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电力系统专题报告:聚焦源网荷储,电改顶层设计渐清晰

(报告出品:招商证券)

一、回顾电改漫漫长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久久为功

1、两轮电改成效显著,电力市场化步伐加速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力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电力系统基本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 管理体制,全国经历了长期缺电的局面。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大发展 时期,国务院于 1985 年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 多种电价的暂时规定”的通知,1987 年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 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改革方针,加速了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地方政府 办电等进展,极大促进了电力特别是电源的发展。在电力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明显 变化之后,电力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 2002-2021 年间,我国电力系统又经历了两次大改革。

(1)2002 年电改: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改革背景: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市场壁垒阻碍了跨省 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002 年之前,中国电力行业主要 由国家电力公司和各地的地方电力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国电和地方电力公司 拥有电力发电、输配电网等全产业链资源,缺乏有效监管和市场竞争,导致 电力市场竞争不足、行业效率低下、供需矛盾严重、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

改革内容:2002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5 号文) 发布,明确按照“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原则,将原国家电力公司一分为 七,成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电网公司和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 电投五家发电集团。“厂网分开”意味着将电力企业的发电部门与输配电部 门分离经营。分离之后,发电企业和输配电企业可以独立运营,加强内部管 理,并且为电力市场的开放创造了条件。电力体制改革还引入了“竞价上网” 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确定电力上网的价格。发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条件进 行竞价,并以竞拍的方式获得供电合同,切实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性,促进 电力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提升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2)2015 年电改:配售分离,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改革背景:经过 2002 年电改,发电端多主体竞争局面已经形成,但输配售 电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局面依旧存在,我国长期以来未能建立一套合理的输配 电价标准和核定方法。现行电价管理仍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 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 和环境保护支出。

改革内容:2015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的若干意见》(9 号文)印发,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本轮改革的基 本内容是打破电网企业的售电专营权,向社会放开配售电业务,形成“管住 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一是形成了完整的输配电价体系。先后印发 跨区专项输电工程、区域电网、省级电网、地方电网和增量配电网的定价办 法,构建了科学的独立输配电价制度体系,核定了各级电网输配电价水平,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力市场化交易。二是有序放开发用电价格,市场形成价 格比例快速提升。推动上网、销售环节政府定价快速向市场定价转变,促进 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2、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电改进入新阶段

(1)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用电量持续增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装机市场,装 机规模与发电量均保持上升趋势。2010-2022 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由 9.66 亿 千瓦上升至 25.64 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速为 8.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 量由 4.14 万亿千瓦时上升至 8.39 万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速为 6.1%。与此同 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全社会用电量由 2010 年的 4.19 万亿千瓦时上升至2022 年的8.64 万亿千瓦时, 年均复合增速为 6.2%;人均电力消费量由 2010 年的 3135千瓦/小时上升至2021 年的 6032 千瓦/小时,年均复合增速为 6.1%。

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增强。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 重视和支持,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绿色能源在电力系统 中的占比逐渐提升,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 2022 年底, 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达 12.7 亿千瓦,占总装机的 49%,超过煤电装机规模;非 化石能源发电量达 3.1 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 36%。其中,风电、光伏发电 装机规模 7.6 亿千瓦,占总装机的 30%;风电、光伏发电量 1.2 万亿千瓦时,占 总发电量的 14%。此外,随着新能源比例上升,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电力系 统调节能力。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约 2.57 亿千瓦,抽 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 4579 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870 万千瓦;新 能源消纳形势稳定向好,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达 96.8%、98.3%。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占比超 60%,其中中长期交易占比接近 80%。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市场主体的增多,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持续提升。2022 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 52543.4 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 60.8%,同比提高 15.4 个百分点。我国 的电力市场化交易主要为中长期交易,能够为电力企业、大型工业用户以及发电 设备投资者提供了长期交易的可靠保障,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市场稳定性。2022 年,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 41407.5 亿千瓦时,同 比增长 36.2%,占市场化交易电量的比例为 78.8%。其中,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含 绿电、电网代购)电量合计为 40141 亿千瓦时,占中长期交易电量比重为 96.9%。

“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初步形成。价格机制是市场化的核心,2019 年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 实施多年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电 价机制,各地燃煤发电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由市场形成价格。“基准价+上 下浮动”市场化电价机制的实施,推动了电力市场化进程,2020 年超过 70%的 燃煤发电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2021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 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 进入电力市场,并要求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 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目前尚未进入市场的用户,10 千伏以上 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其他用户也要尽快进入。此次改革将推动建立“能涨能跌” 的市场化电价机制,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缓解当前燃煤 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2)面临的挑战

电力系统可靠装机容量不足,负荷增速高于可靠容量增速。用电负荷方面,随着 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叠加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用电需求和负荷快速增长。据中 电联预测,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比2022年增加8000万至1亿千瓦。而电力供应方面,近年来风光装机增速较高,而火电、水电等可靠性电源的装机 增速趋缓。由于新能源发电特性与负荷用电特性在日内、日、月时间尺度均无法 有效匹配,且出力波动较大,风电、光伏发电的受阻系数分别高达 95%和 100%, 导致实际增加的稳定有效供应能力低于最大负荷增加量。叠加降水、风光资源、 燃料供应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我国电力供需将持续面临紧平衡的局面。

系统调节和支撑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运行成本将进一 步增加。随着新能源比例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迅速消耗。新能源 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使得系统调节变得更加困难,系统平衡和安全问 题更加突出。一些大型新能源基地存在网架薄弱和缺乏同步电源支持的情况,导 致系统支撑能力不足,新能源的安全可靠外送受到影响。近年来,全国的新能源 利用率整体上保持较高水平,但仍存在消纳基础不够牢固的问题,一些地区仍面 临较为严峻的风光消纳问题。例如,2022 年,蒙东地区弃风率高达 10%,青海、 蒙西、甘肃等省份弃风率超过 5%;西藏弃光率高达 20%,青海弃光率近 9%。此外,海外研究表明,当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 15%后,引发的电源、电网等系 统成本将大幅上涨,这些成本需要在终端用户电价中疏导。

电力系统“双高”特性凸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 源的接入及负荷侧的再电气化过程,大量的特性各异的电源、负荷、储能等装备 以电力电子为接口接入现有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向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 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趋势快速发展。相较传统电力系统,“双高”电力系 统中同步发电机逐步被电力电子设备所替代,系统内的传统调频资源逐渐稀缺化, 总体有效惯量将逐渐减少,系统抗扰动能力降低,电网将承受较大潮流波动压力, 频率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由于风光发电出力极不稳定,在极端气候下可 能停机甚至脱网,加大了电网供需失衡的风险。

煤价高企导致火电企业利润端受损,投资积极性差,电力供需紧平衡时期保供或 存隐患。“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推进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停建和缓 建煤电产能 1.5 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 0.2 亿千瓦以上,2016-2020 年我国火电 投资完成额由 1119.28 亿元下滑至 553 亿元。2021 年 10 月起煤价高企,主要 火电企业利润端承受大额亏损,火电投资积极性继续下滑。2023 年以来,煤价 大幅下行,火电企业利润有所修复,但相较历史正常收益水平仍有差距,企业投 资积极性还未完全恢复。“十四五”以来电力供需持续紧平衡,叠加极端天气频 发,各地缺限电现象层出不穷。煤电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也是当前最具 经济性、安全可靠的灵活调节资源,若其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持续低迷,将严重影 响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3)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 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 保障,共同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三步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改革顶层设计逐渐清晰。2023 年 6 月,国 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以 2030 年、2045 年、2060 年为时间节点,从源网荷储四个环节入手,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 路径,并明确了三个发展阶段的显著特点。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 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他山之石:美国适应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改革 经验

1、美国电力市场概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7月文章汇总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3亚太地区食品与饮料行业趋势概览报告

  2. 2023年食品饮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 2023_2028年中国水果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4. 番茄酱行业专题报告:从一瓶番茄酱看全球粮食问

  5. 2023中国烧烤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6. 2023啤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7. 2023淘宝天猫啤酒趋势白皮书

  8. 2023年白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突发!万亿央企,严正声明!

  2. 拐点时刻,企业顶层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经典重温

  3. 中美新能源汽车工业对比分析:特斯拉VS比亚迪

  4. 楼市,脱水了!

  5. 每年退休两千万老人,医疗不改革不行了

  6. 这位河北人,改变了北京!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听了李玟控诉《中国好声音》,觉得内娱不需要“活人”

  2. 「孤注一掷」破23亿,删减镜头曝光:12种电诈做局,骗的却是同一种人

  3. 体制内发展,要尽早学会“急功近利”

  4. 公司注册时认缴了1000万,注销时必须补齐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