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优秀龙头有望价值重估,新材料发展空间广阔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余嫄嫄、王海涛)

1 行业数据回顾及展望

全球经济指标基本恢复

随着新冠疫情趋于稳定,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 数据在 2020 年 4 月份下滑至多年来新低的 39.60 后连续回升,2020 年 7 月回到 50 之后至今持续保持在 50 以上。发达经济体制造业 PMI 同样触底后回 升,目前已经回到了疫情前水平,美国 ISM 及欧元区制造业 PMI 均在 2021 年上半年触及 2008 年以来 新高水平,而日本制造业 PMI 也已经接近 2018 年的前高水平。

2021 年 10 月 12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 2021 年全球经 济增长 5.9%,相较 7 月的报告下调了 0.1 个百分点,并预测 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4.9%。其 中,2021 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 5.2%,较 7 月的预测下调 0.4 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将增长 6.4%,较 7 月上调 0.1 个百分点。出口层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均回到了疫情前水平,美国、中国及日本出口增速均在 2021 年上半年触及 2007 年以来新高水平,三季度增速开始回落。



2021 年 1-9 月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均大幅增长

2021 年 1-9 月,国内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化学纤维业、橡胶和塑料制品等子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 润均出现十年来最高同比增速。一方面由于 2020 年基数偏低,另一方面 2021 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 格大幅上涨也导致行业内公司收入及盈利增加。

价格方面,化工 PPI 指数当前已经回升至 2017 年前高水平。从具体产品价格来看,截止 2021 年 11 月 20 日,2021 年年内均价较 2020 年均价上涨的产品占 99%,涨幅超过 50%的占比 39%,其中 13 个品 种均价同比翻番以上,分别是醋酸乙烯、醋酸、醋酐、盐酸(31%)、EDC、BDO、PTMEG、氨纶 40D、 硫磺、硫酸、草甘膦、三氯乙烯、双酚 A。即需求恢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叠加“能耗 双控”政策影响供应受限,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在 2021 年前三季度大涨。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重点跟踪的 92 个产品中,共有 8 个产品价格目前处在历史最高分位,分别是煤 焦油、炭黑、醋酸乙烯、原盐、BDO、PTMEG、磷矿石、硝酸铵,有 28 个产品处于 70%以上,处于 高分位的产品价格多集中于煤化工、氯碱、农化、氟化工等产业链;另一方面,TDI、粘胶短纤、涤 纶短纤、浆粕等产品价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多集中于化纤等产业链。



从库存数据来看,在 2020 年疫情影响之后,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均 经历了从累库到去库、库存触底再次补库的变化。考虑到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我们判断当前化学 原料及制品公司产成品库存水平仍然较低,化学纤维业公司产成品库存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橡胶和 塑料制品业公司产成品库存水平或处于偏高水平。

需求端展望:内需放缓,外需或将持续拉动部分化工产品需求增长

从国内市场来看,汽车、地产、家电等市场均在需求快速回升后有所减缓。汽车在 2021 年产量及销 量均出现小幅增长,2021 年 1-10 月汽车产量同比增幅为 5.6%,销量同比增幅则为 6.4%。房屋施工面 积以及竣工面积 2021 年累计同比也有小幅增长。家电行业除了彩电外,空调及冰箱的产量累计同比 也实现了小幅增长。

国际市场: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

从海外情况来看,随着主要消费国疫情趋于平稳,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尤其是处于纺织服装 产业链、农药化肥(关注相关出口政策)产业链、海外地产、家电产业链等的相关产品。在中国率先摆脱疫情的背景下,国内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体系的恢复领先全球。我们判断,长 期来看,国内的化工产业将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



供给端展望:行业开始扩产,龙头占比高

疫情之后,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经历了触底反弹,且在 2021 年一季度达到极高峰 值后开始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1 年 1-10 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 17.8%;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 31.3%;塑料与 橡胶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 17.0%。

2021 年 1-10 月份与 2019 年 1-10 月份相比,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 上涨,代表着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恢复至疫情前以上的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 学纤维制造业及塑料与橡胶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较 2019 年同期上涨 9.2%、4.3%、10.2%。

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据来看,2021 前三季度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为 5645.05 亿元,同比增长 29.75%,扣除涤纶板块后同比增长 10.79%。新增投资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从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数据 来看,中国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万华化学、中化国际在建工程较高,合计占比达到 60.02%, 新增产能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成本端:2022 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油价或将承压震荡

需求恢复推动油价在 2021 年持续反弹。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2021 年 WTI 均价为 67.74 美元/桶, 同比上涨了 74.99%,Brent 均价为 70.55 美元/桶,同比上涨了 65.92%。2021 年,国际油价延续了 2020 年二季度以来的反弹趋势。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以及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的需求恢复,是推 动油价反弹的主要因素。WTI 从年初的 47.62 美元/桶上涨至 10 月末的 84.65 美元/桶,涨幅达到 77.76%;Brent 从年初的 51.09 美元/桶上涨至 10 月末的 86.4 美元/桶。进入 11 月之后,迫于通胀压力,美国呼 吁其他五个国家一起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力图通过降低油价来缓解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11 月末,“新冠病毒”出现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并在南非等地爆发,引发市场对新一波疫情爆 发的担忧,导致油价出现大幅下跌。

需求复苏是油价恢复上涨的主要拉动力。全球原油需求在 2020 年大幅下降到约 9079 万桶/日的水平。根据 OPEC 2021 年 11 月月报,全球经济活动正从疫情的负面冲击中缓慢恢复。2021 年以来,全球原 油需求逐步回升,尤其是 OECD 经济体的需求稳健复苏。展望未来,需求复苏仍将是未来拉动油价 上涨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市场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根据 OPEC 预测,2021 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 到 9644 万桶/日,较 2020 年的需求水平同比回升 5.65%,预计 2022 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 10059 万桶 /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石油库存水平显著下降。随着需求复苏,全球石油库存也开始拐头向下,呈现出库存去化的良好态 势。OECD 整体的陆上商业石油库存已经下降到 28 亿桶附近,同比减少了 3.74 亿桶,比近五年均值 下降了 2.06 亿桶。分品类来看,原油库存、成品油库存水平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分别较近五 年同期水平低 1.18 亿桶和 0.89 亿桶。

美国抛储 VS. OPEC+ 增产,市场博弈加剧。11 月 4 日,OPEC+部长级会议召开,然而本次会议却没有 响应市场的增产呼声,继续保持原计划的 12 月增产 40 万桶/天的增量不变。11 月 23 日,白宫发表声 明,美国计划从其战略原油储备中释放约 5000 万桶原油。

其中, 3200 万桶将在未来几个月以交换 方式从美国战略储备库中释放, 1800 万桶将根据先前授权的出售加速释放,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释放 储备原油规模最大的计划之一,超过 2011 年利比亚动荡以及 1991 年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的抛储规模。根据计划,这批原油最早将在 12 月中下旬开始释放。此外,日本、韩国、中国、印度、英国等国家 也纷纷响应,愿意共同抛储来平抑油价,总释放量有望接近 7000 万桶。供需双方对于油价诉求的分 歧初露端倪。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22 年油价恐震荡加剧。近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爆发,导致在当前时点判断 2022 年油价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突然出现让未来全球疫情的走势重新变得 扑朔迷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原油市场需求复苏的强度和节奏;OPEC+应对美国等国家抛储 的行为十分暧昧,根据 12 月 2 日召开的新一期部长级会议决议,未来仍将继续维持稳步增产的节奏;

考虑到伊核协议谈判有望在年底前重启,以及美国意欲摆脱高油价带来的通胀压力,未来原油供应 超预期增加的选项是存在的;在供需基本面之外,还不能忽视美国可能在 2022 年 6 月前完成 Taper 并在下半年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等金融因素的影响。综合以上不确定性,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预计 2022 年 Brent 价格中枢或将维持在 2021 年的水平,约在 65 美元/桶左右,但是剧烈震荡恐怕难以避免, 尤其是考虑到 OPEC+增产、美国加息等事件出现的概率较大,2022 年下半年油价可能会迎来更大的 下行压力。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2021 年前三季度全行业业绩大幅增长 根据申万化工分类,剔除掉部分主业脱离化工业务及 2019年后上市财务数据披露不完整的上市公司, 化工行业共 310 家上市公司。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 及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全行业营收整体下滑,收入合计 40,992.15 亿元,同比下降 16.50%。2021 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全行业营收整体大幅上升,收入合计 39,565.46 亿元,同比上升 33.17%,较 2019 年前三季度 上升 7.59%。

2021 年前三季度各化工子行业营业收入全线大涨。除氯碱子行业外,其余 30 个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 较 2020 年同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 25 个涨幅超过 20%。氯碱子行业主要受中泰化学及天原股份营 收缩减影响,这两个公司营收同比分别下降 50.82%和 47.49%。氨纶和聚氨酯子行业营收涨幅超 100%。报告期内氨纶子行业景气上行,华峰化学及泰和新材均实现营收接近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报告期 内海外聚氨酯工厂开工率不足,订单回流国内,万华化学全线产品量价齐升,实现营收 1073.18 亿元, 占聚氨酯子行业总营收超 75%,同比增长 116.43%。

考虑 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2021 年各化工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较 2019 年同比增长也十分明显。31 个子行业中 27 个实现了正增长,其中 22 个涨幅超过 20%。氨纶营收涨幅达 371.62%,主要因为华峰 化学 2019 年前三季度营收基数较低。环比来看,受到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能耗双控的影响,2021 年第三季度营收较第二季度 涨跌互现。19 个子行业实现了正增长,石油贸易、磷化工及磷酸盐、钾肥营收环比增幅超过 20%。石油贸易子行业中,ST 海越收入环比增速达 47.68%,贡献了主要增量。



化工子行业归母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在申万分类的 31 个化工子行业中,2021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 润同比增长的子行业共有 27 个,涨幅超过 100%的子行业有 18 个。其中,纯碱子行业涨幅达到 1,939%, 子行业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其中远兴能源、山东海化及和邦生物均实现扭亏为盈;由于 2020 年同 期基数较低,三友化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速超过 4,000%。除纯碱外,盈利增速前四的子行业 均隶属化肥行业:磷肥、氮肥、钾肥子行业的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均超过 500%。除纯碱外,前三季度 另一个扭亏为盈的子行业为粘胶。

2021 年前三季度受到化工品价格普涨的影响,整体归母净利润与疫情前 2019 年前三季度比也普遍提 高,仅 4 个子行业归母净利润相比 2019 年前三季度下跌,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涨幅超过 1,000% 的有 2 个子行业,分别是氨纶和磷肥。2021 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第二季度增长的子行业仅 8 个,其中粘胶、氟化工及制冷剂涨幅超 过 100%。环比显著改善的子行业还有磷化工及磷酸盐、磷肥等,增速分别为 68%及 18%。(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1 年前三季度全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20.76%和 7.23%,同比分别提高了 1.87pct 和 3.08pct;与 2019 年前三季度相比也分别提高了 4.64pct 和 3.17pct。行业 ROE(摊薄)大幅提升,2021 年前三季度 ROE(摊薄)为 10.99%,同比 2020 年前三季度提升 5.56pct,较 2019 年前三季度也提升了 3.83pct。

分子行业来看,前三季度 31 个子行业中 ROE(摊薄)大于 10%的子行业有 15 个,氨纶、聚氨酯和磷 肥的盈利能力居前,ROE(摊薄)分别为 32.74%、27.31%和 25.05%。从销售毛利率来看,毛利率最高 的子行业为日用化学品,销售毛利率达 43.86%,且行业毛利持续维持在 40%以上。其他子行业中, 钾肥、氨纶、钛白粉、其他化学原料、纺织品化学用品及纯碱销售毛利率均高于 30%。从营运能力 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子行业是涤纶和石油贸易,存货周转率最高的是氯碱和氮肥。

从变化来看,销售毛利率、ROE(摊薄)相较 2020 年前三季度和 2019 年前三季度均实现增长的子行 业分别有 16 个和 25 个。其中氨纶子行业的 ROE(摊薄)提升最为明显,较 2020 年同期提升 22.15pct。



2021 年前三季度盈利情况大幅向好,31 个化工子行业全部盈利。销售毛利率与 2020 年相比,油料油 漆子行业小幅下滑至 30%以下,氨纶行业毛利率提升至 38.97%。销售毛利率相较于 2020 年前三季度 及 2019 年前三季度均有提升的子行业有 16 个,占比 52%。2021 年前三季度 ROE 与 2020 年前三季度 相比,石油贸易、改性塑料、油料油漆、轮胎和纺织品化学用品有所下降,其他子行业均有不同程 度的提升。与 2019 年前三季度相比,磷肥、氨纶同比增幅均超过 20%。而石油贸易、油料油漆、轮 胎、纺织品化学用品及氟化工行业 ROE 有所下降。

小结及展望

2021 年前三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需求从疫情中恢复;截止 2021 年 11 月 20 日,2021 年年内 均价较 2020 年均价上涨的产品占 99%,涨幅超过 50%的占比 39%,我们重点跟踪的 92 个产品中,共 有 8 个产品价格目前处在历史价格区间最高分位,分别是煤焦油、炭黑、醋酸乙烯、原盐、BDO、 PTMEG、磷矿石、硝酸铵,有 28 个产品处于 70%分位以上。

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全行业营收整体大幅上升,收入合计 39,565.46 亿元,同比上升 33.17%;归母净 利润合计 2,533.87 亿元,同比增长 131.32%。行业毛利率、净利率、ROE(摊薄)分别上升 1.87pct、 3.08pct 和 5.56pct,达 20.76%、7.23%和 10.99%。2021 年第三季度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能耗双控影 响下部分企业开工受限,化工品价格持续高位,当季度行业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84.45 亿元, 环比第二季度上涨 5.09%;实现归母净利润 847.72 亿元,环比下跌 9.13%。

展望四季度及 2022 年, 需求端从国内市场来看,汽车、地产、家电等市场均在需求快速回升后有所减缓。农业领域,全球农 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化需求环比向好但需关注国内相关出口政策。从海外情况来看,随着海外疫情 逐渐受到控制,化工品出口有望持续回暖。尤其对于纺织服装产业链,海外地产、家电产业链等相关 产品。疫情下的 2021年,国内化工乃至整个产业体系的快速恢复领先全球。我们判断,长期来看,国 内的化工产业将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 军工等领域关键材料的自主化日益关键,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供给端来看,疫情之后,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经历了触底反弹,且在 2021 年一季 度达到极高峰值后开始回落的历程。2021 年 1-10 月份与 2019 年 1-10 月份相比,化工各子行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代表着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恢复至疫情前以上的水 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及塑料与橡胶制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 较 2019 年同期上涨 9.2%、4.3%、10.2%。

成本端, 2022 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即使在乐观的情况下,预计 2022 年 Brent 价格中枢或将维持在 2021 年的水平,约在 65 美元/桶左右,但是剧烈震荡恐怕难以避免,尤其是考虑到 OPEC+增产、美国 加息等事件出现的概率较大,2022 年下半年油价可能会迎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2 碳中和背景下产业升级与集中度提升,看好优质龙头公司与民营油气公司

碳中和及对行业的影响

从宏观来看,气温升高最大的影响是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的爆发,甚至自然界的物种会因为适 应不了温升的变化而消失。人类社会能够接受 2 摄氏度的气温上 升。如果 2100 年温升控制在 2 度的话,那么 2050 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该不超过 450ppm。但是,2011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已达到 430ppm。如果不加以控制,到 2030 年二氧化碳当 量浓度将超过 450ppm,到本世纪末将超过 750ppm,上述结果可能导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 (1750 年)高 3.7-4.8℃。在此背景下,全球各经济体逐步达成共识,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碳达峰和碳 中和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消费占比高、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发展痛点。同时,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还 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最后,实现碳中和的宣言还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应 对单边主义的挑战,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三条投资逻辑或将受益。第一,能耗高、污染高的子行业可能将迎来 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生产过程环保处理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有望 获得更多资源的青睐,行业的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第二,低碳能源、高碳原料低碳化处理、有助 于终端应用节能降碳的新材料等子行业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多发展机会,比较典型的子行业包括但不 限于:属于低碳能源的天然气(LNG),属于高碳原料低碳化处理的煤化工,属于有助于终端应用 节能降碳的新材料的碳纤维、改性塑料、可降解塑料等;第三,从事储能和碳捕捉、碳封存的公司。目前来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比较成熟的路线有两个,一个是低碳能源、可再生 能源发电+储能,另一个是碳排放+碳捕捉、碳封存。因此,从事储能和碳捕捉、碳封存的企业有望 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



优秀龙头企业持续扩产,保持成长性

从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变化中可以看出,大炼化板块荣盛石化及东方盛虹正处产能快速扩张期;而 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则保持着稳定的持续扩张及固定资本的增长。卫星化学和新和成刚刚完成较大 规模的在建工程向固定资产转化。

从具体扩产计划上,万华化学与华鲁恒升均保持在原主营业务上进行上下游纵向拓展和横向产能扩 张,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控股分别投资的大炼化项目都在建设中,随着未来在建工程转固,其固定 资产将持续快速增长,2022 年公司的产能及对应的营收和净利润预计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卫星 化学 C2 一期项目已经于 2021 年上半年投产,二期项目继续建设,预计将于 2022 年投产。

优秀龙头企业不仅在原有主营业务上持续扩产,同时保持着偏高或者持续上升的研发支出占比,为 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因此他们都在新材料的各个相关领域有所涉足和布局,逐渐开 拓公司的业务板块,寻求新的发展领域,维持着较高的成长性。



传统领域向新能源材料延伸

龙头企业近年来在主营业务扩展的过程中,陆续从传统领域向新材料,尤其是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 延伸,其已经突破或者规划中的产品包括应用于光伏行业、锂电池行业及风电行业的一些组成原材 料,也包括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的工程塑料及纤维等,也有一些涉足可降解塑 料、生物合成等符合绿色环保、减碳减排的重要行业。

新材料大部分是深加工、技术壁垒相对偏高的化工品,但仍然基于基础化工的合成工艺进行。其中 相当一部分材料源于 C2/C3 烯烃产业链及芳烃产业链,初始原材料依然是石油、煤炭以及石油气/天 然气等。因此,这些优秀的龙头企业对于新材料的研发和量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相对成 熟的化工品业务带来稳定的现金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能力进行新产品的试错研发,另一方面充 裕的原材料供给以及上下游配套也帮助他们大规模降低成本,不会受到资源限制。万华化学、华鲁 恒升等行业领军者已经成功证明了他们在自身领域优秀的突破能力,东方盛虹集团的斯尔邦石化深 耕于国内独创的 MTO 技术并由甲醇为原材料已经成为与跨国公司媲美的光伏 EVA 胶膜粒子供应商, 而荣盛石化及东方盛虹作为民营大炼化的极少数参与者,拥有足够的乙烯资源可作为新材料的储备。

相比传统领域,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对龙头企业而言挑战也是与机遇并存的。尤其是新能源材料的下游企业对于新进入者的接纳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验证周期。虽然当前不论是 光伏、风电还是锂电池的需求增速都非常快,导致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因此验证周 期较前几年有所缩短,但是目前即使稳定量产之后,依然需要 3-6 个月验证周期通过后,新进入者才 可能进行批量供货。这也是当前新能源市场材料虽然规划不少,但是 1-2 年内供需缺口恐怕依然存在 的主要原因。



民营油气炼化:相关公司业绩增量较大,对行业影响深远

民营炼化崛起,石化产业加速转型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期。“十三五”以来,目标是着力破解产能过剩,淘汰落 后产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发展逐步加速,步入了由大向强的转型期。虽然炼 油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一体化、规模化的装臵并不多,千万吨级炼厂占全部炼油产能仅一半左右。因此,未来少油多化、提高集中度和规模化仍然是炼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的民营大炼化项目主要是基于大型聚酯企业集团的发展,从下游聚酯产品开始向上游扩展,因 此在装臵设计上尽量增加了芳烃和烯烃的产出,工艺核心都是除了常减压装臵产生的石脑油外,还 采用加氢裂化,尽可能将重质组分裂化为石脑油及轻组分以增加化工品产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18 年民营企业的乙烯产能所占份额仅 9%,随着民营炼化项 目陆续投产,预计到 2025 年该占比可达到 26%;而 PX 的民营企业产能 2018 年占比为 26%左右,2019 年随着浙石化和恒力石化的投产,民营 PX 占比首次超过了 50%。可以看出,PX 作为聚酯上游原材 料, 是民营大炼化配套扩产的主要领域。除此之外,民营大炼化的终端产品也在向高端化和差异化过渡。除了原有聚酯产品以外,烯烃 和芳 烃下游也开始规划工程塑料、橡胶制品、其他化纤产品如尼龙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

民营炼化产品设臵通常少油多化,且均是由化纤产业链向上延伸,因此芳烃占比更多。根据中国石 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仅恒力石化及浙石化一二期新增乙烯就达到了 570 万吨/年,而对二甲苯 PX 新增产能达到 1250 万吨/年,大大填补了目前国内烯烃市场的供需缺口。


中国民营炼化将居世界前列

未来五年主要石油炼化产品的扩产将来自中国。但全球产品结构可能存在分化,截至 2025 年,丙烯 及对二甲苯的新增产能大多数来自中国,但美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依然有不少乙烯产能投产。乙烯新 增产能中中国占全球接近一半,而丙烯和 PX 的新增产能中中国的占比分别达到了 66%和 63%。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炼油工业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十四五” 期间,民企仍有数个世界级炼厂将建成投产并淘汰部分落后产能,预计到 2025 年,民企炼油能力将 达到 2.94 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能力之比升至 30%。

中国目前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速要高于供应量的增 速。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现代化、高效的世界级装臵先后在中国投产,行业积极寻求利用大型联 合装臵的新技术和规模经济来改善生产的现金成本。石化产品中国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为新旧炼 厂创造了机会,通过未来炼厂的最新技术,可以生产出比燃料价值高出 1500 元/吨的化学品,这 也奠定了中国民营大炼化等企业持续创新扩产,充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后,未来跻身世界化 工企业前列的基础。



其他受益于碳中和、集中度提升的方向

可降解塑料空间可期

“禁塑令”全面落地, 2020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 治理的意见》;2020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 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2020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 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并制订相关 塑料制品禁限的管理细化标准;2020 年期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 22 个省份,新疆、西藏等 5 个自治区、北京、上海等 4 个直辖市,陆续出台各省市自身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具体意 见和方案。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 GB/T 20197-202X《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 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目前该 标准已进入征集意见阶段,在正式发布实施后将全部代替标准 GB/T 20197-2006。)可降解塑料指在 自然界各种条件下,能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 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类塑料。

可降解塑料根据聚合原料和分解方式,分为多种:CO2基聚合物、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 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主要产品有 PLA、PHA 等。石化 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以化学合成方法将石化产品单体聚合而得的塑料,典型产品包括 PBAT、PBS、 PBSA 等。PBAT 的主要市场是塑料包装薄膜、农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根据中 商产业研究院、中国塑协的数据,2019 年一次性食品包装和餐具、农用薄膜、塑料袋三个应用场景 的塑料用量达 743 万吨。

2020 年,全球 PLA 产能达到 680 kt,市场规模约为 420 kt。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和 日本等。美国 NatureWorks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 PLA 生产企业,产能为 180 kt/a;泰国 Total Corbion 公司 是第二大生产企业,产能为 75 kt/a;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三大生产企业,产能为 65 kt/a。2020 年,国内 PLA 消费量约 240 kt,2015—2020 年,国内 PLA 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 34.2%。2020 年, 我国 PLA 的进口量为 25.7 kt,出口量不足 3000 t。目前,国内有较多 PLA 的新建、拟建以及扩建项目。

PBAT 既有良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又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PBAT 成 膜性能良好,通常与 PLA 等共混改性制成终端产品,可用于于塑料包装薄膜、农用地膜、一次性用 具等。截至 2021 年 7 月,我国 PBAT 年产能约为 333 kt。

PGA,又称聚羟基乙酸,是一种单元碳数少、具有可完全分解的酯结构、降解速度快的脂肪族聚酯 类高分子材料。PGA 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但是目前国内技术不成熟, 相对市场主流推广的 PBAT,PLA 等降解塑料而言,价格较高,以国外进口为主,其市场供应量较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进口替代,下游高速发展,关键新材料领域迎来发展良机

新材料:进口替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新材料是支撑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基础,在我国制造业转型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中 国工程院数据,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快速扩张,从 2010 年的 0.65 万亿元增长到 2019 年 的 4.57 万亿元。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达国家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出口不断设臵壁垒,我国 新材料产业亟待在不同下游领域进行进口替代。

根据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所罗列的 350 种新材料,新材料 可分为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其中化工新材料达 123 种,化工是新材料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未来新材料产业将长期得到政策扶持,在政策支持的重点 攻关项目中实现突破,并成功将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企业将大有可为。

芯片需求持续提升,半导体材料进口替代意义深远

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云计算和大数据、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 芯片需求持续提升。根据 WSTS 数据,2021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将达 5509 亿美元,增速预计达 25.1%。其中亚太地区 2021 年销售额可达 3347.05 亿美元,增速约 27.2%。2021 年将开启半导体产业新 一轮高速增长期,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将引领此轮新增长。



根据 SEMI 与 ICMtia 数据,2021 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 371.8 亿美元,中国大陆晶圆制造材 料市场规模约 585 亿元;2021 年全球封装材料市场规模约 215.6 亿美元,中国大陆封装材料市场规模 约 384 亿元。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于 2020 年超越韩国,预计 2021 年将进一步拉大与韩国距 离。分品类来看,硅仍是主要的半导体材料,占比达 40%,光掩模、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电子气 体占比也在 12%以上。从增速来看,工艺化学品 2021 年同比增速最高,达 9%,整体半导体材料市场 规模同比增速约为 7%。随着下游需求的进一步打开与进口替代的持续推进,预计半导体材料市场规 模将加速增长。

关注制程迭代带来的先进材料需求。从芯片制程市占率来看,我国在先进制程芯片的市占率仍然较 低。半导体材料产业体现了相同的趋势,以光刻胶为例,根据 ICMtia 数据,2021 年我国光刻胶总产 能达 58 万加仑,但先进制程的 KrF 和 ArF 光刻胶产能占比仅为 3.67%,国产光刻胶的技术成熟度仍然 较低。芯片制程迭代会对国产半导体材料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技术创新仍然是半导体材料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第三代半导体蓬勃发展有望开辟半导体材料的“新战场”。第三代半导体也称为“宽禁带”半导 体,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高频使用的特点,在国防、5G、新能源快充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的数据,2020 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 应用)市场规模约 120 亿元,2017-2023 年复合增长率约 18-20%。从材料占比来看,碳化硅、氮化 镓为基础材料的第三代半导体占比不断提升。相较于硅基半导体,碳化硅与氮化镓在禁带宽度、 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热导率、击穿电子强度等技术指标上更具优势,未来的高增长具有确定性。从第三代半导体的成本构成看,衬底材料占总成本的 55%以上,碳化硅/氮化镓衬底有望成为半导 体材料产业的新“蓝海”。



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爱集微咨询数据,2020 年 SiC 导电型衬底市场规模约 10.5 亿元, 国产化率为 21.9%;SiC 半绝缘型衬底市场规模为 8.34 亿元,国产化率为 51%。半绝缘型衬底的下游 是军工、通信等射频器件,2008 年《瓦森纳协定》就对 SiC 半绝缘型衬底材料进行明确的限制,部 分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协定成员国对我国实施严格禁运。在此背景下,以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为代表 的国内企业开始进行进口替代,根据天岳先进招股说明书,其在半绝缘型衬底的全球市占率目前已 达 30%。相对而言,导电型衬底的国产化率较低,国产导电型衬底市场空间巨大。

国产半导体材料市占率不断提升,但仍远不能满足国内半导体市场需求。根据 ICMtia 数据,我国半 导体材料国内市占率从 2010 年的 14.1%提升到了 2020 年的 26%,实现量产采购的材料数量从 2008 年 的 20 种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123 种,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从整体国内市场规模 来看,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的产出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替代正当时。

半导体材料板块维持高景气度,半导体材料企业业绩全线向好。2021 年前三季度半导体材料企业业 绩大幅增长,硅片、工艺化学品等子行业归母净利润涨幅居前。近年来我国硅片生产的技术水平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对而言,光刻材料、抛光材料及先进封装材料的部分产品成熟度仍较低。



面板产能转移,OLED 显示材料需求看好

LCD 面板增速放缓,OLED 面板市场逐渐打开。根据 DSCC 的预测数据,2021 年 LCD 面板的产能约为 305.9 百万平方米,AMOLED 面板产能约为 29.6 百万平方米。相比 LCD 面板,OLED 面板具有更轻薄、 亮度高、功耗低等诸多优点。三星、LG 等国际厂商近年来 LCD 面板营收大幅收缩。根据 DSCC的数 据,三星面板业务中,LCD 面板的营收占比已由 2016 年四季度的 46.1%,降至 2019 年四季度的 13%。

我国企业取得了全球 LCD 面板的主要市场份额。根据 DSCC 对 LCD 面板市占率的预测,三星和 LG 在 LCD 面板的全球市占率将从 2016 年的 19%和 20%降至 2022 年的 3%与 7%。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 LCD 面板产业的市占率逐年提升,京东方 LCD 面板市占率将由 2016 年的 12%提升至 2022 年的 24%,截至 目前,全球 LCD 面板市占率前四均为我国企业。

OLED 面板与材料产销量步入高速增长期,关注智能手机屏幕带来的 OLED 材料需求。根据 UBI Rsearch 的数据,2019-2023 年全球 OLED 面板产能年化增速将达 18.41%,我国 2021 年 OLED 面板产能将达 11.42 百万平方米,韩国仍将是 OLED 面板产能的主要来源。根据 DSCC 数据,手机屏幕将成为 OLED 材料 营收放量的主要来源,2021 年全球 OLED 材料相关营收将达 19.33 亿美元。



显示材料企业业绩强势复苏,偏光片、混晶材料等子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居前。2020 年受疫情 影响,显示面板与材料企业开工受限,多数显示材料企业大幅下滑。进入 2021 年以来,面板行业需 求复苏,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显示材料和面板企业提价,在海外显示材料企业仍受疫情扰动的背景 下,我国显示材料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材料空间巨大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奠定基础,“十四五”国内光伏装机有望快速增长: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 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 2019 年能源消费总量为 48.6 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 15.3%,已提前 1 年完成预定目标。考虑到我国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目 标为 25%,预计我国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有望超过 20%,据此可推算十四五期 间我国光伏+风电年均装机量预计应达到 130-160GW,其中光伏年均装机有望达到 85-100GW。

全球“脱碳”目标确立,光伏需求有望稳定较快增长:当前,尽快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拜 登就任以后,美国已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计划投入 2 万亿美元在交通、建筑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在 政治上把气候变化纳入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继续推动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即 2035 年电力部门实现碳中和,2050 年实现 100%清洁能源,实现净零排放。欧盟委员会提出到 2050 年欧洲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同时为 2030年设定了减排中期目标,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要比 1990 年的排放水平减少 55%。日本首相菅义伟则于 2020 年 10 月宣布日本将于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 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脱碳”周期,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维持稳定较快增长。整体而言, 中银电新团队预计 2021-2023 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约 165GW、220GW、270GW,同比增速分别约 25%、33%、23%,其中国内需求分别为 55GW、75GW、95GW,同比增速分别为 14%、36%、27%。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同样需要储能电池的大力发展。目前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最高的依然是交通领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目标到 2025 年,我国新 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国内新 能源汽车结构性增长空间很大。同时,海外主要发达国家也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全球新 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将高速发展。据 GGII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 1,336GWh。

在 11 月 13 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沃尔沃、福特、通 用、梅赛德斯-奔驰、比亚迪和捷豹路虎签署了《关于零排放汽车和面包车的格拉斯哥宣言》,承诺 到 2035 年在全球“主要市场”停止销售内燃机汽车,到 2040 年在全球范围停售。至此已经明确全面 停产停售燃油车时间的企业有:林肯、丰田、捷豹路虎、长安、北汽、海马、沃尔沃、宾利、奥迪、 通用、奔驰、比亚迪。其中福特旗下林肯将在 2022 年停产燃油车,成为最早全面停售停产燃油车的 品牌。

新能源材料空间广阔

受益于政策支持与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行业不论是一次清洁能源还是储能都将快速扩张,同 时可能为相关新能源材料带来高速的需求增长。

其他新材料

碳纤维:军品稳定增长,风电引领民品应用不断扩大

全球碳纤维需求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全球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从 2010 年的 4.27 万吨提高到 2020 年的 10.69 万吨,年均增长率约 9.61%。其中,2020 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需求增速显著放缓,仅 同比增长了 3.05%。从下游需求的结构来看,2020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最大的三个领域仍然分别是风 电叶片、航空航天和体育休闲,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 29%、15%和 14%。风电市场依然保持了 20%的 强劲增长,而航空航天市场的需求量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民用航空、公务机受影响较大)。从产 品模量的角度来看,小丝束和大丝束分别占 40%以上,是用量最大的品种。



中国碳纤维需求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 45%。2020 年中国碳纤维消费规模估计为 4.89 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比重 提高到 45.7%。2010 年-2020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 17.92%,比同期全球市场的年均 增速高 8.31 个百分点。尤其是 2017 年以来,每年增速均在 20%以上,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近几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的快速增长,既得益于国内产品质量提升、规模扩张,也有风电等下游领域需 求旺盛的因素。

风电叶片已经超过国内需求的四成。从应用领域的机构来看,风电叶片、体育休闲是目前中国碳纤 维市场应用最重点的领域,占比分别为 41%和 30%。尤其是风电叶片需求快速增长,2020 年约消耗 2 万吨碳纤维,同比增长约 44.9%,是 2017 年消费量的 6 倍以上。中国的碳纤维应用仍然集中在中低 端领域,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上的应用仍然很少,这与全球碳纤维的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区别,体 现了我国碳纤维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仍十分不足,而这也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未来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

风电快速发展有望引领碳纤维需求持续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得以确定,可再生能源 未来将迎来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2020 年 10 月,风电行业发布《风能北京宣言》,“宣言”呼吁在 “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3060”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 5000 万 千瓦以上。2025 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 6000 万千瓦,到 2030 年至少达到 8 亿千 瓦,到 2060 年至少达到 30 亿千瓦。



碳纤维在风电中的应用具有优势。未来风电机组向大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确,超 长叶片将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相比,碳纤维可以达到 20%-30%的减重效果,而且刚性和强度 更加优异。另外,通过采用气动效率更高的薄翼型和增加叶片长度,能提高风能利用率和年发电量, 从而降低碳纤维综合使用成本。

特种表面活性剂:进口替代,差异化竞争寻找突破口

根据中国洗协表委会数据,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表面活性剂产量累计 369.6 万吨,销量 362.4 万吨, 较 2019 年 340.8 万吨和 336.7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8.45%和 7.63%。2020 年下半年受疫情趋缓需求反弹影 响,国内表面活性剂主要企业产销量分别实现 18.5%的同比增长且趋势一直延续到年底。2021 年上半 年原材料大幅涨价也支撑表面活性剂价格不断走高,表面活性剂企业产销情况持续保持良好。

特种表面活性剂进口替代稳步推进,国内企业有望凭借高性价比逐步拿下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 表活出口业务快速增加,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净进口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 截至 2020 年,中国非离子表活进口量为 20.08 万吨,较 2019 年增加 0.79 万吨,增幅 4.1%。截至 2020 年,中国非离子表活出口量为 18.83 万吨,较 2019 年增加 3.07 万吨,增幅 19.5%。2016-2020 年,中国 非离子表活净进口量逐年递减,年复合下降率在 38.7%左右,截至 2020 年,中国非离子表活净进口 量仅为 1.25 万吨,较 2016 年下降 85%,较 2019 年下降 64%。从非离子型表活的进出口单价看,我国 非离子型表活具备价格优势,随着产品品质提升,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皇马科技特种表面活性剂产品下游应用多点开花,“小品种”量价齐升。皇马科技的“大品种”产 品是聚醚大单体主要应用在减水剂领域,近年来受建筑业增速放缓影响,产品均价有所回落。相比 “大品种”产品,“小品种”表面活性剂下游应用领域更丰富,技术壁垒较高,近年来销量、价格 稳步增长。具备新材料属性的“小品种”表面活性剂在进口替代背景下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重点公司分析

安集科技

国产 CMP 抛光液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

受益于全球晶圆厂投建加速,CMP 抛光液市场规模稳步上升。根据 SEMI 统计,全球晶圆厂投建加速,到 2022 年全球将新扩建 29 座晶圆厂,其中 2021 年投建 19 座,2022 年投建 10 座。建成后,全球晶圆产能会增长约 260 万片/月,带动 CMP 抛光材料需求快速增 长。根据上海江丰平芯在 ICWorld2021 会议中的数据,2020 年全球晶圆制造 CMP 抛光材料市场规模约 为 25.8 亿美元,其中 CMP 抛光液占据了 46%的比重,市场规模约为 11.77 亿美元。

国产替代化加速,安集科技抛光液市占率不断提升。中国半导体 CMP 抛光液市场规模稳步上升,截至 2020 年为 15.66 亿元人民币,2020 年至 2022 年是中 国大陆晶圆厂投产高峰期,以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晶圆厂正处于产能扩张 期,将迎来密集投产。根据智研咨询测算,以 12 吋等效产能计算,2019 年中国的大陆产能为 105 万 片/月,预计至 2022 年大陆晶圆厂产能将增至 201 万片/月。随着国内晶圆厂的放量,国产 CMP 抛光 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

市占率来看,安集科技 CMP 抛光液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 2019 年的 3%左 右成长到 2020 年的 4.5%左右。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并已成为众多半导体行业领先客户的主流供应 商。公司根植于全球半导体材料的第一大和第二大市场,更布局富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在当地 提供 24 小时服务。2020 年中国台湾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8.2%,达到 123.8 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2%,超过韩国达到 97.6 亿美 元,跃居全球第二。贴近市场和客户的服务模式有利于公司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运输时间短,运输 成本低,并且与本土客户文化融合程度高,沟通效率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公司在原有光刻胶去除剂业务基础上积极拓展产品布局,扩大原有的业务范围,目前公司湿电子化 学品板块涉及刻蚀后清洗液,光刻胶去除剂,CMP 相关清洗剂,特殊工艺相关刻蚀液,主要服务于 IC 集成电路、晶圆级封装、LED 芯片制造等高端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产品领域。过程中不同板块具 体增速不同,但整体而言,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业绩持续向好。随着国内诸多晶圆厂的投产与先进 封装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加强,湿化学品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加。公司主要研发的为配方型产品,技 术较领先,制成难度较高,研发门槛高;随着在集成电路产品线研发的深入,产品的种类需求也在 增加,预计公司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在中长期将持续跑赢行业平均增速。

沪硅产业

“缺芯”背景下,晶圆厂扩产带动硅片需求

“缺芯”已成常态。进入 2021 年以来,受“疫情”居家办公及海外工厂停产影响,手机、PC、汽车等电子产品持续“缺 芯”。在此背景下,晶圆代工厂纷纷扩产,带来了大量的半导体硅片需求。根据 ICMtia 数据,2021 年 全球半导体硅材料市场规模约为 131.2 亿美元,占整体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的 35%,预计仍将以每年 7.5%的增速增长。

国内大尺寸硅片无法满足晶圆厂需求。硅片的大尺寸化是主流趋势。随着硅片的直径增长,硅片的可利用面积也会变大,能够有效降低芯 片的生产成本。目前,12 英寸(300mm)硅片已成为国际主流,根据 SEMI 数据,2021 年 12 英寸硅片 出货量将达 8690 百万平方英寸,占当年全球硅片出货量的约 70%。从增速来看,12 英寸硅片的增速 也高于 8 英寸(200mm)及 8 英寸以下硅片的增速。

目前全球硅片市场份额仍主要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信越化学、SUMCO、 Globalwafers(2020 年 11 月宣布收购 Siltronic AG)、SK 和 Soitec 掌握着全球硅片市场的主要份额,合 计市场份额达 95%。下游晶圆生产量预计将高速增长,2020-2035 年化增速达 5.7%。随着我国硅片厂 商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扩产项目稳步推进,预计未来我国硅片厂商将在全球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硅片领域的国产替代已经发生。



国内硅片厂商进入集中扩产期,但仍不能满足下游晶圆厂需求。根据 ICMtia 数据,截至 2021 年前三 季度,国内产能仍主要以 8 英寸硅片为主,约占国内硅片总产能的 32%。国内 12 英寸硅片产能为 902 百万平方英寸(约折合 800 万片),目前远不能满足下游晶圆厂的需求。我们统计了沪硅产业、中 环股份、立昂微、超硅半导体等主要硅片厂商的产能与在建产能,对比了下游长江存储、合肥长鑫、 华虹宏力等 12 英寸晶圆厂的规划产能。尽管国内硅片厂商正在加紧步伐扩产,但至 2022 年仍不能满 足国内晶圆厂的需求。预计国内硅片市场将长期保持火热。

国瓷材料

高端陶瓷材料龙头: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功能陶瓷材料研发和生产的 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 2005 年 4 月,2012 年 1 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先后荣获工信部第四批制造业 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信部知识产权工业运用试点企业、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 50 强,山东省 5G 产业方向试点示范企业、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民营企业 10 强、山东省“十强”产业(新材料产业)集 群领军企业、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等称号。公司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无机非金属材料 为核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承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 东省电子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 会实验室(CNAS)认可。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功能陶瓷材料制造商。

目前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端陶瓷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包括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 医疗材料和其他材料在内的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应用涵盖电子信息和通讯、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 建筑陶瓷、汽车及工业催化剂、太阳能光伏等领域。


公司自 2017 年至今营收持续增长,基本上保持着不低于 20%的增速;净利润除了 2019 年略有下滑外, 也保持了较高增速,2021 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超过 40%。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8 年至今均高于 40%。从业务板块来看,电子材料板块的收入及毛利占比最大,生物医疗材料板 块由于毛利率高,其毛利占比也达到了 28%。

2019 年 10 月 31 日,三大运营商公布 5G 商用套餐,并于 11 月 1 日正式上线 5G 商用套餐。根据华为数据, 三家运营商 5GtoB(政企市场)的合同已经达到了数千个,涉及医疗、矿业、化工、港口、教育等各 行各业的用户,合同金额已达到数十亿元。5G 发展才两年多的时间,与传统 toC(消费者)的万亿 元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和空间。5G 相对 2G-4G 单机 MLCC 用量也将提升 80%以上,尤其是超小型 MLCC 的需求大增,相比目前满足 LTE 标准的手机需要的 300-500 颗 MLCC,到满足高端 LTE-advanced 标准 的手机需 550-900 颗。5G 尚处于商用导入初期、创新应用的定义期,应用覆盖面仍在快速扩大。

公司通过收购国瓷博晶 100%股权、王子制陶 100%股权,切入催化材料业务。国瓷博晶是专业生产 机动车尾气净化稀土催化材料的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铈锆固溶体氧化物系列、氧化铝负载 型铈锆氧化物系列等,拥有设备齐全的研发中心和高技术的研发团队。王子制陶深耕蜂窝陶瓷载体 行业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目前在催化材料板块拥有年产蜂窝陶瓷 2400 万升,铈锆氧化 物 250 吨及分子筛 6000 吨产能。公司的募投项目还包括 4000 万升汽车用蜂窝陶瓷制造项目及 3000 吨高性能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项目。



其他材料应用广泛

其他材料板块包括建筑陶瓷材料、结构陶瓷等产品。其中,公司子公司国瓷康立泰生产的陶瓷墨水 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发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公司子公司金盛陶瓷生产的陶瓷球 等结构件因具有绝缘、耐高温、耐腐蚀和自润滑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医疗、新能源和纺织等行业的 高端机械设备中。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环保行业深度研究及2022年度策略:双碳扣元音,律吕更循环

  2. 环保公用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双碳”目标下的行业价值重塑

  3. 2022年环保行业研究报告

  4.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专题报告:“焚烧+”升级,新能源布局大有可为

  5. 2021年自动驾驶环卫场景商业化应用研究报告

  6. 2022年可降解塑料行业研究报告

  7.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专题报告:革故鼎新,方兴未艾

  8. 2022年气凝胶行业研究报告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文琳资讯
  1. 刚刚,一行两会、财政部等重磅发声!房地产税有大消息!解读来了

  2. 大爆发!中概股涨疯了,最牛股翻倍!金融委重磅定调,央行、证监会等多部委合力维稳,多项政策待出

  3. 首例!不完成个税汇算清缴?直接罚款!2021年度汇算清缴开启,快来看你能退多少税

  4. 一天暴拉5万亿!关键时刻,刘鹤重磅发声!全面解读来了

  5. 反弹行情展开?六大券商火速解读金融委会议:政策底明确,超跌反弹首选成长

  6. 关于地产两则超重磅!

  7. 互联网大劫!传阿里和腾讯即将大裁员!最高裁撤30%

  8. 为什么马斯克不怕普京的核战争?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一只饥饿的老虎(深度好文)

  2. 这些人全部赋“黄码”!广州刚刚通报

  3. 什么是晚年真正的依靠,这才是最高明的回答!

  4. 人穷不省四种钱,越省越穷

  5. BBC纪录片 | 《北海道: 众神花园 Hokkaido: Garden of the Gods》,一片万物都有神性的土地

  6. 音乐欣赏:神经科学家:让人最快乐的10首歌

  7. 原来红酒牛肉碰撞在一起,也可以做成一道酒香浓郁,肉质Q弹的菜!

  8. 老外说的“两个人”,英语要说“2 people”还是“2 person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