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台湾人为什么要这样吐槽记者?

2017-08-21 二维酱 媒记

最近,知乎上的一个帖子引起了媒记君的注意。题主表示,跟一个台湾留学生聊天时,听对方说:在他们那,不好好学习的就去当记者


呃……媒记君只听说过不好好学习只能去搬砖,台湾的记者地位有这么惨吗?

而且这不是一家之言,在高赞回答中有人指出,“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是近年来台湾流传的一句“警世名言”。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说?网友们翻出了一系列台湾电视上的“智障新闻”截图。

 

被吐槽原因1:提问太傻

 

(问一个正在等车的男子)

“刚刚有挤上去吗?”

 

“伤患有没有受伤?”

 

(问戴眼镜的小姑娘)

“你有近视吗?”

 

(问一个在玩水的小朋友)

“你喜欢在这边玩什么?”

 

台北市长都不能忍了……

 

被吐槽原因2:字幕乌龙

 

奥巴马哭晕在厕所……

 

八千年……成仙了吧

 

台湾人口2300万

 

被吐槽原因3:常识出错

 

把温度计插在雪地里量出来的是深度?

 

坡度是这样算的?

 

还有两个字母去哪儿了?

 

 

这百分比加起来都130%了喂!

 

被吐槽原因4:凑数废话

 

emmm……

 

连主播都滴汗了

 

记者对“宛如”这个词有什么误解?

 

这些段子一样的新闻截图被台湾网友疯狂吐槽,“少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的言论也逐渐成为网友“黑”媒体记者的固定用语。


甚至还有人在FB上开设了一个叫“台灣記者智商平均30”的公共主页,专门给媒体报道挑刺,每天嘲讽台湾记者写的“智障新闻”。有20多万人关注了这个主页,妥妥的算个大V。

 

主页名字也不是瞎编的,而是有新闻报道作为依据……


从名字到简介都可以看到这个主页对记者群体“恶意满满”,不仅说“少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还给媒体贴上“荒谬绝伦之大成”“社会乱源”等标签。

 

主页紧盯着台湾媒体犯的低级错误和写的无聊报道,只要发现问题就少不了一顿猛批。

 

吐槽编辑不好好校稿:

 


吐槽扯淡的新闻内容:

 


怼起苹果日报来也毫不手软:

 

 

虽然语言毒舌,但看下来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要找到这么多槽点,天天得看多少新闻?


那么对于“少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的言论,台湾的媒体人是怎么看待的?

 

媒记君找到一条2015年的新闻,华视新闻的女主播彭佳芸说自己一听到这句话就会被激怒。毕业于台湾政大新闻系的她,表示自己书读了很多,从基层记者做起,一步一脚印升上主播,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背后的辛苦。

 

不过她也说,可以理解躲在网络背后不负责任的恶意言语,因此自己会更加注意。

 


台湾网友喜欢嘲讽记者、调侃新闻媒体的氛围,跟台湾的媒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台湾面积不大,却拥有上百家电视台,截至2016年,光是新闻频道就有18个,比较知名的有TVBS、三立、东森、民视、华视、中天、年代……新闻台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一些电视台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渲染夸大,加上苹果日报风格的影响,台湾媒体呈现出高度的商业化、娱乐化、反智化的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说,台湾网友对记者确实有些严苛,抓住一些失误就说整个记者群体不专业,也有失公允。

 

新闻报道中失误本来就难以避免,连最专业的央视新闻主播,都被抓住各种犯错瞬间,被人制作成一系列的直播失误合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461h2lo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说到采访中的尴尬提问,每次奥运会、世界杯中都有不少记者被吐槽。还有“你幸福吗”的提问,也曾被诟病了很久。

 


台湾网友对记者的吐槽夹杂了一些情绪化和偏见,但也可以说是一种鞭策。说到底,要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存活下来,还是得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就像上一篇《是谁“杀死”了老记者》有读者留言说的,看到记者们在现实中痛失优越感又无能为力,是不是该想想回归本来面貌,想想能力是否配得上新闻理想。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传销洗脑

新京报小传

救活婴儿

战狼2背后

“军装照”

新闻夜航

建军大业

澎湃三周年

孙杨赢霍顿

外卖小哥

我的前半生

租不起房

老太抛币

未成年犯罪

寒门贵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