庭消费者 粘性相对较弱,我们预计调味料行业餐饮渠道格局将明显优于家庭渠道。以目前酱 油渠道为例——餐饮渠道一超多强,家庭渠道竞争相对激烈。根据wind出厂口径测 算,2019年酱油餐饮渠道CR3为25.14%,第一名企业海天市占率18.49%,第二名 企业李锦记市占率仅为3.98%;家庭渠道CR3为38.57%,第一名企业海天市占率 16.95%,第二名企业欣和市占率11.61%,第三名企业美味鲜市占率10.00%。
从目前调味料企业餐饮、家庭渠道布局情况来看,龙头餐饮渠道布局多,马太 效应明显。调味料龙头在餐饮端布局早,优势明显,如传统调味料龙头海天和李锦 记,较早意识到餐饮渠道对行业的重要性,提前布局,已经形成较高的竞争壁垒, 目前餐饮渠道占其收入比重分别为60%、70%;中炬高新渠道自主拓展餐饮渠道, 17年开始公司层面将餐饮渠道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其餐饮渠道占比持续提升,19年 达30%左右。复合调味料龙头企业餐饮布局较多——颐海国际关联强势海底捞餐饮;天味食品20年开始重点发力定制餐饮渠道
(四)渠道强根源是机制和人强,抢占优质渠道的企业强者恒强
调味料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有限,新品牌很难抢占,掌握优质渠道资源的企业最 受益于集中度提升、持续放量。调味料行业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进行渠道铺设,经 销商对渠道建设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有望利用人脉资源将调味料产品推入餐饮端;有望通过成体系的终端拜访和终端陈列抢占家庭消费者的味蕾。
调味料行业优质经销商资源有限(人脉资源都是长期时间的沉淀,新经销商很 难短时间建立),且强势调味品企业渠道具备排他性(代理了自家产品之后不能再 继续代理同类型其他企业产品),新进入者很难再抢到优质经销商资源进行渠道扩 张,已经掌握优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强者恒强。
从目前渠道发展程度看,海天渠道发展最成熟、真正实现了全国化——2019年 经销商数量5806家,且仍维持高增长,19年经销商数量较18年增加999家,公司渠 道在全国范围下沉至县级市甚至乡镇市场;颐海、天味、中炬、千禾、恒顺等企业 加速全国化;涪陵榨菜推动渠道持续下沉;日辰则加速连锁餐饮客户开拓速度。
优秀的激励机制,能够保障人的积极性高、能力强,从而激发整个渠道链条的 活力。海天是调味料行业渠道标杆,其渠道强的根源在于机制强、人强——公司薪 酬、股权激励水平和考核水平远超同行业竞争对手;好的机制保障人的积极性和能 力,公司拥有优质的管理团队,以及执行力最强的销售和经销商团队。
龙头海天和颐海团队能力和机制最强。从目前调味料企业来看,海天和颐海拥 有最好的机制(高激励,严考核)——海天主要高管年薪100万以上+股权激励,薪 酬+持股市值1.5亿元以上,销售团队股权激励且薪酬分化明显,大区经理年薪50-200 万,高激励同时严考核,公司销售团队达不成目标则给予处分(影响薪酬)或淘汰。颐海国际主要高管年薪500万以上+股权激励,薪酬+持股市值3000万以上,销售团 队采取合伙人制度(师傅和徒弟共享区域税前利润比例),平均月薪4-5万元/月,同 时进行严考核——PK机制(3月一次),过程指标ABC评级。
海天和颐海团队能力最强。(1)掌舵人眼光前瞻、格局明确:两家公司掌舵人 均具备前瞻的行业眼光,较其他竞争对手更早把握行业机会,率先进行布局,通过 强机制推动公司快速发展。(2)销售团队和经销商团队执行能力强:根据wind数据, 海天和颐海销售人员人均创收明显领先,19年分别达978.60/731.56万元/人。
四、投资建议
(1)推荐传统调味品龙头及质地明显改善企业: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涪陵榨菜/恒顺 醋业/千禾味业;
(2)推荐成长型复合调味品赛道:颐海国际/天味食品/日辰股份。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