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虎咬人的四个月后,再来听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说说“猛于虎”的网络舆论

2016-12-13 二维酱 媒记

今年7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里,一个女人在东北虎园下车,被老虎扑倒叼走,其母为救她被老虎围攻身亡。监控录像曝光后,舆论哗然。

 

11月,这件事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当事人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告上法庭,随后还登上辽宁卫视等媒体,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虽然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已经远不及四个月前,但当时引发的巨大争议让其继续成为“流量担当”,时不时出现在新闻推送中。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发布了一篇名为《被老虎咬伤之后》的深度报道,从当事人口述以及事件后续发展的角度,呈现出了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细节。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了三年多的记者刘敏,今天媒记君跟她聊了聊《被老虎咬伤之后》背后的那些事。

 

 

媒记君:老虎咬人事件其实已经发生四个月了,为什么想到要再去回访当事人,还原这个事件呢?

 

刘敏:刚出事的时候,我们没做纸刊上的稿子。因为这个事情挖不出什么东西,北医三院不接受采访,当时那家人也不接受采访,写不成深度的报道。但这个事确实很热闹,我们就做了一条微信上的文章。

 

我之前做过不少野生动物相关的稿子,认识一些研究动物学的专家,知道这件事除了表面上大家关注的点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于是就做了一篇讲为什么老虎会吃人的文章。研究东北虎的老师讲了一些野生老虎的习性,另外一个成都动物园的饲养员也说了一些关于动物园管理上的问题,他提到业界内都认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安全防范上是有问题的。我当时就有一个印象,这个事情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最近我看到,当事人赵菁开始接受媒体采访了,而且每次她的新消息出来,都会被新浪微博反反复复在输入框右上角推荐。我觉得可以再来做一下这个事情。

 

媒记君:我看到有很多评论说,不想再看到这个事的报道,看到这个女人就烦之类的,你们会顾忌这样的情绪吗?

 

刘敏:你会发现还有东西没有挖掘出来啊,大家不想看是因为接受了旧的信息,觉得很烦。但对于我来说,从一开始对这个女人就没有情绪上的态度,就当作是一个社会事件,不过这个事背后有很多东西大家不知道。我看了之后觉得可以再接着挖一挖,本来是想做一个个体遭遇人生变故、遭遇网络集体攻击后的个人故事,采访完发现网络攻击这一点更值得写。

 

媒记君:这个事件中信息非常庞杂,包括网上各种传闻,动物园工作人员的说法,还有监控录像、调查报告,以及最近当事人的现身说法,那么面对这些大量的信息,要梳理成一篇较为客观的报道,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刘敏:其实之前南方周末和南方人物周刊都做过报道,已经把事情经过梳理得很详细了,所以我也是占了很大的便宜。比如像是最开始只有《法制晚报》提到“吵架“这一说法,这一点并不是我发现的。

 

看了这些稿子我再带着问题去采访赵菁,得到了一些新的回答。至于当事人的讲述,这个也没有办法证实或证伪,我也不能为她的话背书,所以在报道里我用了她口述的形式。

 


现在一遇到刷屏的新闻

就有人在朋友圈里“斗图”


《黑镜》第三季的第六集名叫《全网公敌》,讲的是网络暴力,一群人在网络上让素不相识的人去死。

 

这跟老虎咬人事件中的情况如出一辙,一死一伤的悲剧事件在舆论汹涌中,演变成一出狗血闹剧,而被咬伤的女子就是“全网公敌”,被扣上“小三”、“医闹”的帽子,无数网友抨击责骂,说她不如死了算了。

 

同样的情况还在不断上演,从为女筹款的罗尔到引爆校园欺凌话题的中关村二小,网友愤怒的情绪一触即发,评论区随时在上演骂街戏码,而到了媒体发布长篇报道时,吃瓜群众已哄然散去,扔下一句“不想看了,烦”。

 

 

媒记君:在做这篇报道的过程中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刘敏:做完之后会发现,其实这件事的规律可以套到很多事情上面,你重述了一个人的污名是怎么起来的,以及想摆脱这些污名有多么无力。最近的罗一笑和中关村二小事件也很相似:很多言之凿凿的朋友圈截图在流传,事情不停地在反转,只不过前者的反转是真的,后者的反转目前看起来是假的。好像遇到这种刷屏的新闻,大家就开始在朋友圈“斗图”,放出一张没头没尾的截图,就可以把水搅浑

 

因为我们是周刊,所以一个事出来之后我们一般不会当天就报道,而是隔了一段时间再去做,这样其实也挺好的,不会被网上的东西牵着鼻子走。在这些有争议的事件面前,慢一点其实能看得更清楚

 

这个稿子我贴到了豆瓣上,豆瓣推到了首页,现在有15万阅读,两千多条评论。底下的评论一半是在感叹网络暴力的凶险,另一半还是在骂赵菁、骂我收了钱给她洗白。

 

你会发现即便你把一件事讲得再清楚,有些人就是执著地只盯着“违规下车“,不愿意考虑如何避免这种事件,事件发生后怎么划分责任和言论的界限,只要你没谴责赵菁,就是圣母在洗白。跟这些人也没什么好讲的。老虎咬人的事之所以会发酵,就是因为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



 

媒记君:一方面现在网络上戾气很重,另外,一些媒体虽然有介入报道,但其实在传播过程中就变味了,比如被某些客户端或者自媒体拿去做个标题党,煽动读者情绪,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刘敏:对,比如xx新闻客户端就拿我这篇稿子改了个面目全非的标题。这个事其实一直存在,媒体里面也有水平高低,而且一些自媒体现在没有新闻专业主义的自我约束。

 


媒记君:对于普通网友来说,现在媒体和自媒体的界限其实越来越模糊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去判断消息是否有权威的来源。

 

刘敏:而且他们只看一下,不看后边。豆瓣里有评论说,“现在的媒体不求证就开始炒热点……”,看到这些的时候,我还要在心里分辨一下:他们说的是那些不规范的自媒体,不是说我们。

 

媒记君:那像你们这样专业的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会不会在阅读量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产生一些矛盾?

 

刘敏:我们写稿时不考虑阅读量,只考虑新闻价值。按理说如果我们要追求阅读量的话,这个稿子上周一写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就应该发微信公号上,而不是等到周日才发。我们领导开会评稿的时候也不会说,这个阅读量高所以很好,而是说这篇稿子写得很深,采到的人多,逻辑清楚,呈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角度,通常是看重这些。

 

媒记君:之前提到说三联生活周刊一直有社会新闻这个部分,那么判断一个选题是否值得写,是否适合你们来写,有些什么依据呢?

 

刘敏:我们大多是从已有的社会新闻里找选题,选择标准就是看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社会价值。比如说,最开始我们看到老虎咬人这个事,一个单纯的事故是没什么挖掘价值的。但是后来事情慢慢发酵,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动物园的管理,网络暴力的问题,打官司责任划分的问题,还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



流言猛于虎。

 

即便吃瓜群众追逐着夸张的传闻,还原事件真相、将舆论导向正规的责任还是落在媒体机构上,比如在这件事上做了详细调查的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以及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们冒着 “你是收钱替他洗白吗”之类的无理指责,一点点挖掘社会事件背后耐人寻味的细节,呈现给有理性和判断力的人们。

 

在我的印象中,三联生活周刊的内容更多是关于文化、生活方式的。不过刘敏指正了我这种错误的印象,三联生活周刊其实一直有做社会新闻,而且篇幅都很长,在五千字以上,有时甚至上万。

 

他们也会贴合热点做一些适合新媒体的稿子,刘敏告诉我,像是老虎咬人,像去年扎克伯格捐出99%的股份,马里恐怖袭击案,她都在三联的微信公号上做出了10w+的当日报道,但常规工作不会以微信阅读量为导向。

 

在这个追求速度、崇尚流量的互联网时代,三联生活周刊依旧保持着自己步调,就像她说的那样,有时候慢一点才能看得更清楚。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参与讨论,赞同或拍砖都尽情扔过来吧~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请后台留言或联系媒记君(见菜单栏)


| 媒记热文 |


凤凰主笔李亚鹏 | 复盘罗尔事件

“萌妹”记者 | 标题党 | 网瘾boy特朗普

聂树斌 | 网络诈捐历史 | 罗一笑

叶铁桥 | 支付宝圈子| 川普舌战纽约时报

伊周停刊 | 最有影响照片 | 蕾力CP争议

林丹出轨 | 网红总统 | 赵薇 | 京华休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