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产业链简要梳理
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IVF),其中IVF技术已占据中美两国辅助生殖市场约95%市场份额。
当前主流IVF技术针对不同适应症分为三类(第四代技术我国尚未批准),其中IVF-ET/ICSI技术应用广泛,PGD/PGS技术通常为可选项目,且有一定争议性,国内应用不到1%。
截至2020年12月,国内共有536家辅助生殖机构,2018年-2020年机构数量复合增速仅有3.75%,增长缓慢。
资料来源: 卫建委,太平洋研究院
辅助生殖业务壁垒较高,牌照是最核心资源。
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要求较高且申请流程较长,且增量空间有限,未来仍将是辅助生殖行业的重要壁垒。
536家机构中拥有AIH牌照机构536家,IVF-ET/ICSI牌照机构411家,PGS/PGS牌照机构78家。
IVF牌照审批标准高、周期长,受到政策严格监管。
IVF 牌照申请需要通过卫健委专家评审,试运营一年后方可申请开展AID、AIH业务,这个过程通常需要4-5年,一般机构在执业约6年后才能取得IVF相关的技术要求更高的准入证书。
辅助生殖产业链
辅助生殖行业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医药供应互联网辅助生殖医疗平台终端服务”为体系的产业链。
中国辅助生殖产业链情况梳理:
上游主要为药物、检验试剂、器械供应商,可满足辅助生殖过程中的药械需求。主要由海外企业寡头垄断。
辅助生殖产业链上游主要逻辑是进口替代。
中游主要指两类企业:提供泛健康经期管理及垂直不孕不育服务的”互联网”辅助生殖的企业。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辅助生殖”的渠道创新,获取丰富的资源,可实现精准获客。
下游是辅助生殖服务机构,受政策严格控制,目前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供给不足,市场分散。
整体而言,辅助生殖市场的上游和下游门槛较高,也聚集了产业的主要价值量,其中下游辅助生殖服务的价值量尤其可观。
根据中国育儿网的数据,在试管婴儿费用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环节的费用占比超过50%。
从市场格局来看,辅助生殖行业具备明显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先发者具备明显优势。
此外,辅助生殖行业正反馈效应明显,头部机构有望实现强者恒强。
国内辅助生殖市场仍由公立医院主导(市占率90%以上),在全国获批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占比达92%;对于各类技术中实施难度最大、妊娠率最高、牌照最为稀缺的第三代试管婴儿市场,获批参与的公立医院达44家,占比更是高达96%。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若将IVF取卵周期数作为衡量市场份额的标准,辅助生殖服务机构CR5的市占率仅为18.4%,且除中信湘雅外各医院市占率均未超过5%。
整体来看,行业先发者在获医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室管理体系、技术实力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