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市场规模约450亿美元
全球视野下,国产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蓬勃发展
纵观全球,生物医疗各领域快速发展带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需求高速稳定增长,预计 2025 年全球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市场规模约 450 亿美元,CAGR 约13.8%。由于行业壁垒高,我国在高端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领域国产化率目前不足 5%。少数公司前瞻性布局,利用技术平台赋能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赛道,逐步实现供给端的突破。国内企业有望凭借产业链的系统集成化、低成本产线、高效率运营、高质量产品等特点吸引国际巨头的需求向国内转移,重塑全球高分子生命科学耗材供给格局。新冠疫情的持续或成为催化剂,全球检测需求大幅上涨的同时上游海外供给能力受疫情影响难以保障,我国企业迎来切入国际供应链的黄金窗口期,并有望凭借品牌效应带动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生产的全面国际化,引领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CDMO 浪潮,看好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壁垒高筑,国产突破改变全球供给格局
欧美国家较早实现了医疗诊断及实验室的集成化与自动化,对高分子耗材的质量和稳定供应能力有较高要求,对供应链签约企业有完备的长期考核,通过考核的企业可签订长期协议并享有先发优势。考核失败的供应商须承担订制耗材研发费用和信誉损失。目前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供应链集中在国外,高分子耗材生产技术壁垒高,生产链条包含模具设计生产、注塑、自动化产线、原材料选择,需要各环节配合以满足耗材生产对精度、卫生标准、批次差异、产能、持续供应等方面的高标准。因此各环节的系统集成一站式服务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下游应用端需要的耗材种类繁多,能为品牌商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体系生产供应的能力至关重要。美国受疫情影响新冠诊断耗材产能不足,模具、自动化设备等各环节全球调配耗时 4-5 月,新产线搭建周期长达 14 个月。因此考核风险、技术壁垒、先发优势构筑了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较高的前置壁垒。中国医疗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国际企业必争之地,布局供应链本土化是必然趋势。国产耗材生产商的突破有望彰显中国制造优势,改变行业格局。
高值耗材CDMO 优质商业模式焕发生命力
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行业通常采用ODM 模式,由品牌商提出耗材的需求,由供应商完成生产工艺的集成和实现。由于耗材订制属性较强,通常由品牌商支付大部分的产线费用。供应商轻资产运营,通过技术平台赋能订制产品的生产,出售技术平台和持续服务来达成双重获利。应用端对耗材质量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采购成本,因此高端生命科学耗材毛利近80%,国产供应商将充分享受高分子耗材产能向国内转移的趋势红利,迅速打开国内和全球的生命科学耗材蓝海市场。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